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
2020-04-22颜燕
颜 燕
(宁阳县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411)
头孢菌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因其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且疗效显著,过敏反应少,所以备受患者认可[1]。然而,伴随头孢菌类药物种类的增加,此类药物使用量也明显提高,引发了诸多药物滥用问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意增加。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十分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年龄为29~68(54.75±7.73)岁,男女分别为30(60%)例、20(40%)例。5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研究项目报告递交院内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1.2 方法
系统整理并分析50例接受头孢菌类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记录不良反应表现,总结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1.3 评价指标
研究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并制定对策。
2 结 果
2.1 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经深入分析后发现,患者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饮食习惯原因、药物原因三种。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n(%)]
2.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分析
通过对50例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记录与分类整理发现,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过敏反应几种。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n(%)]
3 讨 论
在此次研究中,对5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5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分成患者自身原因、饮食习惯原因、药物原因三种:
1)患者自身原因。受患者年龄、病史以及疾病种类的差异性影响,对不同类型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后,反应也是不同的。
2)饮食习惯原因。若患者喜欢饮酒,在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并未及时向医护工作人员告知,容易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
3)药物原因。若药物本身有质量方面的问题,亦或是患者服用、注射了与此类药物拮抗的药物,也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科学合理地采取预防与应对对策:
其一,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合理选择头孢菌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为规避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是过敏反应发生、严重损坏肾功能,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在用药之前组织患者接受培训[2]。作为医护工作人员,还应当实时观察患者症状,以了解其用药情况。
其二,事先制定预防与急救措施,科学评估容易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尽量降低治疗所带来的损害。
其三,心理护理。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以后容易产生负性心理状态,特别是焦虑与抑郁等。为此,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要对患者的情绪多加留意,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心态,应及时安慰,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其四,对患者呼吸、尿量、血压以及脉搏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其病情的改变进行分析,进而科学化地判断并处理患者特殊情况。
在此次研究中,重点阐述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对策,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用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头孢菌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抗菌谱广且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所以被当做主要的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然而,受患者自身原因、饮食习惯原因和药物原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内部各系统出现不良反应,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对患者身体状况加以了解,明确药物禁忌症,叮嘱患者饮酒前后不应服用此类药物,并事先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