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科书栏目”的教学功能和使用建议

2020-04-22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李莉蓓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

天津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科书栏目化学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 李莉蓓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 魏 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2019 年版)在内容、结构和栏目的设置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更重视了科学方法的引领和现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科书(2012年版)的衔接。这些栏目的素材选择别具匠心,形式多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情境素材,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九年级和高中必修教科书的构成栏目

1.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和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2019 年版)构成栏目对比统计。

图1 九年级教科书(2012版)

图2 高中必修教科书(2019版)

2.九年级和高一新教科书各栏目的衔接点。

“引言”在教科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九年级教科书“引言”主要是简述每课内容,高一必修教科书的“引言”通过提出问题,阐述本章教科书的核心知识,运用科学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物质的本质及相互的联系,从而达到课程的目标。高一新教科书的“整合与提升”是九年级“单元小结”和“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的升华,“研究与实践”相比于九年级的“课外实验”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搜索”相比于九年级的“调查与研究”获取的信息面更加宽泛。

二、教学功能

1.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方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解科学方法并应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新教科书中“实验”“探究”“实验活动”“研究与实践”“信息搜索”“科学史话”等栏目内容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建立科学价值观。

2.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导向。

新教科书每章的“引言”“方法导引”“整理与提升”栏目为学生呈现科学研究方法。“引言”从提出问题、核心知识、认识视角、目标与价值四个维度对每一章知识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方法导引”介绍的“分类”“模型”和“推测”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整理与提升”运用“方法导引”给出的科学方法对“引言”中阐述的核心知识进行总结提升,这三个栏目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彰显对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

3.补充科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根据新高考制度,很多学生在高考时不选择化学,因此这些学生只需通过合格性考试达到毕业标准。为使学生适应日趋发展的社会需要,要求在必修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既要介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引导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思考与讨论”“资料卡片”“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这些栏目涉及新技术、新能源、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等诸多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三、合理使用“教科书栏目”的建议

“教科书栏目”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应该得到教科书使用者的重视,把“教科书栏目”活灵活现地用起来,使其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有效的使用。

1.充分挖掘“引言”的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每一章的“引言”根据本章的核心知识提出问题,开展体验和探究活动,运用“方法导引”给出的分类、模型、预测等科学方法,训练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揭示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现目标。

以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为例:在《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学中运用“模型”“预测”引导学生建立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及物质性质相关联的认识模型,建构“构—位”统一,再达到“构—性”统一,从而建立“位—构—性”系统认识模型(如图3),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

图3“位-构-性”系统认知模型

2.利用“整合与提升”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整理与提升”栏目将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及思想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结构体系。既能展现本章教科书建构的基本思路,又能提炼出重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提升。本栏目涉及知识结构图、表格、从物质类别或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物质间的转化、核心概念和原理的阐述等方面。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本章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教科书的重点,本章教科书的核心概念或原理,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的建构。

3.围绕“科学史话”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教育。

“科学史话”是新教科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科学家个人及社会背景信息,或描述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首先,可以利用“科学史话”引入问题。在进行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1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时,可以观看“‘千分才子’侯德榜首创‘侯氏制碱法’践行制碱救国的誓言”视频,提出问题“碳酸钠到底有何用途?从化学的角度看,它有哪些性质?”以此展开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研究,让学生感受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体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其次,以时间为线索,将“科学史话”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在进行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 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时,可以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引领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学习并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4.挖掘“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中习题亮点,结合其他栏目编写开放性习题,构建“素养为本”的能动学习。

以必修第一册第82页第9题为例探讨铁离子的性质。把此题进行变式,进行以下设问:还原铁粉在空气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与盐酸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哪些;检验阳离子的试剂、实验现象。通过习题设计考查学生对铁单质、亚铁离子与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思路,完善思维转化模型。

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认真研究教科书,重视“教科书栏目”的使用和开发。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可持续性、知识获得的层进性,综合学生各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认知目标、学习特点,以思维为主线,同时巧妙地挖掘初高中教科书的衔接起点,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建构知识体系,搭建教与学的空间和阶梯,形成科学的化学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科书栏目化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藏起来的教科书
奇妙的化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