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与技巧
2020-04-22王仁攀张曜东
王仁攀 张曜东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新时期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路,为初中阶段的师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构建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初中课堂 新型师生关系 矛盾梳理 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206-02
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显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以构建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从四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构建策略和技巧,以期为大家提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借鉴经验。
一、新时期初中师生关系的矛盾梳理
第一,教师权威至上,师生地位不平等。据笔者在课堂及课下有意识的长期观察发现,初中阶段的教师普遍有着片面的“师道尊严”传统观念,他们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些教师在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后,一旦偏离自己预想的情况,他们就会制止,这些现象都充分反映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非常不平等,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自己为主导。
第二,过分注重成绩,师生关系不和睦。众所周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校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因而在学生眼中,他们从小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在考试中拿到高分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如何与教师相处则并不关心。而对于初中教师来说,他们为了追求应试教育的效果,在课堂上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大幅度提升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获取高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则漠不关心,师生关系紧张,平时总是摆出一幅威严的模样,让学生感到内心恐惧,不敢亲近。
第三,偏爱优秀学生,对教师不够信任。在现实的初中课堂师生关系中,很多教师都更喜欢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成绩中等靠后的学生的关心通常不够,一些成绩倒数的学生甚至一度被教师忽视、放弃。很明显,当下,有不少初中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于优等生常常是笑脸相迎,主动辅导;对于差生则是冷眼相待,大声训斥,致使优等生与教师的关系越来越好,差生则越来越害怕、不信任教师,认为他们不会真心对待自己。
二、初中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方式
(一)大力弘扬平等互爱的观念,改善师生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趋于民主化需求,在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这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育理念的有力践行。为此,笔者认为,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首要需要教师放下身段,重新认识传统的师道尊严,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努力施展自身的魅力,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行。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真心,从而尊敬与信任教师,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借助互联网革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沟通频度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而初中生对于互联网也并不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地运用互联网为学生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视野。但是有些教师却过度使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笔者认为,初中教师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时,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将教材知识制成微课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设置师生互动信息栏,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及时与教师就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有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重新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常常全面地掌控着课堂,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全过程中都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如何讲,很少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自然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为此,笔者认为初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新审视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意识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主体是学生和教师两者,要尊重学生,凸显出其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注重采取自主探究学习、开放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等活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其逐渐改变对教师的看法,主动找教师沟通,尊重并理解教师。
(四)倡导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虽说素质教育在中國倡导了十几年,但是很多初中教师受应试思维影响颇深,他们在教学评价环节,习惯了以分数论英雄,并依据每次的成绩来对待学生。这种方式对于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初中教师要彻底突破应试思维的束缚,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外,还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实践证明,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后,原本习惯顶撞教师的学生、以及爱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教师的影子都不见了,课堂上师生一起谈笑风生的场景则多了起来。
三、结束语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呈现出最佳的课堂效果。但是这种“良好”效果想要长期存在,还需初中教师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增进师生亲密度,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鸿,侯翠峰.“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新课程(下),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