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大学思政教育策略

2020-04-22陈志平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政教育运用

陈志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资源,不仅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而且对于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智力与人才支撑。基于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红色资源的内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为出发点,深入探讨新时代红色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思政教育;运用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 ping stressed that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red resources, carry forward the red tradition and inherit the red gene well." This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ntegrating red resourc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provide strong intellectual and talent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red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use of red resourc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red resources;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pplication

紅色文化作为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都是激励当前高校学生勇于奋斗、不断追求的精神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海量的信息不断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思想理念。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资源运用到思政课堂中,让红色精神成为高校学生人生道路中的灯塔,指引他们勇于尝试、探求真理。

一、红色资源内涵及红色资源教育的意义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富含政治育人功能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也是优质的教育育人资源。红色资源的内在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是我们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核心的思政教育资源,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发展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精神风貌以及社会价值,是我们国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样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红色资源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全国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引用甚至编撰相应的红色题材的教刊,推动红色人物、事迹、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丰富和深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主题。

借助红色资源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即可以让学生对党史国情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了解学习我们国家的峥嵘岁月,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程,英雄人物的各种事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奋斗精神,学生可以将这些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融汇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借助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强化国家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过程[2]。高校借助红色资源进行思政教育,在传承和弘扬红色事迹和红色精神的过程中,提升了高校学生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促进我们国家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融入到学生的内心,进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因此,红色资源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资源内在的意识属性与积极的教育意义,使其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现实的必要性,

(一)红色资源和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同样的价值追求

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通过教学手段,而需要在更深层次上探索出更具多元化的方法。总体而言,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都强调个人与国家利益的紧密融合,并且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要勇于追求,积极奉献。目前高校学生都是出生在新时期,缺乏对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等方面的个人感受,高校思政教育通过重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先进事迹,向他们展示了一首壮丽的英雄乐曲,使得高校学生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得到净化,精神上得到洗礼。

(二)红色资源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将真实发生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史实展现在人们面前。高校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爱国情怀,并让他们回顾历史,展开心灵沟通,理解并感受革命战争年代与建设发展时期的红色精神[3]。红色资源的内在属性将革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与精神力支撑。

回首过往,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沉浮,度过了无数次生死存亡的危机。但现在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这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学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在红色资源中吸收营养,感受其深刻的精神内涵,深厚的民族底蕴,无私的人格品质,这是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加深刻,而且通过回顾革命历史,让高校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三)红色资源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对革命历史人物和事迹的铭记,而且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红色资源也被赋予更加多元化的意义。当代高校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信息面广[4]。所以在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红色资源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将红色资源运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应做到时代性与历史性的协调统一,达到传承革命精神、展望未来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的作用。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精神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精神價值,充分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信念与民族气节。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发展时期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因此,红色资源属于优质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将红色资源这种优质教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中。以此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四)红色资源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丰富的内涵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加强他们的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指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理念。而红色资源中蕴含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基于红色资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高校学生开展传统革命教育,让他们对我国的党史国情有了更深的理解。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高校学生加深对我国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五)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导向作用

红色资源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心血与汗水,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具有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在枪林弹雨的革命岁月中,革命先烈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克服种种困难,经历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5]。正是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才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成就。从中可以看出,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支撑我们战胜困难,度过难关。革命先烈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才取得了无数成就,而现在的高校学生缺少的恰好就是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这种精神和信念。只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资源,才能够让他们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受,并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红色资源虽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和矛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久远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

红色资源是我们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虽然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毕竟红色资源和目前的生活时间间隔久远,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这是目前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所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易接受的往往是新兴流行的事物,特别是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是“90后”,觉得红色资源是陈旧过时的资源,对红色资源的历史与内涵感受不是特别深刻,具有很强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这就导致红色资源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难发挥相应的效果。

(二)空间范围较广使学生难以全面掌握

红色资源是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劳动结晶,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时间、广范围的斗争[6]。革命足迹遍布全国大江南北,这就造成了红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非常广,地理跨度也非常大,革命先进事迹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例如长征过程中的各种英雄事迹,地域分布广泛,革命意义重大,但如果让高校学生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很大的阻力,进而造成他们很难对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深刻掌握。

(三)教学形式单一让学生产生疲劳感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并不顺利,效果并不显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不到位造成的。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百分之八十左右通过视觉,百分之十左右通过听觉,剩下的部分则是依靠其他感官来完成。而在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政治政治教育时,由于红色资源距今时间比较久远,空间范围分布广泛。因此他们在接受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是通过听觉来接受思政教育。书本知识陈旧乏味,思政教育授课方式呆板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

四、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教育文化途径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借助文化教育途径来开展。

1、校园物质文化途径

依托校园物质文化途径开展红色资源运用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建造革命先烈的雕像、创设革命场景等方式,让高校学生对红色资源有更加直观深刻的感知。还可以通过在校园墙壁上绘画壁画,借助壁画展出的形式开展红色教育[7]。组织安排专人负责对壁画进行讲解,通过讲解事件历史背景、创作意图等,可以让前来参观的师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让他们对红色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思想政治素养与爱国主义情怀。

2、校园精神文化途径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借助红色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红色”讲座、演讲,组织安排高校学生进行红色朗诵比赛、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动,通过校园官方网站、广播、海报等宣传手段开展红色教育。还可以在建党、建国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推广活动,具体可以通过举行文艺晚会、红色征文比赛、举办以“党在我心中,我为党歌唱”为主题的歌唱舞蹈比赛等。还可以邀请在世的革命先烈或者他们的子女在学校为学生进行革命历史讲座,组织学生重温入党誓言,深入学习党章内容、领会党章精神等学习活动。借助形式多样的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深化对党史国情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实践体验途径

现在的高校在校生大多出生和成长在新时期,他们对我国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缺乏深刻的体会。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增加实践体验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红色实践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和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

1、通过“爱国教育示范基地”进行实践体验教育

爱国教育示范基地是进行红色爱国教育的主要场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批准设立了首批一百个反映我国革命战争先进人物事迹的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在随后几年里,又批准设立了更多的教育基地。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教育基地,如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故居、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西柏坡会议纪念馆等地,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学校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爱国主义实践体验活动,参观、感受我们国家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更加深切的感受历史、提升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坚定他们跟党走、听党话的信念。

2、利用寒暑假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体验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爱国主义调研活动等。参加社会实践体验教育,因为是他们亲自参与体验,更能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例如之前北京某高校曾在暑假期间,组织安排学校师生,开展了以“体验革命历史,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体验教育活动[8]。此次爱国实践教育活动,途径多个省市区,沿途学习参观革命历史,师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重温了我们国家光辉、艰辛的革命历程,激发了高校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体验教育活动中更加深刻的感受革命精神。

(三)网络教育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借助其强大的功能,能够助推红色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

1、定期开展红色网络活动

互联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高校可以借助红色网站,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将个人参加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寒暑假社会实践体验等活动的心得体会、视频图片发布到红色网站上,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分享感悟。例如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观看红色电影、电视剧的网络活动,每个学生讲述一个红色革命小故事,发一条爱国主义宣言等红色活动。开展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网络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不仅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且也体现了红色资源的时代感。

2、充分发挥红色论坛的作用

红色论坛能够实现教育者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红色论坛就一些热点话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师经常会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在红色论坛上和学生共同在线探讨和分享。通过这种开放、互动、平等的在线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为他们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自觉地爱党、爱国,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净化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五、结语

红色资源是无数先烈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红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确保他们的“三观”不产生偏差,这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拓展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会红色资源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因此,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深化了其育人功能,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具历史性与感染性。

参考文献:

[1]王丹.大学思政教育中红色教育资源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105):46-46.

[2]孙华.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225-226.

[3]潘腾腾.试分析大学思政教育中红色教育资源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12):100-100.

[4]孟宪锋.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的融合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5(19):59-60.

[5]吴小娜.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67-68.

[6]佚名.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4):80-82.

[7]佚名.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堂的运用[J].文学教育,2019,462(2):176-178.

[8]梁军,孙汝兵.“红色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6-47.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思政教育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