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巧借微课资源,助力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

2020-04-23刘文林兰俊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例谈图形与几何微课资源

刘文林 兰俊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微课作为“互联网+”教育新形态下的新型教学资源,教师将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适时地借力微课资源,为数学教学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例谈 微课资源 助力 图形与几何

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版块,内容较为抽象,小学生常常因操作少,想象能力差,导致认知结构脱节,认知方式异化,产生厌学,畏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把微课引入到教学中,经过尝试与探索,发现借力微课资源,能有效解决数学课堂中“图形与几何”的难点和疑点。

一、微课助力,变抽象为具象,完善数学概念构建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几何概念的知识本身是很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喜欢生动、直观、有趣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才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圆有无数条直径“理解上有困难,教师用手工画图来说明既费时费力,效果也不甚理想。如果运用微课资源,设计成学生喜爱的孙悟空画圆的直径动感画面,当孙悟空画出许多许多条直径还没画完时,孙悟空一屁股坐在地上,显得很累的样子边擦着汗水边说:“唉,这圆的直径太多了,永远也画不完。我不画了。”这时教师顺势马上问学生:“孙悟空能画完吗?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想象推理得出:圆有无数条直径。原本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利用微课的动画演示,学生的感知形象、具体、直观,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到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有效的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又如“认识面积”的学习中,学生对于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与周长概念中的“一周的长度”非常容易相互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借用微课教学,视频播放同学们所熟悉的数学课本,课本的表面红色动画闪烁,配合解说,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本封面四周蓝色线段围成,动画便闪烁边配合解说围成封面一周的长度是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将这两个知识点利用微课的动态演示来阐述抽象的知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微课助力,直观演示,让空间想象、推理顺理成章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力是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教材的内容因为纸质的原因一直以来是以书面文字或简单的图片进行呈现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会发现许多教学点根本无法动手操作, 因此教师往往用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结果, 或仅仅通过口述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缺少动态的演绎,这样的学习阻碍了学生的几何空间观念的发展。而微课的动画演示,有效地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放飞了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这一内容时,对于平行线的特点:无限延长永不相交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很难使用物体进行直观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通过动画动态演示向两边无限延升,先让学生观看,再配以教师讲解,让学生在动态中放飞思维想象,并在脑海中形成表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几何观念。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感知、想象等活动,充分体验感悟平行线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又如“展开与折叠”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时,通常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探索,而孩子们个体的空间想象思维是有差异的,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困难,只能探索到其中的几种方法便无计可施。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动画播放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之间的转化,动态演示将展开图进行折叠,还原成立体图形,或是将立体图形进行展开变成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结合视频提示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微课动态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微課助力,为几何教学中方法性、操作性的数学学习提效

在图形和几何领域,有许多画图内容,需要对孩子进行画图教学,比如画一个角,画一个给定角的度数,画垂线等。传统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对于很多课堂效率不佳的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方法。教师可以将这些画图的操作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制作成微课视频,形象、 生动地展示画图的全过程,并用醒目的文字提示作图的注意事项。在教学时,首次播放微课动画演示,让学生观看自学,初步感知画图方法。再次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动手画图,对于困难处进行再学习。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让孩子对画图方法进行再现巩固。

在数学图形和几何领域学习中,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量角器量角等操作性数学学习,都可以将这些操作的过程拍下来,制作成微课视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播放,为课堂省时增效。而在制作这些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让学生动脑的同时也动动口,便于记忆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微课视频辅助教师展开方法性或操作性的数学学习,让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视频学习上,教师可以顺势的巡视,提醒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专注学习,还可以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的方法指导讲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的引入克服了传统课堂只能一次听讲的局限性,构建了多层次反复学习的平台。借力微课资源,利发挥其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让“静”的知识“动”起来,变抽象为具象,完善数学概念构建;直观演示,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的更高效。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 . 中国教育信息 化,2012(22) .

猜你喜欢

例谈图形与几何微课资源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职“单片机”课程中微课资源的开发研究
微课资源在开放大学基层教学点英语课外学习中应用的思考
微课资源与模型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