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记者角度的编辑思考探析

2020-04-22陆晓旭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陆晓旭

摘要:本文从媒体融合时代记者角度的编辑思考入手,畅谈媒体变革中记者和编辑面对的共同话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编辑思考;内容生产

纵观全国,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传播媒界迅速掀起了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热潮。有专门的财政款项支持,有相应匹配的编制,还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支撑,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情。但在欢腾与喧嚣中,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一下,如何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利用媒体融合的契机服务好群众,引导好群众,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作用。在此,笔者仅以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记者角度的编辑思考为主题,和业内同仁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新聞编辑首先要思考的,当然是全媒体记者核心素质的问题。全媒体记者的核心素质,一是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采写水平,二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三是要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四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晋宁融媒APP”上线运营为例:作为区委、区政府倾力打造的新闻、服务和信息聚合平台,要打造集“新闻+党建”“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等模块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以新媒体平台推动全区新闻宣传工作融合发展,人才队伍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在大数据分析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深入探索,加快推进资讯、党建、政务、公共、增值等服务与新闻的融合,必须要有精干的,具有核心素质的全媒体记者。

如果全媒体记者没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敏锐的政治觉悟,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势必会对编辑在新闻生产流程后期的稿件加工、板块组合、画面剪接、有效选择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可喜的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晋宁融媒的全媒体记者大多有较高的业务素养,既能一线拍摄影像视频素材,也能快速采写新闻稿件,有的记者还能根据不同的传播媒介需求,在很短时间内提供与之相对应的稿件,给后期编辑节省了大量时间。

相反,如果记者没有适应形势发展的足够能力和水平,没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新闻敏锐性,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采写的报道势必就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创新可言,编辑想要在此基础上看到与众不同的作品,精心润色有记者内心温度的文字,编辑出有传播影响力的新闻产品,那就是一件十分劳心费神的事儿了。

笔者在新闻一线做记者多年,在新闻编辑岗位实践多年,在“采编合一”的轮回中奔忙,一直觉得,有一个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借鉴。这就是,记者要有信息延伸意识,并且能把信息延伸作为自己的第二生命;编辑要有拓展思维,并且不以量多论英雄。二者不可偏废,相互剥离。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昆明市晋宁区融媒体中心将骨干人员向新闻采编一线倾斜,机构职能围绕新闻业务流转,找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合路径,走出了人少事多带来的诸多困惑,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这是记者信息延伸意识和编辑拓展思维彼此作用的结果。有才气的记者总会见花而觅其果,将自己的工作由信息传递延伸到信息加工,从而开辟出更广阔的报道天地。

晋宁区二街镇鲁黑村原本是一个边远的山区村,近年来,这里一跃成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点。村里千方百计发展种养殖业,成立兴农蔬菜水果合作社,整合零散资源,齐心协力壮大集体经济,依靠“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增收致富,让村民变成了“股东”,既参与管理,又分享红利,真正享受了集体资产发展壮大的成果。全媒体记者先后采写了一系列新闻稿件,跟进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信息延伸式报道,被各级媒体纷纷转载。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编辑拓展思维方面,不以量多论英雄,就是要树立整体质量意识,善于围绕报道或节目质量这一目标,精益求精地做好岗位工作,从前期编辑到后期编辑,每一个环节,都要力争使每则报道和每次节目都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特别是广播电视编辑,面对“生米做成熟饭”的素材和编辑对象的复杂性,无法像报纸编辑那样对稿件大拆大卸,重新拼装,或是干脆另起炉灶,只能在既有音像素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蒙太奇思维,通过精当的排列组合,把素材本身的信息充分挖掘出来。

总而言之,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内容都是媒体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内容为王”,持续增强内容生产的后劲和动力,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产品,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