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源档案资料库建设初探

2020-04-22李颖张江珊

兰台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

李颖 张江珊

摘要  公众参与是档案事业在开放新时期重要的发展途径,统一档案数据库平台的构建是档案扩大提供利用的重大阶段目标。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以百度百科工作模式为参考,以众包理论为基础,提出构建新型众源档案资料库的设想,并从它的概念界定和本身特点入手,探究它在我国的应用意义,可能面临的问题与相关建设。

关键词  众源模式 公众参与 档案百科 档案数据库

2019年初,国家档案局李明华局长讲话表示:“我们将启动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建设。近期目标是搭建一个尽可能多地容纳各级综合档案馆的网络平台。”[1]建立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是未来档案馆服务的基础,笔者认为将公众参与与构建档案数据库平台相结合,对建立综合性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笔者提出构建一个群体协作工作模式下的新型众源档案资料库的设想,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的公众档案利用平台构建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众源档案资料库”概念探析

1.“众源档案资料库”的含义与内容。经过笔者的文献检索,目前,学界虽然已经有了档案众包平台的设想及实践,但还未有关于“众源档案资料库”的相关研究,“众源档案资料库”这一独立概念也未被明确提出。赵宇曾提出“包揽式”众包平台的概念,建议“以国家档案局组织建设的中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为基础,扩展升级为可‘共建的全国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这一平台支持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并支持档案众包”[2]23-25。但这样一个“包揽式”众包平台构想是希望我国档案领域能像美国的“公民档案员”一样拥有自己的集中平台,能把档案领域的众包项目聚集起来更好地提供给大众,目的在于“更好地使公众参与档案工作”。而“众源档案资料库”虽然与赵宇提出的“包揽式”档案众包平台都基于国家档案局组织建设的统一档案平台并利用众包项目作为手段,但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构建一个档案资料库”。促使公众参与档案工作是档案众包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对众源档案资料库来说却只是实现手段,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从“众源档案资料库”项目的建设出发,笔者决定给它这样一个描述:“众源档案资料库”,是一个在国家建设档案统一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以丰富馆藏并提供检索利用为目的,由档案人员为主导,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及普通公众广泛参与共同构建的复合式的档案资料库。

考虑到公众参与程度与内容性质的区别,笔者认为,众源档案资料库设置上可分为两部分:档案百科与档案资源库。档案百科的模式与百度百科相似,由各种档案相关词条和各式公众上传资料构成,内容丰富但权威性较低;而档案资源库与档案馆藏联动,它在公开档案数字化馆藏的同时也甄选公众提交的档案资料来丰富自身库存,它的内容丰富性与广泛性低于档案百科,但更具权威性和利用价值。从总体上说,众源档案资料库的内容更加突出的是它的知识属性而非档案属性。

2.众源档案资料库的特点。

(1)众源与融合。“众源”与“融合”是其异于传统档案资料库的最大特点。具体来说,“众源”意味着“面向公众、多种来源”。传统的档案库馆藏来源固定,多是接收固定的企事业单位档案,对于零散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档案收集程度不高,而众源档案资料库立足网络平台,邀请整个社会有能力构建档案库藏的人参与提供档案信息,档案来源众多,类型也更为多样。“融合”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技术融合,二是专业融合。传统档案库的构建与管理只需要一些传统手工操作与基础性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而新型的众源档案资料库的运作需要依赖各项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运行系统,大数据挖掘、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都需要融入其中。新兴技术融合推动了档案工作新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对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既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协调配置,也需要档案专业人员开阔专业视野融入新环境。技术融合与专业融合,两者相互影响也相辅相成。

(2)权威与专业。“权威”与“专业”将它与百科知識库区分开。“权威”指与百度百科相比它的内容应更具有权威性,不仅是众源档案资料库与档案馆藏联动的部分应具有真实性与权威性,参考百度百科模式面向公众参与编纂的档案词条资料也应更具可靠性。“专业”指相比百度百科内容的广泛而不深入的特点,档案百科词条应该更加专业而深入。众源档案资料库强调档案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档案专业人员会对构建的内容和结果进行专业审核,从而体现其专业性。

二、众源档案资料库建设的问题分析及思考

1.众源信息的档案性问题。众源信息的来源主要途径有两种:编写的档案相关词条和上传的档案资料与背景补充。前者毫无疑问仅具有知识属性,应归于百科库;那后者作为公众补充的档案材料能否算作档案收归档案库呢?

众源信息的档案性问题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与口述档案的争议性有相似之处,笔者认同梁淑情的看法,可以从“原始记录性以及它能否反映事实”来进行判断。我们一般所说的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因为档案本体多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同步产生的,是对活动的真实反映,但涉及档案内容也存在一些事后补充的现象,存在着主观性,但只要内容具有原始记录性也可算作档案。

所以对于公众补充分享的档案资料,笔者认为应该区分三种情况看待。第一种,如果公众分享的是私人收藏的实体档案,那么它的原始记录性与真实性可以经过传统档案专业人员的鉴定获知,可以作为档案收作馆藏;第二种,如果在线上传一些个人真实经历或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如美国的“航海日志”项目,那么它的原始记录性、内容的真实性往往难以通过传统鉴定载体方式鉴别,需要着眼资料的整体(提供者信息、时间、地点等),依靠背景信息对它进行鉴定判断,鉴定通过也可算作档案收归馆藏;第三种,如果是对一些信息缺失档案进行信息补充,如一份档案缺失当时的地名等,经过公众参与补充变得信息完整,它的记录缺乏原始记录性,内容也缺乏权威性(除非有印证这一点的其他档案证据),不能算作档案加以保管,只能属于档案相关信息。

2.众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及思考。如2018年6月6—9日在埃德蒙顿召开的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主题所忧虑的那样,“后真相”时代谎言似乎比事实更有说服力。—方面,技术使真相变得模糊,甚至导致历史事实歪曲、新闻虚假、数据庞杂、记录完整性被破坏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技术也给档案工作带来利用更高效、展示更生动、存储更便利等积极影响。档案人员需直面技术的双重影响,确保档案记录的可信,以还原历史的真相[3]133-140。

互联网技术使公众大规模地参与档案工作成为现实,一定程度上能为档案馆分担部分工作,减少工作量。但同时,会带来档案信息剧增与众源档案资料库所需真实可靠性的矛盾,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则需要大量的鉴定工作。笔者认为应当从系统与人两方面来思考解决策略:一方面,这些鉴定工作仅凭人力难以解决,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合理的成果鉴定体系。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应构建一个全过程鉴定的体系,从资料的提供者(个人身份、以前的提供成果数量与质量等),到资料描述的完整度标准性,再到后期利用者评价打分反馈,形成完整的智能化鉴定成果。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接受反馈信息,调试档案内容鉴定标准、衡量争议档案资料内容、审核高频利用资料内容、抽查低频内容等专业而主导性的工作。最终形成人工与智能技术双重参与的成果鉴定体系。

3.运作资金问题及思考。资金不足一直都是档案事业想要开拓新工作项目时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档案馆是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多是无偿的,所以运作资金多由财政拨款实现。然而财政资金多用于一般公共运作项目开支,如公共服务、档案事务、教育培训等,分配到开展新项目的资金不足。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2019年部门预算为例,国家档案局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67183.7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预计3082.71万元,占总支出预算的4.26%,而科技条件与服务专项330万元仅占总预算的0.49%,资金并不充裕。同时,2019年的收入预算也显示,90.75%的国家档案局收入来自财政拨款,仅有4.38%的事业收入和1.2%的其他收入。这样基本依靠财政拨款的运作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开展新项目时。考虑到运作众源档案资料库可能会出现的资金不足的情况,笔者认为除了依靠财政拨款,平台运作也应把创收纳入考量。

运作初期申请国家扶持,后期通过领域合作招商、平台反哺方面来解决。众源档案资料库项目属于重要的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建设初期可申请国家扶持资金帮助建设。建设过程中,众源档案资源库可以百度百科的合作模式为参考,通过与影视合作,出售历史剧宣传官方考证标签,与相关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宣传部门合作,提供推广途径等与其他领域合作招商,来获取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对有兴趣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公司来说,也可通过平台获取与档案馆或者私人档案所有者联系,开发经济文化产品,从版权合作上获取收益,后期做到平台反哺。

4.参与者吸引问题及思考。如何吸引用户参与是构建众源档案资料库的关键。目前我国的档案公众参与项目难以吸引用户参与,如辽宁省档案信息网与百度百科联动的“社会档案人”项目,从2013年12月由辽宁档案馆创立词条到2019年5月,仅有10条记录。江苏档案网的档案捐赠从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仅有11条记录。笔者认为项目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趣味性低这些因素都是造成目前公众参与项目吸引力低下的原因。

参考其他领域的文化活动与百度百科平台的运作经验,笔者认为提高用户吸引力的措施,可以分为有偿吸引与无偿志愿活动两种。有偿吸引,可以通过举行与主题档案有关的有奖竞赛(限时档案实操活动或珍贵档案资料评选等)或对某专题研究档案内容面向全社会进行有偿征集(如2016年引起社会轰动的“一字十万”甲骨文解字悬赏)。可以开拓专门版块举行这种活动,吸引大量公众关注。无偿志愿活动吸引的志愿者作为构建众源档案资料库的主要力量,要注重借鉴百度百科类平台构建的经验,学会从用户本身的兴趣与分享协作的欲求出发来激发用户参与贡献的意愿。在参考《网络群体协作中用户持续贡献行为影响因素研究》[4]12-20的研究成果与档案事业实际工作相結合的基础上,笔者给出以下建议:一,要把握平台用户的知识水平与兴趣方向,结合大数据挖掘分析,在对档案专题资料细分的基础上,推送用户感兴趣并且有能力编辑的词条;二是档案资料的编辑功能要标准且易用,审核效率在保证可靠性的程度上尽量加快;三,要制定用户分享榜单与积分制度,激励用户更多参与其中。除此之外,经常举行档案主题活动,要选择更具有参与感与吸引力的档案主题,如家谱档案、社群档案、名人档案、民间艺术档案等。

在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专业融合成为大趋势的情况下,为了做好档案事业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档案工作。构建众源档案资料库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并解决原有网络档案知识更新缓慢、内容单一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提出众源档案资料库建设的构想,必然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只是作为初探,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相关研究的深入,起抛砖引玉之用。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档案志愿者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