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种栽培环境对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2020-04-22余望寅扎西拉姆刘京晶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杆菌属铁皮内生

余望寅,姚 冠,扎西拉姆,普 琼,刘京晶,周 湘

(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1300)

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是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其所含的石斛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等药用活性,使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6]。铁皮石斛在野外多附生于高大乔木或山石上,适宜其生长环境条件通常为海拔800~1 600 m,树冠透光率约60%,大气相对湿度60%~75%,日间温度20~25℃,夜间温度10~13℃,日温差为10~15℃,年均降水量为1 100~1 500 mm。目前,铁皮石斛已实现规模化人工种植,常采用温室控温控湿栽培于树皮土壤复合基质等方式[2,7-9]。据2018年统计,中国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面积已经超过6 667 hm2,产量超1万t[10]。不同的生长环境对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会产生影响,一般野外环境更利于铁皮石斛积累有效的次生代谢物[2,7-11]。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栽培基地采用模拟野外生长环境,将铁皮石斛附生于立木表面进行栽培[7-8]。众多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菌对于宿主植物的营养代谢、抗逆适生和抵御病虫害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12-16]。兰科植物通常与菌根真菌共生,铁皮石斛的多种内生真菌具有促进组培植株生长的作用,如镰刀菌属Fusarium内生真菌可产生赤霉素促进铁皮石斛生物量和氮磷养分的积累等[6,17-20]。此外,分离自铁皮石斛的内生细菌被发现可诱使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具备固氮、解磷等功能[10,20-21]。挖掘铁皮石斛内生菌资源,深度解析菌群结构与宿主植株的内在关联,对于植株种质选育、栽培方式改进、产量及品质提升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铁皮石斛2种人工栽培方式(温室土壤基质培养和露天立木培养)对铁皮石斛内生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并对铁皮石斛根、茎、叶各部多糖质量分数与内生细菌种类分布之间的潜在联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开发具有促进铁皮石斛适生和营养等功能的内生细菌资源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株采集

铁皮石斛(品系C9)植株取自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种植基地。该品系具有较强的抗霜冻能力,以防露天立木培养的植株在10℃下受到霜害。于6月花期,采集2种栽培方式下的3年生健康植株,分别为大棚内的盆栽植株(土培,相对湿度50%~75%,温度15~25℃)和栖于树干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近野生植株(树培,霜期130~156 d,年降水量1 390~1 870 mm)。选取生长状态较一致的植株,分别采集其根、茎、叶、花苞、果实等部分。所采集的铁皮石斛材料,及时用自来水冲洗进行表面处理,用于后续的总DNA提取和多糖测定。

1.2 植株各部位总DNA提取

分别从土培和树培植株的根、茎、叶、花苞或果实部分(当年新生部分,表面无病斑,每份100 mg)共选取24份样品。将每份样品浸没于5 mL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振荡消毒30 s后,用无菌水振荡清洗3次,每次30 s左右。晾干后,液氮碾磨,随后用Takara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MiniBEST Bacteri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 Ver.5.0)提取总DNA。操作步骤按试剂盒手册进行,为使内生菌破壁完全,其中裂解细胞阶段延长作用时间至2.0 h。另准备各部分样品表面消毒后置于R2A培养基上检验表面除菌效果,28℃培养2~3 d,无菌落生长则为消毒操作合格。

1.3 样品细菌16S V3~V4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和结果分析

细菌16S V3~V4可变区(450 bp)为测序目标片段,由杭州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用QIIME 2.0软件去除低质量序列,剩余序列按照相似度97%以上进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聚类,以丰度最大的序列为代表序列。利用Greengenes数据库(版本13.8)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比对进行序列注释,并除去注释为植株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器16S OTUs信息。统计各样品OTU数量及每个OTU对应的有效序列数,计算相对丰度(占每个样品总序列数的比例),并进行多样性分析。

1.4 植株根、茎、叶多糖质量分数测定

将新鲜的土培和树培铁皮石斛根、茎、叶(每份样品鲜质量100.0 g)在80℃烘干2~3 d,粉碎后过筛(60目)收集。将每份样品的粉末分别称取3份(每份为0.3 g),放置于250 mL圆底烧瓶200 mL水中,100℃水浴加热2.5 h。将烧瓶内样品进行抽滤处理,滤出液体倒入250 mL容量瓶,待冷却至室温用水进行定容。取5.0 mL滤液与25.0 mL无水乙醇混合后进行4℃冷藏1.0 h。样品离心1.0 h(转速6 000 r·min-1),弃上清液后加20.0 mL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离心 20 min(转速6 000 r·min-1),重复2次。弃上清液,加100℃热水溶解沉淀,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待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定容。量取样品溶液0.5 mL,置于10.0 mL具塞试管中,加入蒸馏水0.5 mL以及体积分数为5%苯酚溶液1.0 mL,摇匀,再加入浓硫酸5.0 mL摇匀,沸水中加热20 min后冰浴5 min。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取200 μL处理液,测定波长488 nm处各组的光密度。配置不同质量分数多糖溶液,测量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重复3次,计算根、茎、叶各部分多糖质量分数。

1.5 统计分析

利用数据统计软件DPS对2种栽培方式下根、茎、叶、花、果各部分的OTUs、多样性指数和多糖质量分数进行方差分析。利用R软件制作韦恩图、热图等。同时,将筛选出来根、茎、叶各部的OTU相对丰度与相应各部多糖质量分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多糖质量分数关联度最高的OTU信息。

2 结果与分析

2.1 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群的多样性

2种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各组织部位菌群测序结果分析显示,OTU数量、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多呈现差异显著(OTU:栽培方式F1,16=18.405,P=0.000 6;组织部位F3,16=12.638,P=0.000 2。Shannon-Wiener指数:栽培方式F1,16=2.504,P=0.133 1;组织部位F3,16=6.017,P=0.000 6。Simpson指数:栽培方式F1,16=84.739,P=0.000 1;组织部位F3,16=34.673,P=0.000 1),说明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且内生细菌在植株上的分布呈组织特异性。如表1所示:树培的植株除根部外,其他叶和茎部分OTU数量少于土培环境中的植株;不同组织部分中,叶部、花部的OTU菌群分布数量较少,根、茎、果的部分数量较多。多样性指数方面也呈相似规律。

表1 2种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多样性Table 1 Diversity of bacterial symbionts of Dendrobium catenatum under two cultivation methods

2.2 铁皮石斛内生菌群门水平上多样性分析

由图1可见:厚壁菌门Firmicutes(16.7%~34.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7%~35.6%)、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5.9%~42.0%)、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6%~19.0%)在各组织部位相对丰度较高。厚壁菌门在土培的茎部占比最高(34.9%),与树培茎部(31.3%)相近。拟杆菌门在土培叶部最高(35.6%),为树培叶部(21.7%)的1.6倍。放线菌门在树培根部最高(19.0%),是土培根部(14.1%)的1.3倍。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在树培果实部位占比最高,达10.9%,但在叶部和花苞部未检出。

2.3 铁皮石斛具固氮潜能的共生菌群分析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自然条件下常呈局部紧缺状态。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中的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弗兰克菌科Frankiaceae中的弗兰克菌属Frank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的部分种类有内生固氮功能。这些科属在铁皮石斛各组织中都有分布,除了红螺菌科和弗兰克菌科不存在于叶部。从2种栽培下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功能上看,树培状态下具有这些固氮潜能的OTUs占比明显高于温室土培植株(图2)。

图1 2种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内生细菌门水平菌群结构Figure 1 Community structure on phylum level of the bacterial symbionts of D.catenatum under two cultivation methods

图2 2种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具固氮潜能的内生细菌Figure 2 Nitrogen-fixing bacterial symbionts on family level of D.catenatum under two cultivation methods

2.4 铁皮石斛内生菌群的主要属种分布特点

从图3可见:栽培环境对组织内生细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大于1.0%)影响较大。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在树培果中占优势,比例高达35.2%;甲醇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在土培叶中为优势菌属,比例达35.8%;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仅在土培叶中分布,占9.9%。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在各组织部位中多有分布,在树培根部、果实和土培叶部相对丰度较低;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在树培茎部分布较少;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在树培茎部相对较多,栖热菌属Thermus则在土培花苞内最多;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则存在于树培和土培的茎部。

2.5 铁皮石斛根、茎、叶的多糖分析

如图4所示:铁皮石斛茎中多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叶部和根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种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多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差异(根:F1,4=11.15,P=0.029;茎:F1,4=9.44,P=0.037;叶:F1,4=39.31,P=0.003),说明栽培方式影响多糖在植株内的积累。通过韦恩图发现:不同栽培方式对根、茎、叶菌群结构有明显影响,其中根部和叶部影响大,共有的OTUs占24%~26%,而茎部共有部分占49%,这些OTUs的分布差异可能与多糖质量分数间存在一定关联。将2种栽培方式下根、茎和叶优势内生细菌属相对丰度(x自变量,x1~x53分别表示不同属)和各部多糖质量分数(y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逐步回归方程y=0.058+29.688x17-4.146x13-0.424x52-0.085x2(相关系数R2=0.999 8,P<0.05)。方程中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的4个属的相对丰度与多糖质量分数最为密切(系数绝对值越大代表其相关性越高),其中:不动杆菌属(x17)影响最大,其次为假单胞菌属(x13)、薄层菌属(x52)和韦荣球菌属(x2)。

图3 2种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属水平热图Figure 3 Heatmap on genus level of the bacterial symbionts of D.catenatum under two cultivation methods

3 结论与讨论

在门水平上,不同栽培环境下铁皮石斛的优势内生细菌门类多集中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且在不同栽培环境和不同组织中占比有所不同,显示内生细菌分布受外界环境和宿主植物组织特异性的影响较大。其中,果实部位与其他部位差异较明显,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种类占优势,这很可能跟开花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植株表面环境菌群进入果实内部有关,或与不同组织营养成分种类和含量不同相关。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在属水平上显示,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韦荣球菌属相对丰度占优势,这些属中通常包含了常见的植物源乳酸菌,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其中,不同栽培方式下的韦荣球菌属、栖热菌属、颤球菌属和甲醇杆菌属差异较大,这很可能与露天树培环境复杂,风吹、雨溅、虫噬等使得环境中部分菌属进入植株内部。氮元素往往是野外自然条件下植株的生长限制因子,从高通量测序结果看,铁皮石斛具有多种固氮潜能的菌种包括根瘤菌Rhizobiales和弗兰克菌等[20,22-23]。尤其在树培环境中固氮菌占比显著高于温室土培植株,这很可能与环境中氮养分含量多寡有关,树培环境中固氮菌具有促进铁皮石斛植株生长的可能。

图4 2种栽培环境中铁皮石斛组织多糖质量分数Figure 4 Polysaccharide contents of D.catenatum under two cultivation methods

植物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积累光合产物等糖类物质的有益作用在不同植物上多有报道。例如,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茎干部的内生细菌具有促植株生长及糖类产物积累的作用[24],内生荧光假单胞菌利于草本药用植物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植株内光合产物和多糖的提高[25]。有些内生细菌本身可在植物体内合成大量多糖,如分离自禾本科Gramineae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茎秆部的内生菌Mucilaginibacter endophyticus可产生多种外分泌多糖[26]。本研究的2种栽培环境中,铁皮石斛根、茎、叶各部OTU重叠部分仅为24.2%~49.0%,显示出内生菌群的组织分布差异性。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看:仅4个属的内生细菌与多糖质量分数呈相关性。尽管不同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有所差别,但与多糖质量分数关联最高的不动杆菌属在2种栽培方式下茎部相对丰度都达1.0%,明显高于根部和叶部。从序列比对结果看:该OTU与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一致,后者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反硝化聚磷耐冷菌,其是否与铁皮石斛C9品系耐冷特性及多糖合成相关有待进一步验证[27]。与多糖质量分数相关联仅次于不动杆菌属的是假单胞菌属,但与多糖质量分数呈负相关。该属细菌往往具有固氮、高分子多聚物降解等多种生理功能,铁皮石斛内发现的这株假单胞菌很可能参与糖类分解代谢,不利于多糖积累。这与苍术中发现的促生假单胞菌的作用不同,说明同属菌种在不同宿主植物中作用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不同栽培条件对铁皮石斛内生细菌菌群结构有显著影响,功能上固氮和耐冷等与宿主营养和抗逆相关的属种变化明显,说明内生细菌群对铁皮石斛适应环境很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发现相对丰度与多糖质量分数相关的4个OTUs,为进一步分析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功能与多糖积累之间的关联提供启示。

猜你喜欢

杆菌属铁皮内生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分析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生殖系统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miR-181a-5p和miR-126表达水平及其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
铁皮侠的装备
铁皮园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类芽孢杆菌属β-葡萄糖苷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重组表达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