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群疏论
2020-04-24杨成军
摘 要:佛教在印度产生之后,随着其自身发展的进程,不断向印度本土以外的周边邻国传播扩散。伴随佛教的传播,弘扬佛教思想的佛教寺院、佛教石窟和其他佛教艺术品也一起传入中国。甘肃是通往西域的走廊,而武山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镇,石窟文化也在这里得到发展。
关键词:武山;石窟;文化艺术
佛教在印度产生之后,随着其自身发展的进程,不断向印度本土以外的周边邻国传播扩散。北传佛教经由中亚,翻越葱岭进入现在的新疆境内,并以这里为中转站,沿丝绸之路向东挺进,扩展到中国辽阔的中原地区。甘肃紧邻新疆,自然成为佛教传播的前沿阵地。伴随佛教的传播,弘扬佛教思想的佛教寺院、佛教石窟和其他佛教艺术品如雨后春笋般在甘肃这片土地上产生。
1 武山县历史沿革
武山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011平方千米(2011年),总人口475500人(2011年)。
武山历史悠久,早在3.8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20世纪80年代在甘肃武山县发现的两具晚期智人头骨化石,距今大约3.8万年,比同为晚期智人的山顶洞人早2万年)。早在春秋时代,渭河流域生活着狄、豲、邽、冀等少数民族。
2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概要
武山水帘洞石窟属于陇南石窟群,在这一区域内还包括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武山县木梯寺石窟、禅殿寺石窟、鲁班山石窟,西和县法镜寺石窟、八峰崖石窟,徽县的佛爷台石窟等。水帘洞石窟位于东经104°57′09″,北纬37°49′56″处,坐落在县城东北25千米处的峡谷之中。
水帘洞石窟群始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增建和重修。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风雨,损毁严重,七寺五台之规模已不复存在,除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还存在外,其他的只能通过当地老百姓口述并结合实地考察找到一些碎瓦残片的痕迹。
拉梢寺,又名大佛崖,麻池沟将拉梢寺分割成两二部分:一部分石窟开凿在高60余米、宽约60米的莲苞峰南壁的弧形崖面上;另一部分石窟开凿在笔尖峰的腹部。
水帘洞石窟位于拉梢寺对面500米的莲花峰下,石窟坐西朝东,是一个长约50米、高约30米、深约20米的天然大洞穴。每当夏秋雨季时节,雨水自崖顶上倾泻而下,形成一道巨大的水帘,故得此美名。洞穴崖面左侧的崖壁上存有约88平方米的彩繪壁画,整个壁画围绕一幅巨型佛说法图展开,周围绘有佛、菩萨、飞天、供养人等,其中尤以牛拉车的画面最为生动有趣。从现场可以看出,壁画由多层构成,因年久失修表层壁画脱落露出了下层壁画,这可能是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重新作画。另据壁画中的墨书题名可知,是当时活跃在陇右、秦州一带的大姓莫折氏、焦、梁、柳几家修建了此龛。
3 水帘洞洞窟的形制
佛教石窟最早起源于印度,一般开凿在远离城镇的遍野荒山中,以便僧侣们清净修行,传入中国时也保持了这一特点。毗诃罗窟(vihare)和支提窟(caitya)是印度最早的两种洞窟类型。水帘洞石窟群则主要以其地形地貌与山相容崖面开窟,随山形而建。水帘洞石窟群中水帘洞单元就是按照自然洞穴建造的,该石窟是一个山崖顶端的天然洞穴,因地制宜,在建造上也省事、省力、省时。千佛洞石窟也是建在一个两山相夹的一线天洞窟中,于崖壁上开浅窟,窟内多为木胎泥塑,壁画绘制较多。拉梢寺石窟则是摩崖大像窟,整个石窟按照山崖建成浅浮雕摩崖大佛。在摩崖大佛周围有许多木胎悬塑,组成了整个拉梢寺石窟。值得注意的是,在拉梢寺石窟中将瘗(yi)窟建在摩崖大佛窟中很为特殊,这一情况在其他石窟中相对少见,也不太符合常理,有待进一步考证。显圣池石窟是穹顶窟,在山崖上开窟佛像建于壁龛内。
唐末至五代、宋代的石窟开凿已渐衰落,窟形也再无新变化,南宋、辽、西夏、金、明、清再无任何新开凿石窟,大多改妆重绘或补塑前代造像。千佛洞石窟中有大量的元代补绘壁画,现外层补绘脱落,露出里面北周时期的原层壁画。
4 水帘洞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地位
首先,在造像时间上,水帘洞石窟与甘肃其他地区石窟(河西、陇中、陇南、陇东)一样,造像时间较早,延绵时间却是有限,因政治、军事原因,一期石窟尚未开凿完成便终结,不过好在有宋初的补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除敦煌以外的后期于原壁画画上的补绘。同时又有这北周时期初龛未竣工石窟,对研究早期石窟建造有一定的特殊价值。所以说水帘洞石窟是甘肃石窟艺术中的一颗明珠是不为过的。水帘洞石窟经历一千多年十余个朝代,就时间而论其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其次,表现形式多样。受石窟地质条件影响,从而建造有各种窟形,充分发挥了自然地貌特质。在窟内有各种造像,圆雕、浮雕、影塑、悬塑等。最后,壁画彩塑除人为毁坏外都保存较为完好,这是因为泥塑便于上色和不易脱落,加之西北整体气候相对干燥,以及窟内彩塑壁画较少暴露于阳光直射下。拉梢寺摩崖大佛虽常年暴露在外,但由于古人使用矿物质颜料,即使保存了上千年,至今依旧色彩夺目,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完美的古代艺术作品,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科技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大多石窟艺术都主要是佛教造像,但水帘洞石窟造像中出现了少数道教造像和三教合流的造像。无论是何神祇都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性,对于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研究起到一定程度的佐证作用,这一话题不在本文论述。
探讨水帘洞石窟群价值是很有必要的,其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中国民俗史、中国宗教史以及地方文化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与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炳林,沙武田.敦煌石窟艺术概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2]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水帘洞石窟保护研究所.水帘洞石窟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成军(1981—),男,汉族,本科,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