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围绕双台·半工半读·联合育人”教学模式构建

2020-04-23

福建茶叶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题组岗位高职

陈 演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51400)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领域中产业蜕变、升级不断刺激整体经济结构的高频率调整和局部重构。2013年9月至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后,我国通过搭建“一带一路”平台逐步实现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能源、旅游等多方面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在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的同时其改革实施问题也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我国也长期持续大力度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2012年,教育部出台教高〔2012〕4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1月,国务院公开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详细部署了当下“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应该如何“下大力气抓好”高职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关注度很高研究成果丰硕,但是涉及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献并不多。笔者分别以“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为核心词在中国知网进行全文库检索,现有代表性研究成果可归纳为“课程切入”和“国际优秀音乐教学法融合”两大类。

“课程切入”类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有:1.声乐课程。如:“肖剑.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09-25”一文提出,应突出“师范性”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弥补声乐课程“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不足;“牛月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01-20”一文通过对古今声乐学科教学模式与方法演化的论述,提出了“声乐学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应该是一个对各种流派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粹取形式的兼容并蓄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高艳.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25”一文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集体课与小组课结合及艺术实践等教学模式。2.钢琴课程。如:“黄伊娜.反思_设计_建构_音乐学院音教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析【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25”一文反思了音乐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提出了基于学情调研和教材使用的设计,构建了以作品程度和学生能力程度相对应、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李虹.高等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6”一文对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进行了现状调研和比较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视唱练耳课程。如:“莫军梅.高师体验式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一文论述了“体验式”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现状、依据和可行性,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学科渗透行、探索性、合作性、发展性”的教学模式构建方法和原则。

“国际优秀音乐教学法融合”类代表性成果包括有:“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等。主要论述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等国际优秀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及融入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渠道等。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做了大量的研究(暂未检索到国外研究成果),产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依托该命题研究衍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工作者,凸显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学术魅力。这些研究方法灵活、内容涉及面广,为笔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经验参考。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关于高职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量不少,但是细化到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研究量不多。2.大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关注的是某一个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缺乏以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整体教学模式为视角的系统的研究。3.大部分研究系基于研究者课堂教学的教研提升,缺乏对面向岗位的实际调研支撑。4.研究成果以思辨形式的理论归纳为主,使成果转化存在推广难度。本文试图结合实践研究弥补上述不足之处。

二、选题依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预设以何种方式落实到学生身上,从过程上起到了决定所培养人才最终品质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对教学模式的把握,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把关,是校对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抓手。

课题组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连续两年,对贵州省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开展了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现状的多维深入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以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教材使用与编写、师资团队建设等环节为框架,以专家、院校教师、专业在读学生、毕业生等人才培养参与者为主要调研对象,同时向其他16所未开设音乐教育专业但是开设有音乐相关课程的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了意见征集。共发出5式《调查·访谈》问卷400份有效卷271份,设置问题86项获得有效答案6935个,其中教学模式相关问题13项、有效答案约1086个。以下抽取个别有代表性的调研数据统计分析进行目前我省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现状的论证。

图表—1

图表—2

“图表-1”显示:57%的教师使用大班集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40%的教师使用小班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3%的教师使用小组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图表-2”显示:80%的教师并未能与人才市场建立直接联系,整体教师团队与用人市场脱节。上述调研反映出:长期以来,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在办学上普遍参照本科专业办学,现有教学模式多为模仿本科“学科知识为主实践为辅,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而未能基于市场岗位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成品人才。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科型人才为目标,故有定为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实用性人才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为目的的,其教学则应以市场为引导、以岗位为指向、以完整工作过程为内容去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尝试基于市场调研和实践研究,构建一个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三、模式构建

(一)理论构建

1.厘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面向岗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和最终目的。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院校功能职责、人才市场需求、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等方面的要素。

截止课程组调研结束,我省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及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所院校,均为幼儿师范类院校。师范类院校本身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就是为学校培养优质师资力量,因此,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应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可动摇的前提和根本任务。此外,课题组通过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在读生就业意愿的对比统计发现,尽管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依然是绝大部分在读学生的第一意愿。

(图表—3)

基于以上分析,课题组认为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为:以培养能胜任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为主,同时能侧向流向幼儿园、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具备过硬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技能,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主要面向岗位则定位于小学音乐教师岗位。

2.调研面向岗位,分析岗位能力需求

课题组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贵阳、黔南、铜仁、毕节等地区进行了小学音乐教师招聘现状调研并选取了贵阳市部分小学进行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等方面的调研。现将部分代表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岗位能力需求如下:

(图表—4)

3.梳理岗位能力需求,定位教学模式

从“图表—4”分析出的岗位能力需求可见,直接指向“教育教学技能”的岗位能力需求共22项,包括有:课程标准、教材解读及运用的能力;教学计划、教案编写能力;教育学理论、班级管理、教学法能力;资料搜集整理融合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儿童歌曲钢琴弹唱能力;合唱指挥排练能力;Word、Excel、PPT软件办公能力;钢琴、声乐、古筝、笛子、口琴、葫芦丝、吉他、尤克里里等多门乐器能力;课堂把握能力等。指向“教学办公技能”的岗位能力需求共9项,包括有:资料搜集整理融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PT软件办公能力;策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指向“教师理论素养”的岗位能力需求共5项,包括有:教育学理论、班级管理、教学法能力;基础音乐理论和文化素养。指向“教师技术能力”的岗位能力需求共2项,分别是声乐独唱和器乐独奏。

当前聚焦于以“声乐、器乐”为核心课程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声乐独唱和器乐独奏方面的能力,不管教学模式作何种调整和改变是无法通过单纯的一个核心课程培养出学生38种岗位所需能力的。笔者认为,应该针对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大幅度改革,同时进行教学模式定位和配置。严谨而言,岗位能力分析出来以后应该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整,然后根据所得课程设置结合地方和院校实情进行教学模式配置。由于本文研究侧重点和篇幅限制,此处对教学模式定位和配置结合课题组关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现阶段研究成果和理念,但是不展开详细论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借鉴ʻ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据此文件指导精神结合前文论述,课题组结合学徒制理念奠定了“服务当地小学音乐教育,多元教学,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岗位工作内容引导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经过理论梳理和调整进而形成了“围绕舞台和讲台教学,实践既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方法;校校深度融合,学生既上学也上班,既是学生也是老师;院校教师与小学一线教师联合育人”的具体思路——总结为“围绕双台·半工半读·联合育人”教学模式。

(二)构建实践

具备了调研基础和理论框架后,在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系主任的指导下,课题组以我校18级音乐教育班作为实践依托开展了实践研究。

1.“围绕双台·舞台”构建实践

笔者选取了自己担任的《吉他》课程作为实践研究课程。《吉他》课程是我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为实现学生一专多能能力架构设置所开设的“专业特色”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中的“必选课程”,2学分/36课时/学期,共3学期,第3、4、5学期连续开设。

根据学校教务处要求,该课程的考核要求是课程满分100分,平时考核需有3次成绩共占比60%,期末考试1次占比40%。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形成能力和完成教学任务为板块划分课程知识点,依据学校学校考核要求划分为4个教学任务板块,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板块进行该板块知识点的考核形成相关考核成绩。笔者在2019年9月份引入“围绕双台·舞台”理念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进行的是考核形式改革。过去的考核形式是以弹奏或者弹唱检验学生对当前的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形成考核评价,改成以准备一场以吉他为主题的“考核汇报音乐”为期末最终考核,准备音乐会过程中完成阶段性的任务为考核形成平时成绩。具体操作以《“围绕双台·舞台”教学模式改革探索——18级音教班吉他课程考核音乐会》相关材料为例介绍:

1.1节目单

1.2评分标准

分制:满分40分,及格24分

评分基本原则:1.弹吉他的同学分数从高分段起打分。2.唱、钢琴、口琴、非洲鼓的分数从中高分段起打分,个别表现优秀的亦可往高分段打分。

优秀(36至39分):本场音乐会先后3次或以上表演吉他,且吉他弹奏或弹唱熟练,每个节目中未出现明显错误。

优良(30至35分):本场音乐会先后1至2次表演吉他,且吉他弹奏或弹唱熟练,每个节目中未出现明显错误。

及格(24至29分):本场音乐会并未表演吉他,但是以声乐及其他器乐与吉他合作了作品,且在表演过程中与吉他配合默契并未出现明显错误。

不及格(0至24分):有严重的音准、节奏等基本问题错误的,配合无默契,出现明显错乱问题的。

1.3成绩

2.“围绕双台·讲台”构建实践

2019年10月21至25日,经课题组提议和申请,由系部协调组织了2018级音乐教育班为期天天的“围绕双台·讲台”顶岗实习,选取了清镇市红枫一小、红枫四小集团、红枫五小、实验一小、时光贵州学校等五个小学进行顶岗实习实践研究。课题组与音乐教育专业带头人共同制定了《“围绕双台·讲台”教学模式改革探索——18音教班顶岗实习周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本次实习以任课老师和一线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为实习干线,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践行学校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技能,由一线教师、学生本人、课题组及专业带头人共同总结每天实践所反馈的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以下是过程照片:

(图表-5)

3.“半工半读”与“联合育人”构建实践

“半工半读·联合育人”两个组成部分最终都是要以与用人学校达成合作关系来实现的,因此,课题组在与我系音乐教育专业带头人达成共识后直接联系了上述5所清镇市实习合作小学。经过双发研究决定,为了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多元育人、社会参与、借鉴双元制和学徒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的文件精神,根据文件中“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甲(用人小学)、乙(办学院校)双方初步达成以下口头协议:

甲方:同意乙方2018级音乐教育班学生每星期1天到校教学岗位实习并支付一定劳务费,具体劳务费额度和经费渠道需核实合法性和可行性后再作进一步沟通;甲方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引导乙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并共同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甲方与乙方确保实习学生到岗当天最少能顶岗实操教学1节课;甲方在学生每周实习当天教学结束后需为学生进行教研指导,并安排好下一周的实习内容;甲方实习指导老师可在非实习时间给乙方学生安排作业或工作任务,包括协助指导老师的教学和办公。

乙方: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本校可利用的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资源;乙方拟向甲方投用我校因教具更新闲置的旧电钢琴和旧钢琴合计126台,乐器的翻新和维修由乙方专业教师负责,保证经过维修调试后的钢琴能基本满足教学和练习需要,甲方不需支付任何费用;乙方向甲方投用的硬件设施设备所有权仍归乙方所用,合作期间使用权归甲方所有;乙方定期为甲方免费举办贴切甲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讲座或相关培训。

以上协议虽因经费渠道问题暂时未能实现,但是双方觅得了合作的契机,为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模式改革乃至整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塑造了模式雏形、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三)构建总结

1.整体框架与逻辑关系

课题组根据研究将整体框架梳理如下图:

(图表—6)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过程,课题组进一步厘清了“围绕双台·办公办学·联合育人”教学模式构建的内部逻辑关系:秉承《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精神,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为方法论,以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为根本目标,以市场为引领岗位为指向,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任务,以“双元制”“学徒制”为经验借鉴,以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为轨道,以专业学生为主体,以舞台和讲台为抓手,以“半工半读”为平台,以“联合育人”为理念。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半工半读”平台的搭建。平台是前提也是依托所在,没有平台的支撑任何理念和预设都无法得到落实。缺乏“半工半读”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就无法与市场和岗位实现联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所要完成的岗位能力需求任务就无法被准确定位和完成,“联合育人”就缺乏联合对象,学生围绕舞台的学习积累就无法投放到讲台完成学以致用。

难点:“联合育人”的探索。与“半工半读”平台搭建不同,课题组认为“联合育人”是培养和用人双方在一致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教案,组织管理学生学习和教学,形成教学反馈和教研总结等的完整过程。它包括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工作过程内容,而且这一过程来自双方的协调统一和有机整合,具有阶段的稳定性、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的发展性。

3.突破与创新

“半工半学”的构建真正联通了培养院校和用人小学双方,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搭建了在“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平台,为人才培养模式各个环节的调整提供了方向、内容、形式、模式的参考,奠定了实效性、准确性。同时模式中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了双重身份“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形成职业身份认识和素养大有裨益。“联合育人”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学校单向育人的封闭状况,为专业学生对接岗位需要打开了缺口奠定了着陆点。“围绕双台”创造性的提出舞台与讲台相结合为抓手,为同时满足音乐学科特有的“舞台历练需要”和教育类专业特有的“教学实践需要”创新了模式。

四、结语

本文研究基于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和阶段性成果,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此外,我系领导和音乐教育专业带头人也对笔者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启发。笔者在主持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对日常课程教学也有了更多深入的见解和提高。希望笔者的论述能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早日实现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猜你喜欢

课题组岗位高职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太原科技大学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视觉课题组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课题组成员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