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历史观教育在高校军事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22李媛媛
李媛媛
摘 要:对于国家或民族而言,历史是承载集体记忆的根脉所系,正确的历史观更是安身立命之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大历史课题,历史观教育凸显出时代价值。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亟需重视历史观教育在高校军事课教学中的应用,发挥重要导向作用。高校应从教师素质和教学设计两方面不断完善军事课中的历史观教育,帮助学生塑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培养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判断形势的运用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在青年学生中树立科学历史观,培育国家意识、历史自信和民族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历史观教育;高校;军事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2-0015-07
Abstract: For a country or a nation, history is the root of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is the root of life. In the new era, facing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subjec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education of historical view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historical nihilism, it is urgen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concept education in militar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historical concept in military courses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quality and teaching design, to help students shape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judge situations with it. 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centering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 scientific view of history among young students, and cultivate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and national spirit are set 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of the time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words: histor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litary teaching
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历史观”或“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世界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基于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历史观根本对立,其中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否定唯心史观中将人的“精神”、“思想观念”等作为历史发展根本推动力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否定唯心史观中把个别英雄人物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承认历史的客观性并将这种客观性置于历史研究的首要位置”[2],是唯一科学的正确历史观。
一、高校历史观教育的时代价值
古往今来,凡是珍视历史的国家都能历经考验,即使阶段性地“落后挨打”也能重新走上发展振兴的道路,而那些忽视甚至抛弃历史的国家,或是解体,或是被吞并,政治不稳定带来了人民的颠沛流离。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的仅存代表,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仍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儿女尊重历史,并善于以史为鉴[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句话道出了青年之强给予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突出了高校青年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孕育实现国家未来发展宏伟蓝图的希望所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4]。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的历史观教育凸显出时代价值。
(一)加强高校历史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
历史观反映出人们对世界、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不同的历史观导致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去,我们衡量知识分子倚重学历和技能,如今将思想和观念看作首要的基本素质。国家需要培养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年学生。大学生学习和探讨历史,有助于自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良好品质的养成;通过学习把握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面貌,对增长知识、塑造人格都有着巨大的帮助[5]。坚持唯物史观的人,能够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摒弃唯心史观的机会主义色彩,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立足自己的实际需求,以认真努力和拼搏奋进实现个人理想,发散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历史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勤奋踏实和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
国际历史教育协会(ISHD)主席苏珊·波普指出:“历史课程的使命是让年青一代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加强辨别能力,做好负责的准备”[6]。青年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栋梁,要承担起这样艰巨的历史责任,应当具备认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素质,具备运用唯物史观的能力,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合格人才。
(二)加强高校历史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历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历史文化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党和政府将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时代主题和青年成长相结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7]。“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8]。
加强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有利于强化青年学生的历史认同,增强其历史自信,培养他们坚定不移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树立起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盾牌。古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劳动人民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奋斗在现代国防科技事业的科研工作者,人民军队“心系国家安全、为人民服务”的国防精神等,这些都是有益于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支点。
(三)加强高校历史观教育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新形势下,中国紧跟历史机遇实现总体的稳定发展,但在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却是有增无减,形势依然严峻。如果将信息化军队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看作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硬实力,那么青年学生则是潜力巨大的软实力。高校历史观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利益观念,深刻理解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界定,牢记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责任与使命。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9]。与总体安全观相对应,新形势下的国家利益观也体现出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国家利益已经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向海洋、太空乃至无形的信息空间扩展,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领土边疆”,更扩大到资源、文化、科技、生态等“利益边疆”。高校历史观教育以客观的历史分析方法,帮助大学生明确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内涵,树立科学敏锐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利益觀念,结合自己的本领和技能,无形之中炼造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二、历史观教育与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关系
新形势下,加强历史观教育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历史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外,还应当凸显军事课教学中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积极意义。认清历史观教育与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关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时代要求,两者担负着共同的时代责任:用科学历史观武装并培育具备国家意识、历史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青年人,承担新时代育人使命。
(一)高校军事课是历史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课堂教学是高校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众多高校将历史观教育列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平台,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纵观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毛泽东军事思想、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历史空间,历史教育中必然要涉及姓“军”的内容,并且只有使大学生了解这些和军事有关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形成系统的理解和科学的判断。高校军事课教学注重党史军史教育,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突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伟绩和抗战精神、“人民军队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人民军队”等关键知识,能够从新的视角补充高校历史观教育,使之更为全面而有效,发挥历史观教育重要载体的作用。
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自强不息光辉历史的永恒记忆和象征[10],在信息化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制造各种噱头,披着标新立异的外衣,抹黑黄继光、邱少云、赵一曼等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抗战、无畏牺牲的英雄。这些信息也在高校弥漫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声,从所谓人体生理学分析、物理学分析等等否定英雄的牺牲奉献。大学生如果能够了解中国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那段艰难斗争的历史,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战争环境来感受英雄事迹,对在国家危亡之际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涌现的昂扬斗志和民族精神就会有所体会,对在红军长征、百团大战、塔山之战、上甘岭战役等战争中人民军队的战士以意志力突破生理极限、以牺牲扭转战局的勇气和血性有所感悟。
(二)历史观教育是贯穿高校军事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育大纲》规定: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11]。
军事课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和信息化装备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国防是军事课教学的入门和基础,带领学生了解国防,认识中国国防的基本概况,重点之一是讲述中国国防历史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国防历史。中国近现代国防历史是党和政府在国防建设、国家发展中强调“以史为鉴”的关键历史,这也使得军事课教学在第一部分最能体现出历史教育的特点。然而,如果缺失历史观教育,军事课教师没有将历史观教育贯穿所有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只有中国国防讲历史,其他部分不需要学历史”的错误认识,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国防历史无用,“历史关心的是过去,我们想多了解现在和未来”。
三尺讲台无杂音。高效军事课教师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作为自身的知识基础,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把握客观性,立足军事课教学和历史观教育两者本身客观存在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教学,抛弃个人主观臆断或空穴来风;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二)教学设计
1. 教学背景
(1)教育对象
高校青年学生是网络主力军,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求知欲,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由于成长背景距离艰苦的革命岁月年代久远,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历史不敢兴趣,对历史观教育抵触排斥,“学习历史,帮助不了就业工作,没有经济效益”,“国防是军人的事,战争离我很远”,“为什么总谈过去,现在跟过去能一样吗”。目前,西方敌对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同我们在思想上争夺青年一代,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扩大历史虚无主义攻势,部分高校青年学生自控力和认知力不足,深受其害。
(2)教学目标
帮助大学生塑造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判断形势的运用能力,树立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犯。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用科学历史观武装并培育具备国家意识、历史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青年人,承担新形势下国家的育人使命。
2. 教学方法
为突出历史观教育在高校军事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本身必须立足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求知特点,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灌输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掘学生历史学习的意识和自觉。一是避免单纯讲述历史故事,重视培养学生历史观思维的科学精神;二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选修课、专题讲座、学生论坛、研究报告等形式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分析和梳理教学知识点,使学生全面把握整个课程的学习。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可以针对性地讲解历史观教育的重点难点,例如选修课《孙子兵法》在现代国防的应用,专题讲座“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中日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等。教师教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和现状,动员学生结合自己的关注方向自主研究,组织研究小组,查阅历史资料,完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充分讨论,教师评析并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科学的历史研究和思维方法。
3. 教学设计
高校军事课教学内容本身存储着很多承载历史观教育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申课堂内外,串联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分别以“中国如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为主题,运用课堂教学(必修+微课)和教学辅助(见图1、图2),多渠道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历史观,掌握以科学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运用能力。军事课其他教学重点可以此类推,探讨历史观教育的教学布局。
“中国如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问题可作为教学主线,将教学模块中相关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每个知识点着重分析历史发展和现状。利用好微课,以集中讲解某一个问题的形式对必修课教学作补充。开设专题讲座,选择学生更关切的主题,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引导学生组织论坛和研究,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锻炼科学历史观的应用能力。
国家安全形势是军事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全面客观地判断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和谐”与“挑战”,通过总结历史与现状理解当前我国的国家安全观与周边安全政策,这些都需要围绕历史线索,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条件展开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依照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认清我国道路曲折、成果丰硕的周边安全环境,理解我国处理周边外交事务的精神和难题,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自觉抵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云云。
做好历史观教育在高校军事课教学中的应用,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凸显出时代价值,为高校军事课改革和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为充分把握高校教育的这块新高地,我们需要做好高校军事课教学中历史观教育的持续性,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松林,王秀刚.简论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6):23-26.
[2]荣剑.论历史观与历史价值观——对中国史学理论若干前提性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10(1):17-34+221.
[3]刘勇.警惕敌对势力切断青年官兵历史认同之根[J].国防参考,2015(19-20):48-50.
[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年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08/c40531-25251002.html.
[5]周靜.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若干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686-690.
[6]王雄.人类共识:历史教育的新使命[J].历史教学,2015(03):3-12.
[7]习近平阐述中国梦.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2013年5月)[EB/OL].http://www.yiyuan.gov.cn/art/2014/7/3/art_11562_137824.html.
[8]习近平阐述中国梦.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EB/OL].http://www.yiyuan.gov.cn/art/2014/7/3/art_11562_137824.html.
[9]习近平主持国安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国家安全观[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4-16/6067900.shtml.
[10]刘涵喆.崇尚英雄方可砥砺前行[J].国防参考,2015(19-20):5.
[11]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Z].2019-1-11.
[12]侯西安.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EB/OL].http://jds.cssn.cn/xwkx/sxpy/201906/t20190603_4912343.shtml.
[1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EB/OL].http://www.wenming.cn/qmyd_pd/jckd/201109/t20110907_315016_2.shtml.
[14]王雄.人类共识:历史教育的新使命[J].历史教学,2015(0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