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课外学习小组模式研究

2020-04-22蔡溢黄俊辉陈力信

科教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蔡溢 黄俊辉 陈力信

摘 要 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中心工作,中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课外学习小组模式的研究,能有效解决传统中文类大学生知识应用欠缺、实践基础薄弱等问题。基于当前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导向,通过对五邑大学文学院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中文类课外学习小组的实践现状,从而为全国地方高校中文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第二课堂模式。

关键词 中文学生 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外学习小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20

Abstract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employers is the central work of curr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on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group mode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Chinese major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weak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jor students.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oriented training of Chines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aculty of Arts of Wuyi University, the practice status of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groups for Chinese majors is deeply analyzed, thus exploring a set of mature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or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Keywords Chinese major students;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extra-curricular study group

随着社会行业的分工精细化与技术化,对应用型人才也呈现高涨不下的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上了国民经济规划建设的重要议程。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作为传统文科的中文专业也应该跟上时代脚步,调整教学思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关于高校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1.1 中文学生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就业中出现了系列问题,师范类专业主要有教育课程架构混乱、实践教学机会不足等问题,非师范類专业则有专业设备落后、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地方院校,由于条件的相对匮乏、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显得更为不足。

五邑大学为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对文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分析,约37%人群从事教育工作,约13%人群就业于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约50%人群在企业工作。在对相关教师的访谈中得知,我院学生普遍存在研究思维不严谨、组织协调能力不足、文案功底较为浅薄等基本问题,严重影响学生与学院的发展,我院学生“听说读写”等实践应用能力急需提升。

1.2 五邑大学文学院课外学习小组模式的初步建立

基于成果导向,文学院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创新学生第二课堂模式,于2017年3月启动学生课外学习小组,初步建立起以教师指导、组长管理、培养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课外学习小组模式。在实践训练中,学院取得了积极成效:增进了师生的交流,提升了学生科研、写作、媒体运用,演说等应用能力,促进了学院整体学风的提升。在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学习小组存在的一些问题。

2课外学习小组模式试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对文学院课外学习小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网络渠道面向文学院全体学生共收回186份有效答卷,覆盖学院已有专业(方向),样本中超70%的学生参与过课外学习小组。

2.1 指导老师受认可度不高

表2显示,在受调查的学习小组成员中,有40%的学生表示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效果并不理想,表明学生们基本认可指导老师的作用,但约一半的成员仍不太满意,这与指导老师的参与程度有关。指导老师在学习小组中的方向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老师们忙于教学科研以及各项管理工作,可能忽视了课外学习小组的有关工作,如何提高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增加指导的科学性和效率,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2 小组成员参与率的难以得到保证

从表3可知,参加课外学习小组的调查群体中有超过80%的学生参与过具体活动,但70%的学生显示一年中的活动次数竟只有4次(含4次)以下,这表明课外学习小组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中有所欠缺、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不高。小组虽然是通过学生主动报名的方式成立的,但学生的兴趣点容易转移,且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主动性不够,加上人固有的惰性的影响,若头一两次小组活动质量不高的话,后面的活动小组成员的参与率就得不到保障。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小组活动的持续推进。

2.3 学习小组组长工作的缺乏科学指导

表4显示学生认为影响小组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活动形式、组员认识和培训内容,也有部分人认为指导老师、组长和考核评价方法也是部分影响因素。组长承担着全组整体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重任,包括联系指导老师、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开展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组活动的质量和小组成员的获得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加强对各组长具体工作的指导,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2.4 小组活动成效不佳

通过表4,我们也可以得知,有61%的受访学生认为促使学习小组作用的最有效途径是“创新本小组的活动开展形式与内容,增强活动吸引力”。小组活动成效的保证,能够在全院形成正面的影响,从而引导每届学生持续不断的加入,确保课外学习小组活动项目持续有效的推进,从而形成学院学风建设品牌。但小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活动时长不够、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成效。

3改进的措施及运行模式的完善

(1)采用师生互选策略,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学习小组初步建立后师生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许多学生都反馈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十分愉快,下一步,我们将搭建起“教师-学生”课外学习交流的互动平台,为指导老师的工作提供便利;而针对指导老师积极性不够的问题,首先,我们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重视程度,将指导老师的学习小组工作纳入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和年度绩效,令指导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还从小组成员入手,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匹配、选拔符合条件的成员,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课外学习小组小组经验交流会中邀请相关指导老师参与其中,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

(2)创新活动形式,打造高效团队。活动开展之初,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在活动开展初期,学院创造条件鼓励各小组走出校园开展活动,并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经费支持。如,师范类小组进入合作中小学教学观摩,科研类小组围绕小组课题积极进行城乡调研,文学类小组时常外出采风,语言类小组参加了社会类语言比赛。小组活动“走出去”充分调动组员积极性,将小组活动与社会实际对接,有效检验了小组活动的价值,在实践过程中也提高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3)跨小组交流模式,规范化考核方案。模式建立初期,学院定期举行学习小组交流会,有关人员在与会中积极发言、认真总结;同时组织同类型小组联合开展活动,共享资源互促互进。此合作型的小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这一方式会继续传承下去。除此之外,我们制定了指导老师、组长、组员考核方案,监管学习小组的活动质量与考勤情况。指导老师的学习小组工作纳入教学平价和年度绩效;小组举办活动需在组长群公布时间地点,学院会不定期抽查;期末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4)回归真学问,练好基本功。针对小组活动成效不佳的问题,学院邀请校内外有关教师、专家,为小组提供科学指导。同时还规定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参加相关比赛,以赛促学,检验成果。如科研类与语言类小组大多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课外学习新模式。对有突出成果的学习小组启动孵化培育,引导对接省、校及以上各级比赛。

4模式试运行效果

学院通过有关措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中文学生课外学习小组模式,2018-2019年共组建20个学习小组,其中师范类7个,科研类6个,写作类3个,语言类3个,影视类1个,各小组人数基本控制在15人以内以保证高效运行。

(1)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师范类小组学生诗文名篇背诵能力、即兴演说的口语能力、合旨得体的写作能力、贴近职业的说课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科研类小组的学生在把握问题能力、文笔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写作类小组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讲故事的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突破;语言类小组的学生提升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实际应变能力、表达理解能力等。

(2)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成绩可观。我院参与学习小组人数近两期累计400多人次,当前参与210人次。到目前为止,我院学习小组成员校级以上比赛奖项和科研项目数量稳步提升,占全院学生校级以上奖励的5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学习小组成员在2017-2019年期间总获奖项目超过150项,教育类奖励5项,科研竞赛奖项10项,科研立项项目38项,演讲、新媒体等人文类奖项50项,24篇文学作品发表。

(3)学院教学科研水平取得新突破。调查显示,课外学习小组启动至今,文学院2017届和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之前均明显上升,在相当程度上亦得益于课外学习小组模式的深度培养。课外学习小组模式带动了学院的整体学风和教学科研水平,汉語言文学专业在2017年列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8年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学院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5 结语

在当前地方高校中文学科“边缘化”形势下,中文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与挑战。基于中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课外学习小组模式,充分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有效解决中文学生实践基础薄弱等问题,契合了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谋求理性发展的必然。[2]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成熟模式,对全国地方高校具有重大意义。

【课题:1、五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基于中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课外学习小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11349007);

2、五邑大学众创空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文邑语文工作室”(项目号:18RWX06)】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2019-07-14].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3/content_5004093.htm.

[2]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
探索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教学模式下动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