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本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0-04-23余雯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是能够全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注重对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本文研究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课程建设,重点以适合本土特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展开。
关键词:应用型 音乐 本土 课程体系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一股新的潮流在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从而影响到国内的诸多高校。2019年2月,国家教育部通过了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相关文件,将在二十多个省(市)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参与改革试点的地方本科高校有三百多所,国家也会加大对这些应用型高校的投入力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多的地方本科高校加入到应用型的队伍,这也是教育部的改革方向。
一、研究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应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为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各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立足本土,加强增设本土人才需求的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的特色课程是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特色的重要途径。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平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既要有国家课程为基础保证,又要鼓励本地区地方课程的适时开发,这是顺应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地方本科院校自我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土特色课程体系的建立,较好地补充了国家课程,也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参考。该项研究,使得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同时还为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高校音乐教育实现无缝对接。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同地区有不同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式。各地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通过高校这一教育平台,传承和发展本地音乐文化,培养适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研究基础
1.已进行的研究实践
从2008年开始,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每年对音乐学、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已把“花鼓戏表演”、“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等课程纳入到选修课;2012年4月,“湖南益阳茶厂湘益金花艺术团”正式成立,这是我院与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共同努力的成果。该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在各地进行了一系列茶艺表演、茶道解说,演出效果反映较好。以上措施对音乐专业本土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做了初步尝试。
2.已进行的理论研究
2016年,笔者结合本土音乐教育现状,选取湖南境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音乐文化遗产,参编了教材《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较全面地反映了湖湘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是典型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实用教材,现已运用于教学。以上研究,教学效果良好,对音乐专业本土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我院其他教师对于当地音乐文化也做了大量研究,从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络上收集了与之相关的数万字的科研资料,出版发表了专著、论文、歌曲等众多形式,为课程体系的研究展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学院拥有23000平方米的教学和实践场地,其中包括音乐楼、音乐厅、琴房、图书资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舞蹈排练厅、器乐实训室等,教学设备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学院拥有湖湘传统研究科普基地、音乐实践教学省级示范中心等省级学科建设平台。为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扩大就业面,学院还建有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究基地等。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音乐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期间共投资近190万元,音响灯光设备、服装道具、图书音像资料等一应俱全。所有琴房、教室整洁、完善。这些硬件设施为此项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该研究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当地文化部门、民间艺人的帮助支持。另外,我院专业教师并非全能型人才,本土艺术表演形式的技巧非一日之功,需要学习的机会和时间。针对以上情况,可请本土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从而加大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以上形式,不仅可以明确教师的科研方向,而且使科研促教学,教师逐步熟悉本土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从而带进课堂。
三、研究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是能够全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音乐研究与实践技能的基础之上,还應注重对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掌握,只有熟知本土音乐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与文化建设。本文研究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课程建设,重点以适合本土特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展开。
1.本土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我院目前除开设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和作品分析”、“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与欣赏”、“外国音乐史与欣赏”、“歌曲写作基础”等多门理论课程之外,还开设了“花鼓戏表演”、“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等特色课程。在这些现有的音乐理论课程基础上,结合本地的音乐文化特色,可增设:①“湖湘音乐文化概论”;②“湘西北民歌曲艺鉴赏”等。在现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地方音乐:①在已有课程“歌曲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湖湘民歌、曲艺融入歌曲创作;②在现有课程“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入“湖湘山歌小调”作为视唱曲目等,既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传承了本土的音乐文化。
2.本土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在现有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融入本土音乐:①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加入“湘西桑植民歌”、“桃江胡呐喊”等内容的表演唱;②在器乐演奏教学中加入“湖湘曲艺”、“长沙弹词”等内容的器乐合奏、独奏等形式;③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湖南花鼓戏”、“安化傩舞”的相关内容等。
除上述实践教学课程外,我院主要的实践环节还包括教学音乐会、教学基本功、校园艺术节社会音乐活动、艺术观摩、毕业生五个一、毕业音乐会等。在这些艺术实践中,可选择表演以本土特色的民歌、曲艺为主题的教学音乐会,同时,为调动学生的创新性,开展创作一系列反映当地特色的歌曲作品,以主题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校企联合办学成果——“湖南益阳茶厂湘益金花艺术团”成立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关于企业文化内容的选修课程,这其中包括茶艺表演、茶道解说、茶歌、茶舞等。同时,在黑茶文化以及茶艺表演艺术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土的地方音乐特点和黑茶主要销售地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新疆等)的风土人情,把黑茶的制作技艺、文化内涵以声乐、舞蹈、器乐、小品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原创的关于黑茶文化的茶歌、茶舞在企业(益阳茶厂)、高校、政府部门等相关的各类演出活动中表演,既体现了创新性,又较好地传播了地方音乐文化,打造了湖南黑茶企业文化品牌。
四、研究目标
1.构建一套本土音乐文化库
挖掘、整理、评估、筛选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市场再生力的音乐文化样式,从而构建一套本土音乐文化库。
湖南城市学院位于楚秦古邑,洞庭湖畔的益阳。战国末年,楚大夫屈原在放逐期间曾在此定居12年,益阳桃江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此期间屈子完成《天问》、《离骚》、《涉江》、《渔父》、《山鬼》等名篇巨制,在桃江凤凰山至今留有写作《天问》的天文台;三国时期,关云长跃马踏石而过,留下马蹄痕迹,益阳桃江“马迹塘”由此得来。现存三国古战场遗迹、传说甚多,三国文化丰厚;益阳安化梅山地域盛产茶叶,“茶马古道”将“黑茶之乡”扬名全国乃至海外;益阳重教育才,书院文化培养了一大批名士重臣:晚清干国良臣——陶澍,中兴名臣、湘军重要首领——胡林翼,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国际义人”的外交家——何凤山。益阳还是现当代文艺界——“三周一叶”的故乡,可谓人才济济,名人薈萃。植根于此的湖湘文化、梅山文化、书院文化、茶马文化悠久厚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地域音乐文化,深入挖掘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湖湘音乐文化的学术建设,对湖湘传统音乐文化起到传承和传播的作用。
2.建立一套本土特色课程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科建设应先从课程设置入手,在现有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土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该体系不仅包括理论课程,还有实践课程。课程的设置应以系统性、地方性、实践性、发展性、时效性为原则。
在现有本土特色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发展需要,进一步设置和完善一系列的、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应凸显湖湘地域特色,彰显湖湘地方文化,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以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教育部改革的总方向,且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的方针政策适时做出调整。
3.形成本土音乐文化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有责任传承和发展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服务地方的专业人才。可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点,向周围区域辐射的音乐文化体系,从而传播和发展当地的音乐文化。培养文化人才的主要阵地在高校,在努力打造“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加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的应用型人才,不断发挥其“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任务。
结语
学院立足于区域、地方、行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培养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为特色,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对接行业企业,加强民族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研究,把“应用型、创新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适应城市文化建设需要的当地艺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学院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全面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江燕.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开设区域民间音乐课程之我见——以苏州地区高校为例[J].中国音乐,2009(4).
[2]刘敏.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民族音乐结合模式的探析[J].北方音乐,2009(11).
[3]张映兰等.音乐教育本土化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特色研究[J].艺术教育,2011(12).
[4]余雯.益阳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5(18).
[5]袁凤丽等.益阳历史文化丛书——人文遗韵[M].长沙:岳麓书社,2008.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课题资助,湘教通【2018】436号,编号603。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本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