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几点思考
2020-04-22王秀芬
王秀芬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占据了重要部分,实验教学也成为教育领域中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要善于运用和设计科学实验,引导学生用理论结合实际,有效改善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学生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178-01
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是实验,只有不断的进行化学实验,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并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也能够将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激发出来。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创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能够给化学教学创新更好的进行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实行新课改的当前,进行实验方法创新教学能够推动化学教育创新更好的进行。
一、利用实验提高学生探究创新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主体是学生,所以想要切实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必须将学生本身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将知识中所蕴含的智力因素转变成为学生个体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时候,不但需要学到和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学会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比如,胶体电泳的实验,改进的重点应放在控制较低的电压来实现胶体的快速泳动。通过不断的进行摸索和改进,找到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内径为4mm、长180mm的细玻璃管弯成V形来代替U形管,这样不但能够将电极之间的距离缩短,还能够让电解质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之间的界面更加清晰。但是在进行合适电极材料寻找的时候,又遇到了问题。一开始的时候电极选择的粗铜丝,发现阳极铜丝出现了损耗。最后发现,电极材料选择长为85毫米的2B铅笔笔芯,并且把两极之间的距离缩短到30毫米的时候,能够取得最好效果。通16V直流电1分钟,便能够看到界面移动现象非常的明显,通电3分钟时就可看到V形管中氢氧化铁胶体的液面差接近10mm。实验表明:将V形管替代U形管就能使电泳实验化难为易,轻易地揭开了胶体电泳神秘的面纱。
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化学实验的特殊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启迪学生思維,帮助学生提高其创新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多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勤于动脑,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方面的意识。
二、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观体现出来
将实验作为基础是进行探究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础和思想。含义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探究,尽量的通过实验来进行课堂教学知识的展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发挥学生本身的实验能动性,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实验中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来进行物质本质的探索,研究其变化的相关规律。
比如新教材安排了有盐桥的锌铜原电池装置。将一段铜导线替代盐桥做实验,不仅装置有电流产生,而且产生的电流比用盐桥更大。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支持认为盐桥可以备金属桥替代,并且有些同学还通过上网的方式找到了某篇论文作为理论的依据。但是并不是这样,金属导线能够作为导体,不能够让阴阳离子向两个半电池迁移,确保电解质溶液呈现出电中性。教师怎样将学生说服,在说服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用铁丝、芯片以及铜丝替代盐桥,这几种材质实验都会产生大小不一样的电流。但是若是将硫酸锌溶液中的芯片和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丝拧接在一起进行盐桥替代,便不会产生电流。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说明用金属桥能够将盐桥替代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从实验接管观察,落实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评价教材实验方案,能够引导学生的实验创新设计,并进行相关的展示,这样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将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转变成为具体知识,从无形知识转变成为有形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获取,巩固学生已经获得的学习成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教学的时候,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去。然后再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对比、分析、讨论,帮助他们得出结论。
三、创新化学实验,提高课堂的兴趣性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更加形象和生动的语言。通过生动和形象的语言能够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将这些知识记忆下来,能够将情感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唤起其思维。若是教师选择的情境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的,那么教师可以进行小问题、小实验的设计,或者可以将图片,甚至是实物运用到问题情境创设中来,让学生处于一种好的状态下,希望能够更好的进行本质的揭示,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下,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时候会更加的主动和积极,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新的知识,思维创新也能够更好的进行。
四、化学实验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比如在学完和金属化学腐蚀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进行问题的提出,比如可以提问在酸性环境中,钢铁会不会出现析氢腐蚀。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会出现。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下,即便存在少量氢离子,在获得电子的情况下形成氮气,但是主要是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获得电子出现吸氧腐蚀。所以,在酸性比较弱的环境里,钢铁也需要出现吸氧腐蚀,吸氧腐蚀是比析氢腐蚀更普遍的电化学腐蚀。
所以,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特别需要重视其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对化学更加感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自己身边处处都有化学知识,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更好的巩固记忆,帮助学生增加其生活方面的经验。
总之,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而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新实验教学能力,采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向军.论高中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教学研究 201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曹秀玉.加强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师,2017(S2):56.
[4]岳明霞,孙志强.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4):54-55.
[5]周继良.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