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实践
2020-04-22孙文磊
孙文磊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者以老年居多,疾病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为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收集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共120例,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8±5.6)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5±6.2)岁。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一般资料对比无特殊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监测患者病症提供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说明医院的基础设施以及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经验。向患者展开冠心病健康教育,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使用通俗的表达方式介绍冠心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告诉患者专业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必要性,获得患者的良好依从;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一些常见病症展开针对性干预,叮嘱患者如果发生心绞痛症状需要避免卧床,疼痛加重时立即联系医护人员。针对心绞痛症状的护理必要性展开详细说明,通过图片等方式说明心绞痛和心梗之间的关联性,提示患者和家属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如果发现这些情况要立即联系医生对患者展开对症处理。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观察患者心律、疼痛等情况,倾听患者主诉,预防冠心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告诉患者不要过于忧虑,而是要保持放松的心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当患者心情烦躁时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指导患者做一些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拳、漫步等。鼓励患者之间相互进行交流,交换治疗期间的有效经验,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冠心病患者要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多食用新鲜水果,补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避免刺激性饮食、高热量食物,不要饮用咖啡和浓茶[1]。
1.3 临床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自制的简化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食欲、精神、疲乏、睡眠、疼痛、同事的理解和配合、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对治疗的态度、对冠心病的认知、病症对生活的影响、日常生活,采用1~5分5级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可以接受、满意、非常满意四个程度,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 19.0完成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表达、(±s)表达,采用x2和t值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如下表1。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60]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60]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 34.75±3.22 50.35±1.45对照组 35.23±3.18 43.43±2.16 t 0.821 20.603 P 0.413 0.000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58/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67%(49/60),组间对比t=6.987,P=0.008。
3 讨 论
现代化医学越来越重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冠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疾病加剧了患者生理的疼痛和心理的负担,所以冠心病患者普遍生活质量下降,而经验表明,为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措施包括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等,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冠心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时,护理人员结合冠心病病情展开专业对症护理,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支持和引导,通过讲解实际案例等让患者知道配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病情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2]。并且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所以在本次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十分完善,护理人员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并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消除了紧张陌生的情绪,舒适度得以提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为患者疏散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效果更加明显,护理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4 结 语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冠心病护理过程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