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以《信任》一课为例

2020-04-22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中心学校刘兴国

天津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任价值观核心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中心学校 刘兴国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 李 祥

一、自主挖掘文章主题,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

从单元主题“真诚”出发,在教授《信任》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与“诚信”有关的主题活动。在教学设计环节,在确定教学“主题”时,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我邀请学生及部分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学主题的制定当中来。为了使主题的确定环节进行得更加有效,我先与大家分享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应有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并进一步明确,主题的确定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接下来我还与大家分享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语言文字的探究中,习得语文知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具体的讨论中,参与讨论的家长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的快乐与烦恼分享给了孩子们,学生们结合自身的预习情况,有的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是围绕“信任”展开的,应该以“信任”为主题,而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主题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应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课文传达的主旨为主题。最后,在大家讨论出的多个主题中,把“诚信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此次教学的主题。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和所有教学要素都要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在主题确定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到主题的确定当中来,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运用新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针对的是小学生,为了使教育取得实效,我们应该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即从他们感性胜于理性的视角出发展开教学。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的是道德说教的方式,这种一味地说教,一味地进行“价值体系”的“轰炸”,其教育的效果大多都不理想,甚至会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倘若如此,学生势必会主动“屏蔽视听”,从而使教师的教育过程成了“白费口舌”。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用语文课程本位下的有效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想学”,“乐学”的心理,从而为指导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与价值取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授《信任》一课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在情境的感染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前,我组织有表演力的学生和优秀家长进行了教学情境视频的录制。视频中,学生扮演“采摘者”,家长扮演“桃园主人”。一个视频是以“诚信·信任”为主题,另一个视频的主题正好与此相反。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我首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了这两个视频。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又是小伙伴为主演,因此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观看起来,从而有效激起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也在了无痕迹中对他们进行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并且在两个视频内容的对比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点燃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三、在师生互动中,推动学生抵达“信任”的美好境界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经常使用“宣灌式”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传递,这种单向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与学生的共享、共建、共生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使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一个复杂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过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还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应该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不断提升互动的技巧,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方设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来。在《信任》这一课的互动教学环节,我采用了在话题中互动、在讨论中互动等互动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在学生阅读了文章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这么诱人的桃林却没有人看管,孩子们,倘若这片桃林是你的,你会担心吗?你会担心什么?”从学生自身关心的问题出发设计话题,学生们都特别“想”发言,而且他们也都有话可说“担心!担心桃子被人偷走”“担心人们只摘桃子不付钱”“担心有人会破坏桃林”……在合作探究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问题:桃园中的告示板、一张木桌、几只竹篮、一张纸条、箱子、留言条等简单朴实的布置,给人留下了哪些印象?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问题一经抛出,师生就对此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们多次提到“信任”这个词。于是我又这样引导:那到底什么是信任呢?最后学生们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主人相信并敢于把这么美丽、这么诱人的桃林托付给不曾相识的顾客,这就叫信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为了解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那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育人价值功能呢?本文结合北师大版五年级课文《信任》一课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了回答,并总结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一是自主挖掘文章主题,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二是运用新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在师生互动中推动学生抵达“信任”的美好境界。本文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经验所得,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证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信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信任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