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眼科门诊疾病谱分析及防疫处理对策
2020-04-22丰婷汪沅聂欢彭建军
丰婷 汪沅 聂欢 彭建军
自2019年12月以来,全国上下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进行着一场殊死搏斗,湖北省武汉市疫情尤为严重。COVID-19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易危及生命[1-2]。由于早期医疗界对该病毒认识不足,未能做到很好的防控工作,随着对疾病的深入研究,2020年1月20日明确COVID-19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3]。眼科门诊疾病的构成除受疾病本身的发病率影响外,也受人群、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治传染病的三个关键环节[4]。本研究
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月9日眼科门诊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以了解在COVID-19疫情下眼科门诊疾病的病种分布情况,为防治COVID-19的传播及对眼科门诊患者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法,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9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1月1日至2月9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若同一患者因同一疾病多次就诊,只将第一次就诊的信息纳入研究范围;而同一患者因不同疾病就诊时,患者每一次新发疾病的就诊信息均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若年龄小于18岁,则由其父母签署),本研究经医院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1.2 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信息,采用《ICD-10 疾病诊断名称及代码目录》对病种进行编码、分类、整理。以2020年1月1日至20日就诊患者为A1组,以2020年1月21日至2月9日就诊患者为A2组,以2019年1月1日至20日就诊患者为B1组,以2019年1月21日至2月9日就诊患者为B2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总数及前十位疾病种类。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研究数据采用χ2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A1组患者1291例,男623例、女668例,年龄10天~86岁,平均年龄(42.17±3.62)岁;B1组患者1378例,男670例、女708例,年龄3月~88岁,平均年龄(43.61±3.83)岁;A2组患者195例,男92例、女103例,年龄5月~86岁,平均年龄(46.51±4.18)岁;B2组患者1153例,男569例、女584例,年龄3月~83岁,平均年龄(42.58±4.59)岁。A2组与B2组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四组门诊患者性别构成比及平均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
2.2 病种构成经统计,A1组排在前十位的疾病依次为屈光不正、慢性结膜炎、变应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睑腺炎、角膜异物、陈旧性眼损伤、玻璃体混浊、眼挫伤、角膜干燥症;A2组前十位的疾病依次为慢性结膜炎、健康查体、屈光不正、急性结膜炎、变应性结膜炎、陈旧性眼损伤、睑腺炎、角膜异物、睑缘炎、结膜出血,具体病例数和构成比见表1。本研究重点关注了A2组患者,发现此期间眼科门诊年龄分布与患者数分别为<10岁(10例)、>10~20岁(10例)、>20~30岁(27例)、>30~40岁(37例)、>40~50岁(36例)、>50~60岁(39例)、>60~70岁(24例)、>70~80岁(6例)、>80岁(6例),其中>30~60岁的就诊患者(112例)占本组的57.43%。此外,A2组门诊平诊患者仍较多,急诊患者疾病有急性结膜炎(11例)、角膜异物(7例)、电光性眼炎(5例)、眼挫伤(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急诊患者合计仅占本组患者的14.87%。
表1 眼科门诊前十位疾病构成
疾病种类排序A1组疾病种类n百分比/%A2组疾病种类n百分比/%B1组疾病种类n百分比/%B2组疾病种类n百分比/%1屈光不正20816.11慢性结膜炎1916.41慢性结膜炎24417.71屈光不正19917.262慢性结膜炎15311.85健康查体147.18∗屈光不正21615.67慢性结膜炎15713.623变应性结膜炎977.51屈光不正126.15∗急性结膜炎1027.40急性结膜炎857.374急性结膜炎675.19急性结膜炎115.64变应性结膜炎846.10变应性结膜炎726.245睑腺炎574.42变应性结膜炎84.10睑腺炎543.92睑腺炎574.946角膜异物463.56陈旧性眼损伤84.10陈旧性眼损伤483.48眼挫伤373.217陈旧性眼损伤423.25睑腺炎84.10结膜出血392.83结膜结石332.868玻璃体混浊362.79角膜异物73.59睑缘炎382.76睑缘炎312.699眼挫伤352.71睑缘炎63.08结膜结石332.39眼睑肿物312.6910角膜干燥症302.32结膜出血63.08角膜异物312.25睑内翻和倒睫282.43
注:与其他三组比较,*P<0.05
3 讨论
COVID-19是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属于RNA病毒。目前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5]。结构分析推测该病毒可能通过与人类的血管紧张转化酶2结合而导致感染。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30 min 56 ℃环境、体积分数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6]。有文献显示,角膜、结膜表达血管紧张转化酶2受体,且能与冠状病毒结合[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出,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3],但目前已发现以结膜炎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感染病例,陆成伟等[8]认为,COVID-19 通过眼睛的传播途径可能被忽略。眼结膜与角膜可能是该病毒进入人体致病的途径[8-10]。
本研究调查眼科门诊2020年1月1日至2月9日及2019年同期排在前十位的疾病,发现1月20日为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屈光不正、慢性结膜炎、变应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及睑腺炎疾病位于前五位,与去年同期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见这些疾病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自1月20日开始,眼科门诊就诊人数锐减,屈光不正及各种结膜炎类疾病就诊人数明显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出现了一批以健康查体为要求的就诊患者。分析原因为,1月20日之前社会各界对COVID-19了解不足,未警惕到其存在人传人的风险,生产生活正常运转,故而医院就诊情况无明显改变,自1月20日COVID-19被确定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且有危及生命可能后,武汉市政府相继出台封城、封区、车辆管制及患者分级隔离治疗等一系列抗疫举措,人流量明显减少,来院就诊人数亦同步减少。但1月20日之后疾病谱依然以慢性疾病为主,平诊患者居多,且多为中老年患者,真正眼科急诊患者仅占14.87%,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疫情管制措施已有成效,随着媒体的宣传和科普,广大群众对传染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人群流动量明显减少,医院大量聚集患者的情况亦有改观,但与齐晔等[11]对COVID-19的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的调查相似,中老年患者接收专业知识指导的方法和途径相对有限,对于COVID-19的传染病特性知之甚少,且不会使用网络就医软件,导致他们仍会因平诊或慢性疾病来院就诊;(2)以青中年居多的部分患者,因个别报道恐慌性求医,以健康查体就诊要求排查病毒性结膜炎,希望通过眼科检查排除COVID-19。而这几类患者在医院内外的流动可能会造成COVID-19的隔离管控失效、导致病毒的传播及疫情的扩散。值得注意的是,在门诊患者的追踪中,有4例首诊为急性结膜炎的患者,其后数天出现呼吸道症状,其中一例被确诊为COVID-19,收治于定点医院,其他3例患者CT检查考虑病毒性肺炎,因当时无法行核酸检测自行在家隔离。
疫情期间,为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避免增加更多的COVID-19病患,针对眼科疾病相对多为轻症、致残、致死率低的特性,应继续加强对COVID-19的科普宣传,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宣传,最好以社区为宣传点,一方面可消除广大市民的心理阴影,另一方面开辟多渠道网上或电话就诊咨询通道,帮助患者打消疑虑,协助部分可不需立即来医院进一步诊疗的患者在家观察或就近药店取药治疗,降低患者不必要的出门及来院就诊频率,减少医院大规模人群聚集及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眼科来院就诊患者的管理方面,如患者就诊时未佩戴口罩,立即发放外科口罩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需要检查的患者,尽量不采取过于近距离接触患者的检查方式,如对于需排查眼底疾病的患者尽可能不使用直接眼底镜,而用眼底照相、OCT等检查方法代替;对于眼压检查,尽量使用非接触喷气式眼压仪并做到每使用一人消毒一次,而避免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仪及手持便携式眼压计,减少接触感染。眼科最常用检查设备为裂隙灯显微镜,除做到每接诊一位患者消毒一次外,为避免医患交叉感染,使用废旧CT片制作隔离挡板,检查时尽量减少医患言语沟通[12]。门诊检查、治疗患者时医护常规佩戴一次性外科手术帽、护目镜、一次性橡胶手套及外科口罩。由于工作需长时间使用护目镜,容易起雾影响视物,建议使用霍尼韦尔LG100防雾护目镜,如遇防雾护目镜不足的情况下可在普通护目镜内涂抹游泳镜防雾剂,效果一般可以维持2~3 h,亦可用肥皂涂抹后防雾。所有眼科检查设备均做到每使用一次酒精擦拭消毒一次,如A超探头等需接触患者眼球的设施则在酒精消毒后使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后再使用。每日两次紫外线灯照射45 min、一次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各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及相关连接通道[13]。另外,急诊患者中增加了数例因未正确使用紫外线灯消毒而患电光性眼炎的年轻普通居民或医务人员,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宣教指导,可避免类似损伤再次发生。
针对特殊时期需门诊手术的患者,门诊手术间应重新布局,注重医护人员及患者通道管理,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之间及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需设有缓冲间,医护人员至少做到2级以上防护,手术完毕后做好废弃物管理及手术室的消毒工作[14]。
综上,目前COVID-19疫情已进入关键性阶段,虽然眼科门诊就诊人数减少,但在外流动的非急诊患者仍可造成疫情的扩散或反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COVID-19的科普宣传及开辟多渠道网上或电话就诊咨询通道,解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消除广大市民的心理阴影,对眼科门诊患者,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切断传染途径,做好相关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万众一心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