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绘本不等于讲故事

2020-04-24

父母必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故事类卡片识字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不要只盯着故事,即便是在故事类绘本中,也有人物、场景等多种元素值得孩子去关注、发掘。

编辑|高婷

该怎样给孩子读绘本?家长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答案:“带着他读绘本里的故事,然后讲讲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让他复述故事或者跟着绘本阅读认字......”其实,阅读能够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认识几个文字,了解一个故事或者明白一个道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才是阅读绘本更深层次的目的。

阅读是个更广泛的概念,不要把它局限在“识字”上

相比文字,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图像更敏感识字并不是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和发展任务,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还处于“读图阶段”,也就是说相比抽象的文字,他对图画更敏感。所以我们教育、引導孩子时,要“顺势而为”,抓住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敏感点,选择适合他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识字是为了更好地阅读,而不能说阅读就是为了识字如果把绘本阅读的目标定在“识字”上面,那就太可惜了,而且弄错了阅读和识字的因果关系:识字是为了更好地阅读,而不能说阅读就是为了识字。那么,阅读是为了什么呢?阅读的目的其实有很多:接触和了解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体验更多样、更丰富的经历;促进思考,等等,总体来说是借助书本知识扩充认知面、提升思维方式,这才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最核心的目的。

图画是读图阶段的孩子探索和学习的工具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书是孩子探索和学习的工具,所读到的内容,尤其是最核心的思维方式才是关键,工具可以灵活地选择和更换,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阅读工具也不一样,所以,家长要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对于还处于“读图阶段”的学龄前孩子来说,绘本中的图画对他来说是更合适的工具,所以家长没有必要非盯着文字不放。

绘本这种书籍类型,本身就是图画和文字的结合,很多绘本的画面内容不是通常理解的“插画”,而是各有各的内容,互相配合,图文综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表达。还有一些绘本干脆就没有文字,纯粹用画面来呈现。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不用纠结“识字”问题,反倒是家长要跳出“文字”的局限,去看到绘本中图画部分的更多内容—在这方面,孩子其实往往比大人要敏感。

绘本不等于“故事”,也不要把读绘本局限在“讲故事”上面

丰富多样的绘本类型

绘本包含不同的类型,除了故事类绘本,还有知识类绘本,比如关于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等不同主题,这些绘本都不是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通过画面构成内容的主体,文字只是作为说明部分被放入绘本中,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跟随画面的节奏,对绘本所介绍的内容展开探索。此外,还有一些绘本是体验类或思辨类的主题,比如《一本好安静的书》也没有讲故事,而是列举了许多种“安静”的场景,每种场景就像是一幅画面,对应着一种独特的体验。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除了感知和体验书中提到的安静的场景,还可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再思考、构想出一些新的安静的场景或画面。很显然,以上这些不同类型的绘本的阅读目标肯定不是读故事,而是前面提到的: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丰富的体验,促进思考。

关于绘本的类型,该如何平衡呢?孩子刚开始接触绘本时,可以主要读故事类绘本,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逐渐增加其他类型的绘本,建议故事类和其他类型的绘本比例各占一半。

花样读故事类绘本

读故事类的绘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读个故事,我们关注的内容可以很多样。

1梳理人物,做人物卡片

在读故事类绘本时,先和孩子一起把人物梳理出来,包括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其他重要人物,通过人物卡片的形式,呈现不同人物的特点。首先,通过仔细阅读故事,尤其是图画部分梳理人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份、小道具等等;其次,梳理外形特点,包括头发颜色和发型、高矮胖瘦、服饰等等;最后,梳理性格特点,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故事情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对着卡片说一说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并一起从书中找到相关的情节作为例证。

孩子在阅读故事类绘本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类内容:他感兴趣的人物和感兴趣的情节。而这两类内容往往在人物性格上能建立关联—也就是说,把人物梳理清楚了,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认知就会更清晰。通过对人物的梳理和讨论,找出与人物有关的细节内容,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提升思考能力,从而认识和理解不同的人物的特点。这些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阅读绘本,同样也适用于孩子以后阅读小说甚至是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梳理故事背景和环境元素

故事背景和环境元素是很多家长带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容易忽略的,但其实却是非常有意思的内容,轻易放过就太可惜了!

一个故事类绘本通常会有1~2个主场景,比如《野兽国》的主场景有2个:现实中的家和幻想中的野兽国;再比如《杰瑞的冷静太空》的主场景也有2个:厨房和杰瑞自己的房间。除了主场景,还会有一些副场景,比如《野兽国》中的副场景是进入幻想世界、前往野兽国的旅途,这里又包含2个小场景——森林和海洋;再比如“小女巫温妮”系列,每个故事根据情节会涉及一些有意思的副场景,比如有一个故事是《温妮去太空》,那么副场景就是外太空,主要是一个幻想中的星球,还有一个故事是《温妮去潜水》,副场景就是海底世界。

梳理故事场景可以帮助孩子接触世界上各类不同的地方,从森林到海洋乃至外太空。这样一来,孩子的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很多。绘本创作者把这些场景构造出来——不仅通过文字,更主要是通过包含着很多细节的画面——可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故事更好看,也是为了拓展绘本中的世界格局。

对于场景,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当我们把人物、场景都梳理出来以后,整个故事就已经在眼前了,只需要把人物卡片和场景卡片组合起来,就可以构造出绘本中的故事片段,并把这段故事展现出来;通过人物、场景的组合变化,还可以像导演一样把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重新编排,而且通过让孩子自己动手组合,还能更进一步促进他对这本绘本的理解。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猜你喜欢

故事类卡片识字
卡片排一排
健忘卡片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浅议故事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水往高处流
识字儿歌
故事类文本复述策略的研究
歇后语知多少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