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0-04-23王婷婷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答题互联网+实验

孙 晶 李 晓 赵 莹 陆 瑶 王婷婷

(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长春 1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1]:“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必须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树立新的价值坐标,实现新的作为,坚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总书记还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如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并提出[2]:“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持之以恒地“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结合专业,教师可用美丽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感,使其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在绿色化学化工、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锻炼道德情操,不断增强仁爱之心,不断提高学识水平”[2],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这样一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比手机大。并且,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把手机用好,以便时时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有付出,学生有收获,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教师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两性一度”,这是吴岩司长所提出的“金课”标准[3],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教师的备课和学生课下自学有较高要求。教师一定要以“两性一度”为标准,打造金课,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点滴培养每一名学生成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用科技让中国及世界更美丽!

那么,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如何落实到每一门课,落实到每一节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呢?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随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推进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们就必须考虑如何发挥互联网和手机的作用,而不是控制手机在课堂上出现。有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上课认真听课,上课前要把手机统一收上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换个角度,其实可以想办法让手机参与教学,并发挥更大的作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开发的雨课堂平台,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害怕学生带手机,而是把手机变成了课堂的必备工具。教师利用雨课堂平台,能够实现与学生的高效互动,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这种课堂创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也能随时掌握全体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真正实现了高效的“教”“学”模式。下面截图是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参与教学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接受程度。具体做法是:课堂讲授每15~20min左右出一个小题,学生通过手机答题并提交答案。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每一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另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多题的小测验。例如,学完4章,教师可出一次小测验。通过手机答题、自动批改,学生能实时了解自己答题的情况。通过数据(见图1和图2),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解决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既节约了印刷费用,又为环保做了一份贡献。

图1 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图2 学生答题数据统计

二、学完即用,课堂小实验,科学“大”道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知识点,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小实验,让学生真切观察实验现象,并透过现象分析其科学本质,把所学知识主动运用起来。这也是知识输出的过程,让学生在神奇的小实验中感悟科学的“大”道理。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建构知识的学习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高阶性。例如,讲完热力学的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一次课堂实验。教可以把必备的实验用品发给学生,然后说明实验目的。接下来的事情,教师就交给学生。学生先设计实验,然后通过设计好的实验来得到相关结论。下图就是通过课堂小实验(因为是教室不是实验室,所以必须保证设计要简单、安全、可操作),让学生感悟什么是自发反应、感受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以及体系的熵变等。

图3 教学目的

图4 实验成功

图5 学生感受热效应

三、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

课堂上,教师在讲完基本理论或者方法后可让学生多用多练,之后在总结规律。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动力。举个例子,课堂上,在讲授完个别稀土元素光谱项符号的推导方法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用该方法把所有稀土元素的基态光谱项符号推导出来,然后分组总结规律并进行汇报。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挑战。然而,汇报的结果是教师没有意料到的。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总结出了很多规律,见图6。这便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这种学习要比教师直接把相关规律告诉学生效果好很多。

图6 学生总结稀土元素基态光谱项符号规律截图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充分了解新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尝试运用互联网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始纯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4]。教师要通过课程教学革命,创新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有学术性,教学方式有互动,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记住,而是理解且会用,真正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对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

致谢:感谢19级化学专业《稀土化学导论》课堂研究生及《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1908211-8221同学提供的图片。

猜你喜欢

答题互联网+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