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机制创新研究

2020-04-22娄惠茹

关键词:外语人才机制创新培养目标

娄惠茹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涉及经济,而且关系教育国际交流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路线图,同时,也是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抓手。语言作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关键纽带。高职院校是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理清“一带一路”战略对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并合理确定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问题,这对高职院校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職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机制创新

“一带一路”背景下增强综合国力,打造民族品牌,离不开高端科学家,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工匠。职业教育在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商贸、技术、技能等高素质“工匠”支撑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作用,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B&R)。“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依靠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且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彼此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于此同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以及责任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以民心相通为基础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通过广泛开展多元化合作项目,从而,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此过程中,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语言之路铺设如何,直接关涉政策能否沟通、道路能否联通、贸易能否畅通、货币能否流通、民心能否相通,关涉“一带一路”能有多宽广,能行多快,能行多远[1]。“一带一路”战略为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突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一)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开设外语专业招收相关专业学生培养外语人才;二是在非外语类专业开设专业外语课程,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从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实践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性等。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多元性,也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人才培养目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既有交叉,又有明显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导向和素质侧重,同时,也反映了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探索性特征。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学者认为[2]: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对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明确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深化改革加快外语教学与“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技能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学者认为: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学者认为[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注重高职外语教育体系的构建,将“外语教学”和“外语教育”同时进行,在关注语言教学的同时,搞好国别研究;外语教育要关注外语与本国的关系以及外语课程体现的规划与实施。此外,教材编写创新要突出“外语+国别研究”;强化“小语种”人才培养。“创新性”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学者认为[4]:高职院校应明确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机制等举措,不断扩大教育开放并加强学生交流,着力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此外,还有学者提出[5],高职院校应借鉴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培养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存在问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应立足于市场需求,立足于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外语人才培养应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于通才型外语人才,也区别于专才型技术人才,应以懂语言会技术、懂语言善商务、懂语言能创新作为目标导向,着力培养语言够用,技有所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能把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照搬或者套用到高职院校,或者把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视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举措的“压缩饼干”。从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外语人才培养观念相对滞后

语言够用,技有所精是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从目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实践来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往往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对语言在特定背景下的应用关注不足。外语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对人才的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对重大战略对高职院校外语人才需求的把握不够到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求大量高级技术、服务及基层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外语人才为语言而教,为语言而学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在“外语+技术”、“外语+商务”、“外语+管理”等应用时代悄然来临的情况下,外语人才培养观念相对滞后的现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外语人才培养政策供给不足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助力“一带一路”战略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引导。从目前政策供给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经贸、投资以及金融等领域,教育领域政策供给明显不足。以边境急需外语人才培养为例,从边境地区经济合作人力资本配套情况的调研数据来看,一些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由于受到教育政策制度约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缺口与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互联互通项目推进与合作平台缺乏的矛盾依然客观存在,这些矛盾通过配套职业院校或职教中心,原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人才培养政策供给不足问题。

3.外语人才培养规格亟待突破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是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应达到的要求,是学校确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立足点。人才培养规格作为高等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规格在满足国家共性要求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呼应不足,人才培养规格就层次而言,大多停留在专科层次。“一带一路”战略急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这一规格限定恰恰成了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天花板”,以满足高规格职业化外语人才需求为契机,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规格亟待突破。

4.外语人才培养师资亟需强化

人才培养,师资先行。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的师资支撑,传统师资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从目前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师资构成情况看,以外语专业师资为主,即使外语“双师”,往往以“外语+外语”为主。“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首先应是精通“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的语言专家能手,同时,在业务技能方面更应该是适应“一带一路”战略业务需求的行家里手,真正“语言+业务”型师资供给相对短缺。此外,师资团队建设滞后,围绕行业、产业需求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比较普遍。

5.外语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弱化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专业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特色、提升专业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抓手。从目前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践看,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改革存在弱化现象,专业设置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联系存在脱节现象,课程安排与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要求不够贴合,内容选择与现实行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不高,教学改革力度不够。需求导向的外语人才培养亟需按照“一带一路”战略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建设的要求进行强化和提升。

6.外语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缺失

人才评价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到沿线众多国家,面临诸多全新挑战。外语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为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外语人才评价体系缺失,也给共同认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部分高职院校提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目标,但由于质量标准不够健全,保障体系不尽完善。缺少沿线国家共同认可的专业建设标准、内部质量保证标准、外部质量评估标准、合格评定标准与方法,导致国际化高职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急需在高等教育领域达成共识,以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为引领,形成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统一部署和规划,为共同认可的外语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需求导向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离不开多方面的协同与配合,新形势下从培养观念、政策制度、人才规格、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创新外语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支撑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是高职院校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务实选择。

(一)更新观念围绕“一带一路”培养外语人才

打破传统侧重外语技能教学或人文教育的观念,面对“一带一路”对高素质应用型外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应以语言为抓手突出应用性,突出需求导向,着力培养“外语+X”型或“X+外语”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這里外语不仅包括通用语种,比如英语、阿语、俄语,非通用的小语种,如尼泊尔语、祖鲁语、阿塞拜疆语等也应逐步设立并予以强化,以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贸易对多元语种的需求。与此同时,“X”则应结合“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需要,在技术、管理、流通、商贸等领域实现突破[6]。以全新外语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引,把高职学生打造成以会外语为基础,做到懂专业、懂技术、懂管理,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实务生产与运营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制度创新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一带一路”涉及沿线诸多国家,在不断健全国内外语人才培养政策的同时,建立跨境外语人才培养政策协调机制,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加强有关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立法迫在眉睫。于此同时,从制度、模式、机制、体制等层面发力,加快职业教育配套工程建设[7]。以跨境人才培养配套制度为重点,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走出去”政策支撑;综合运用投资、财税等多种手段,鼓励行业企业以及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探索构建多方合作、多元协同的跨境职业教育体系和跨境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学历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才能为切合“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外语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空间。

(三)服务一带一路创新外语人才培养规格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人才规格制定要处理好知识、能力、 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关系。人才规格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的是教育理念的差异,不同人才规格的侧重不同,学术型侧重理论研究,应用型则侧重实践技能[8]。当前,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突出实践技能,但层次亟待突破。高等职业教育只代表专科层次的时代将走向终结,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对高职院校外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层次的职业技能型外语人才培养势在必行。2019年,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十五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首批“本科职业大学”由“职业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大学”,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升本后名称均保留了“职业”二字,职业教育人才规格在层面创新方面实现重要突破。

(四)多元投入强化外语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师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传统教学型师资已经难以满足需求,需要“双师型”甚至“多元师资”,懂语言亦即熟练掌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只是基础,掌握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了解专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之间的衔接,语言方面的行家里手,业务方面的专家能手式的师资更切需求。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了系统安排,明确提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这同时也为高职院校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五)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服务外语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着重从通用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明确服务对象,突出专业建设的重点和主攻方向。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意见》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谋划和安排。特别针对“提升国际化水平”,《意见》明确要“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六)完善需求导向外语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建立并完善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系统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职教育的水平,特别是对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主动权具有重要价值。突出需求导向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建立健全基于互利合作,互利多赢的人才指标评价体系,重点从人才培养基本标准、专业国际认证入手,积极推动高职院校跨区域、跨院校学分互认,急需专业技术领域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强化跨境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咨询结构合作,依据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评价规则,构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外语人才质量跨境评价体系。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深入推进,一方面为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另一方面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外语专业以服务“一带一路”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着力从人才培养观念、政策制度、人才培养规格、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以及人才评价指标体现等方面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性、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才能更好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为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创新发展积蓄更多的力量,并最终实现教育部提出的高校外语教学必须为“一带一路”战略蓝图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宇明.“一带一路” 语言铺路[N].光明日报,2018-8-12(12).

[2]王媛媛.“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8,(2):38-39.

[3]邹照兰.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中高职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2017,(11):76.

[4]王灵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5):94-96.

[5]董晓波.“一带一路”建设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17-10-22(15).

[6]王立菲.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J].当代外语研究,2018,(3):5,10.

[7]马啸.培厚一带一路人力资源(新论)[N].人民日报,2019-06-24(05).

[8]邱磊,赵磊,管大为.再认识和思考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的定位[J].成人教育,2018,(1):73-77.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机制创新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浅析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