孩子说谎,怎么破
2020-04-24李琳
李琳
听到孩子撒谎,先别急着下结论,也许这是他给父母释放的信号,一起跟随专家来看看这些信号的意义吧!
专家支持┃陈虹(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 编辑┃高婷
说谎一般被认为是不诚实、不光彩的行为,所以当发现孩子说谎时,父母就会无比担心。其实,6岁以前的孩子说谎有各种缘由:可能是因为心智发展不成熟,为了引起关注或者逃避惩罚等,并不一定涉及道德品质问题。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撒谎的不同场景来分析具体原因,了解其背后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此,让我们来根据生活场景进行解读吧!
1分不清想象和现实
3岁的乐乐跟几个小朋友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夏天和爸爸妈妈去海边玩的场景:挖沙子、捡贝壳、游泳、抓螃蟹......讲得生动有趣。一旁的奶奶听着心里直犯嘀咕:本来乐乐爸爸是准备带着乐乐去海边度假的,但是后来因为工作繁忙,就没去成。听到乐乐的描述,奶奶忍不住担心:这不是在说谎吗?
专家解析: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幼儿期的孩子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他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往往将幻想与现实进行混淆,分不清哪些是由于内心渴望而反复想象在脑海中得到的画面,哪些是真实经历过的记忆形象,再加上生活经验少,缺乏一定的常识,很容易说出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大话”。比如乐乐还跟小朋友说自己在海边遇到了一只长着翅膀的小海豚,最后是小海豚带自己回家的。乐乐非常喜欢并渴望亲近海豚,于是用这种把现实和想象编织在一起的美丽“谎言”,将心中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出来。
这种情况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说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谎言会自动消失。此时的乐乐可能是非常希望跟爸爸去海边玩,于是经常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在海边玩的画面,同时可能把在绘本、动画片中或者其他地方看到的相关情景融入其中,所以能够身临其境般地讲述自己在海边快乐玩耍的样子。
给父母的建议:
呵护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满足孩子“谎言”背后的心愿
当孩子因为分不清现实和想象而说谎时,不要直接拆穿孩子的话,或急于告诉孩子真相,而是可以用“哦”“是吗”“然后呢”这样引导式的词语,激发孩子继续说下去的欲望。在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力迅速发展,父母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另外也要看到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争取满足孩子的愿望,弥补孩子的失落。积极肯定的回应,比如“海豚带你回家的呀,你真是太神气了!”“有时间我们一定一起去海边玩一次!”
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丰富故事情节,比如,“你怎么遇到的小海豚,在一起做了些什么,你们是怎么飞回家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善意地提醒孩子要分清想象和现实的差别,把经历过的事与幻想中的事区别开来。
和孩子一起展开联想,跟孩子一起讨论去海边的场景,“如果可以去海边,你想玩些什么,打算怎么玩?”鼓励孩子进行更多的细节描述,不仅能够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2为引起关注而说谎
家中的大宝晨晨4岁了,是个活泼健康的小男孩。当家里来客人逗6个月大的妹妹时,晨晨会积极地为客人表演各种节目,唱歌、讲故事......还会吹嘘自己的本领。最近在妈妈照顾妹妹时,晨晨总会凑到跟前捂着肚子喊疼。可每次当妈妈说带他去医院时,晨晨却说不疼了。后来大人不放心,还是带晨晨去医院做了检查,但并没有发现晨晨的身体有什么病症。
专家解析:
二胎家庭中,随着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大宝的内心难免会有一些失落、焦虑的情绪。父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年幼的二宝,相比之下,大宝受到的关注就会少。所以大宝可能会想一些“小伎俩”,比如谎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来“争夺”父母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大宝是为了引起关注而有意识地说谎。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说谎的技能越来越高,尤其是会运用更有效的言语性策略来说谎。比如晨晨心里非常明白,爸爸妈妈特别在意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不断地说自己肚子疼,来引起大人的关注。
给父母的建议:
让大宝充分体验到爱和安全感
明确和直接的表达。父母可以告诉大宝:“爸爸妈妈非常爱你,即使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一点都不会变少,而且以后这世上又多了一个人和你相亲相爱,他也会爱你,关心你。”
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大宝。二宝出生后,家人会把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二宝身上,从而忽视了大宝,这时候父母一方要调整策略,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大宝,比如爸爸多照顾二宝,妈妈多和大宝单独在一起,聊天、讲故事、做游戏。
给大宝创造表现的机会。在家里的客人关注二宝的时候,要及时给大宝创造一些表演、展示的机会,同时热情地赞美和肯定孩子的展示。
3为逃避惩罚而说谎
5岁的牛牛一直想要一架价格不菲的遥控飞机,央求了妈妈好久,平时对孩子很严厉的妈妈最终答应买给他当生日礼物。
拿到遥控飞机的牛牛非常高兴,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让奶奶带他去找好朋友小雨一起玩。可没想到牛牛不小心弄坏了按钮,飞机再也飞不起来了。牛牛既伤心又害怕,回到家中跟妈妈说把遥控飞机借给小雨玩了。后来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躺在沙发下的飞机,才知道原来牛牛把遥控飞机弄坏了。牛牛妈妈很惊讶,没想到牛牛竟然会撒谎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合适。
专家解析:
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当知道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受到惩罚,特别是有过被训斥和惩罚的经验时,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说谎。本来牛牛弄坏了心爱的玩具,心里一定非常伤心。正常情况下,孩子会向最亲近的人表达情绪,但是牛牛的反应除了伤心,还担心可能会受到爸爸妈妈的批评和惩罚,迫于压力,牛牛选择了说谎。
另外,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个性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天生比较敏感,心思重,如果犯了错,很容易陷入自责和懊悔的情绪中,这时候父母的处理方式就显得更加重要,正确的做法是:从接纳孩子的错误开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爱,但同时注重提高孩子的能力,避免再次犯同类错误。
给父母的建议:
为孩子營造敢说真话的环境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谎时,要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轻易地给孩子贴上不诚实等道德标签。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要肯定孩子的勇气,并诚恳地相信孩子能够改正。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孩子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错误,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告诉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么办,比如妈妈可以跟牛牛一起聊聊,在玩的时候如何预防弄丢东西,一旦发现东西丢了如何设法找回等。
小提醒
有时候孩子说自己身体不适,即使医院的各项生理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也并不一定就是在说谎。在长期处于强烈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之中时,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躯体化的症状,比如肚子疼、失眠、做噩梦等等。如果因为二宝的来临,大宝感觉到被忽视被冷落,长期心情低落的话,确实可能产生一些身体不适症状。这时候,父母应该读懂孩子发出的这些信号,给予大宝更多的爱和关注。
特别提醒:当孩子开始说白色谎言
我们都希望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但是有时候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事件来看待一种善意的谎言,为避免伤害他人而说的假话就是善意的谎言,也称为白色谎言,是利他性谎言。3~5岁儿童的“白谎”行为发展缓慢,随着儿童自身内部心理能力逐渐的成熟和社会性经验的丰富,到6岁时,“白谎”行为快速发展。白色谎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谎言,区别于一般谎言的最主要特征是说谎者的动机,“白谎”者的动机是善意的,兼具保护自己和利于他人的双重功能,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当发现孩子开始有说“白谎”的情况时,一方面对孩子的同理心给予保护和肯定,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去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