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老眼疾多谨防青光眼

2020-04-24张正修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眼疾电线眼压

张正修

老年人已成为眼疾高发群体,随着年龄增长,眼睛也开始衰退。一提起老年人的眼疾,很多人会首先想到白内障。但有这样一种病,它的致盲率仅次于白内障,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因素,却被很多人忽视,它就是青光眼。

关注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病理性眼压增高为主要危险因素,具有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损害的疾病。特别要提醒老人家的是,千万不要仅以视力好坏来判断眼睛是否患了青光眼,因为早期的青光眼不仅不影响中心视力,而且多数患者也没有眼球疼痛等异常感觉,所以往往被忽视。但等到患者察觉到视力受损时,往往已是晚期。有数据显示,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l%,45岁以后为2%,65岁之后为4% - 7%;女性发病率要比男性高,比例约为3:2。

得了青光眼,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失明!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眼球比作灯泡,青光眼损伤的好比灯泡后面的电线;电线中的铜丝断一根便少一根,断后永远不能再生,一旦电线中的铜丝完全损伤,这段电线就再也点不亮灯泡了。也就是说,一旦因为青光眼造成视野缺损,缺损的那部分是永远不可能恢复的,最好的治疗结果,也仅仅是维持现有视野。所以,治疗青光眼,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青光眼不可能自行痊愈,也不会自行终止,千万不要任由其发展下去。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有6类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45岁以上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度近视的人;远视眼的人;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以上人群需要警惕。

警惕青光眼的蛛丝马迹

青光眼有些不容易被察觉的早期症状,如眼疼、眼胀、头疼、视野模糊,晚上看灯周围有红红绿绿的彩虹圈等。这些都是典型的青光眼早期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青光眼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如果40岁以前出现老花眼,而且老花度数加深得很快,这也可能是青光眼早期病变的信号。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提高警惕:视力不断下降,配戴度数合适的近视镜也无济于事,直到最后被“偷光了视力”。所以,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做检查,首先要测眼压,其次要查眼底、视野和房角。

这些坏习惯

可能加重青光眼

1.情绪波动过大。情绪波动过大会造成眼压增高,加重青光眼的症状,应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

2.喝水速度过快。青光眼患者要注意控制饮水量,如果一次喝水过多,进入眼内的房水就会增多,从而引起眼压增高。

3.室内灯光过暗。避免长时间看书、写字、玩电脑等,要保持室内灯光明亮,尽量不在黑暗处停留,以免眼压增高。

4.冬天围围巾过紧。冬天穿衣服要宽松,围巾不要围得过紧,防止血液回流不畅,使眼压增高。

青光眼的认识误区要远离

误区一:不按时点眼药。不能有症状时才点眼药,没有症状时就不点眼药;而且从不测量眼压,也不知自己点眼药后眼压控制得怎样。专家建议,眼压不稳定的青光眼患者最好每周测一次眼压,即便眼压稳定了,也要一两个月复查一次。

误區二:眼压正常就一定不是青光眼。眼压高不一定是青光眼,眼压正常不一定不是青光眼。这虽然有些拗口,却是真知灼见。眼压正常并不意味着一定不是青光眼,因为有一种青光眼叫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类患者虽有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在正常值内。

猜你喜欢

眼疾电线眼压
隔核桃壳灸治疗眼疾的临床研究论述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老人调理好饮食有助于预防眼疾
人老眼疾多 谨防青光眼
送“鸟”归家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1000条蛇守卫电线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电线
兔小梁切除术后奥曲肽对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