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0-04-22张明亮高瑞珍

关键词:语言美人性美审美教育

张明亮 高瑞珍

摘   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并从语言美、人性美、悲剧美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感受美、领悟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语言美;人性美;悲剧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2-0016-02

初中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公民的基本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兼具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即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情趣趋向高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阅读理解、写作提升活动,更是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渗透美学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受个人生活环境、文化素质性格气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审美呈现低俗化的倾向(如庄子《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被改为“鲲之大,一口铁锅炖不下”),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积极的精神风貌。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成为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去感知作者描写的画面、场景和事件,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自己生活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对作品中自己认为具有美学意义的形象进行鉴赏和评价。比如,学习《社戏》时,笔者带领学生精读“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的段落,引导他们调动多重感觉器官去感受“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一句中,淡淡的语气、浓浓的美感、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器官去感受美、领略美,进而学会鉴赏美、展示美、创造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领略不同风格的语言美

语言美不仅表现在散文小说语言的辞藻华丽、音韵和谐、生动形象上,还体现在议论文的深刻犀利、气势贯通,说明文的科学、准确、严密上。因此,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绝不能仅限于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类作品,还要带领学生品味、鉴赏不同文体语言的风格和美感。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爽朗和豪情;又能感悟“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句式的工整、音韵的和谐、色彩的鲜明中包含的形式美、音韵美和色彩美;也能领略“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的语言犀利、气势贯通、情感充沛的反讽之美;还能感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准确和严密之美。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和风格语言的美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接受語言的丰富性,品味不同语言的丰富意蕴,感受某些看似质朴的语言的非凡张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人性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都塑造了鲜明感人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提升有着重大的影响。分析人物形象中的人性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美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

《老王》中的主人公——老王,地位低下、身份卑微,因为杨绛的女儿治好他的眼疾,对杨绛一家终身感激,将自己家最好的东西送给他们享用。作者杨绛对老王也是关心呵护有加,对享用他的好东西而感到愧怍。从这两个人物中,能感受到善良对善良的体察、感觉到真情对良知的叩问,让学生的情感和人性得到提升和升华。《背影》中父亲质朴、深沉的爱子之情;《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坚强、朴实的性格;《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姆这对深陷物质困窘中的年轻夫妻纯真的爱情等。

这些至善至美的真情是学生的精神营养,对塑造其人格和精神世界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学生从《背影》中体会到深沉的父爱和亲情。在读三毛的《背影》时,情不自禁地会将课内体会到的情感迁移到这篇文章中的母亲身上,进而将语文课堂学到的情感和人性之美迁移到生活中,实现美育的内化和延伸。

四、感受文学作品的悲剧美

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抗争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本性。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之美,能让学生通过事情本身看到更深层的意义,进而让学生情感更丰富、精神更强大、意志更坚强、目光更深远。

学习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让学生感受作者以饱含感情的文笔,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毅力、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为国家争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让学生感受这场人与自然抗争中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悲剧让学生感受到的不是个人生命失去的悲哀,而是五人之间兄弟般的友情,为了挑战人类极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奉献生命的悲壮。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捕到了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在归途中被凶猛的鲨鱼陆续围食,虽然老人拼力搏斗,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精疲力竭的老人疲惫回到海边的小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桑地亚哥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是一个无论环境再怎么艰苦都能凭借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捍卫自己灵魂尊严的人。让学生在悲伤、悲壮的情感中得到美的感化和熏陶。

当然,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分析文学的意境美、领悟艺术的表达美、感悟生活的哲理美、挖掘文章的情操美等等。美学教育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究实践和完善丰富。

猜你喜欢

语言美人性美审美教育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引领学生踏上优美旅程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温暖的绝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