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D-二聚体、血脂及超敏-C 反应蛋白的变化
2020-04-22朱亚梅管益国熊永瑞赵明珠马翼曹静
朱亚梅,管益国,熊永瑞,赵明珠,马翼,曹静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浙江 平湖)
0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1,2]。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较多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早期干预是减少脑卒中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3]。近年来,有研究显示D-二聚体(D-D)、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观察了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D-D、hs-CRP及血脂中HDL、TG水平的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0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46例与对照组54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2)年龄18~70岁;(3)起病后意识清晰,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排除标准[6]:(1)伴有其他类型脑血管疾病;(2)伴有其他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或存在严重的感染;(3)入院前2月内服用他汀类或贝特类等降血脂药物。两组性别、年龄及伴随基础疾病等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n 性别(例) 年龄(岁) 基础疾病(例)男 女 高血压 糖尿病斑块组 46 26 20 60.2±5.2 27 23对照组 54 28 26 59.4±5.5 34 29 t 或 χ2 0.21 0.28 0.19 0.14 P>0.05 >0.05 >0.05
1.2 检查方法
所有脑卒中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使用PHILIPS IU ELITE,超声探头选择9~12MHz高频超声探头,检查模式选择血管模式。所有检查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专职超声医师在同一台仪器上操作,所有被检查者均取仰卧位,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检查一侧颈动脉时,头部偏向对侧45°,根据颈动脉走向,从上往下连续扫查,以纵切与横切交替进行,扫查顺序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查看颈动脉是否有斑块情况,斑块定义:颈动脉血管壁≤1.0mm为正常,1.1mm≤颈动脉血管壁≤1.2mm为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血管壁>1.2mm为局部斑块形成。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分为斑块组46例与对照组54例。
1.3 观察指标
采取2组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mL,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2mL,分别以RCF=1500g,10分钟和15分钟离心标本.分离血清和血浆,当日采用雅培16000测定HDL、TG及hs-CRP水平,美国ACLTOP-700血凝仪测定D-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斑块组D-D、TG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D-D、血脂及hs-CRP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D-D、血脂及hs-CRP 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D-D(mg/dl) HDL(mmol/L) TG(umol/L) hs-CRP (mg/L)斑块组 46 0.47±0.10* 1.22±0.24* 2.24±0.72* 5.33±0.86*对照组 54 0.34±0.08 1.41±0.30 1.58±0.64 1.38±0.33 t 2.48 2.32 2.45 2.59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一旦发生,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超过6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同时随着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的进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不断的加重,两者相辅相成,最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8-10]。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愈来愈年轻化。以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准确率高,但无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行预测或早期评估[11,12],因此找寻合适的检查手段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在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事关重要。
D-D是由交联的纤维蛋白分解形成,体内纤维蛋白水平升高能通过促进炎症细胞的分泌加重凝血和血栓的形成,因此,D-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检测D-D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评估严重程度[13,14]。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炎症急性反应时相蛋白,敏感度高,在低水平炎症反应时就能表现出升高,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血管炎症性反应, hs-CRP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5,16]。高LDL-C/HDL-C比值是形成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还有很多关于提升血浆 HDL含量的临床研究发现,HDL含量的单纯提升并没有减少相关心血管发生率,因而对研究HDL的含量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非常有意义[17]。本研究示斑块组D-D及、TG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斑块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缺血性脑卒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D-D、TG及hs-CRP水平较不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更高,而HDL水平较低,我们考虑这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种炎症反应,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炎症因子的升高,因此会导致D-D、TG及hs-CRP水平的升高及HDL水平的降低。但是目前尚不确定D-D、TG及hs-CRP水平的升高及HDL水平的降低导致和促进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了D-D、TG及hs-CRP水平的升高及HDL水平的降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明确。
总之,脑卒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D-D、TG及hs-CRP水平较高,HDL水平较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D-D、HDL、TG及hs-CRP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早期监测、预防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