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及品质特征
2020-04-24李思华柳叶
李思华 柳叶
关键词习近平 高校 立德树人 主要内容 品质特征
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内容是学界研究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热点、重点,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通过研究发现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始终是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条主线展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蕴含着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等品质特征,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顶层设计,为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
(一)为谁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是解决好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它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自古以来,各国高校都是按照自己国家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并且在服务国家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学。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必然决定了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并把德智体美劳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历史告诉我们,谁拥有强大的高素质人才资源,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地把握住了世界的大局势,以远大的战略眼光来部署我国高校教育工作。他指出:“高等教育首先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其次是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最后是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制度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这“四个服务”明确了我国高校发展的目标方向,是我国高校的根本定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继任以来,就坚持把“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以此来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以期人才培養能够不断满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相匹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始终强调的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原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将发展教育服务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地联系起来,胸怀大局,认清我国新情况,顺应时代新局势,立足我国实际,面向世界,不负使命,助力民族复兴。这就需要我们建设好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经济的增强,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无比自信地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且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他向青年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并呼吁青年要把个人梦想和国家梦联系起来,成为复兴路上的追梦人。“只有国家和民族发展好了,个人才能发展好;中国梦是由国家、民族以及每一个人的梦想构成,只有每个人都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才能为中国梦凝聚蓬勃的力量”。同时,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接一代的努力。
(二)培养什么人
培养什么人,是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首先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他就曾明确指出:“教育培养什么人,总的来说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需之人,具体来说,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的传播和积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国家生存和发展、社会制度运行所需求之人”。可见,教育对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面临着发展与继承的问题,因此各个国家都特别重视对继承人的培养。我们党历届领导人历来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他们认识到:“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葆青春活力”。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领军人才,党中央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对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还要使他们拥有大志向和大情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认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环节,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他多次在教育会议和师生座谈交流中对培养什么人做出了重要阐释,对受教育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按文章的发表时间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概括总结如下:
1.要有爱国情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爱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人们最深层、最重要、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立功之本”。在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他指出:“爱国是一个人的本分,也是一个人的职责,是一个人心灵和情感的归属地。”新时代,青年爱国的最大表现就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的讲话》《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河南考察调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些讲话和重要文献中,习近平反复强调了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爱国是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要把爱国种子埋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用自身行动传播爱国正能量。
2.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党的忠实拥护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理想信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人民有崇高的信仰,国家才有坚定的力量,民族的未来才有希望。因此,教育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形象生动地比喻成人体生长的“钙”来强调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指出:“理想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信念决定着一个人事业成败。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那么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毫无疑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努力奋斗。广大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做对党忠诚,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书写出自己精彩华章。
3.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硬本领
大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最佳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的第一要务是学习,要珍惜韶华,只争朝夕,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为日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大学生要注意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道德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基础。他指出:“德才兼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要养成大德,才能成就大事业”。要不怕吃苦,畏惧困难,勇于面对逆境,要有契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青年大学生要加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要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加强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加强“两个维护”,提高道德品质,提升实干精神,把爱国情、强国梦落实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之中。
由上述可知,从2013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从侧面体现了习近平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体系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紧迫性。为了给学者后续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笔者以时间为序,对有关培养什么人重要文献进行了汇编,如表1所示。
(三)如何培养人
怎样培养人是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人:
第一,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办好教育,关键在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力量”。进一步明确了党对高校教育是我国高校的政治优势,是办好人民满意,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保障。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着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牢牢抓住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使高校成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坚持党的领导,关系着高校的办学立场和政治方向。高校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要向党中央看齐,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办学立场上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高校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坚强阵地。
第二,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关注教师的成长。他认为“教师的重要性在于,教师工作本质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工作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工作性质的重要定位,他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个好老师教出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树立了四个标准,希望他们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关心关爱学生。在2016年六一儿童节的讲话中,他又提出四个“引路人”,这四个引路人就是要”引导学生锤炼良好的品格、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知识、引导学生要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立志奉献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而要成为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大先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工作引导和栽培学生,“要在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工作要遵循人的成长、学习规律,要坚持提高道德修养,坚持四个“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质量的第一标准,如果教师道德素质低下,就不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担。
第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要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课建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其他学科老师的责任,这就要求各个学科老师提高意识,不仅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而且在课堂内外都应做到立德树人。
第四,协调各方力量办好教育。“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家风建设,2013年,习近平亲自接见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且呼吁全社会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大力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功德、个人美德以及职业道德,加快推进社会公德建设。政府部门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家庭教育,社会也积极承担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因此,办好高等教育,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发力。此外,共青团是党的得力助手,对青年教育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代,顺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都可以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品质特征
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是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总揽全局,解决高校一系列问题的理论观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学习研究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品质特征,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其思想科学内涵。
(一)政治性
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的根本政治方向,同时赋予了教育鲜明的政治色彩。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都明确强党管高校的原则,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服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牢牢抓住高校的领导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只有与党保持同向同行,才能保持正確的办学方向,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任务,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各种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促使社会主义制度永续发展。各级党委都要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提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高校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需求密切联系起来,以正确的政治立场办好高等教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表明,只有在办学方向上不跑偏,高校才能在教育事业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因此,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二)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在梁家河插队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確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远大志向。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关心关注着人民,回应人民的呼唤,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奠定了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教育发展好不好,人民最有话语权。新时代,要让人民对教育满意,就要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重要尺度。“获得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关键词之一,是衡量党一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在2016年新年贺词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奋进,“十二五”规划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比以前有了更多获得感。”我们党把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就是要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享有更公平优质的教育,让人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三)时代性
时代性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品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保持生机活力,是因为它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面,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积极探索时代新课题、努力回应新挑战。”我国进入新时代为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时代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经济发展的全局去看待、研究,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对策”。只有认清时代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时代问题的“金钥匙”。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以远大的发展眼光分析了国内外变化大势,准确把握了国内国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逐渐形成了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具有与时俱进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追求,每个时代的价值追求都要解决时代需求相适应”。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就是根据时代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四)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理论发展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发展的真理,而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我们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我们党虽然历来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并未指出过立德树人蕴含着育人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立德树人蕴含着教育的辩证法,他指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教育个核心,突出了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同时,在内容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倡实干精神,他认为劳动不仅崇高,而且伟大,要为劳动感动光荣。他指出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他告诫青年大学生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用劳动创造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