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桑1号在广西桂林的性状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2020-04-22张志林秦和生梁影谢振奖何梦秀李家文黄志琼
张志林,秦和生,梁影,谢振奖,何梦秀,李家文,黄志琼
(1.桂林市农业科学院,桂林市541006;2.恭城瑶族自治县科技开发和情报研究所,桂林市542500)
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优良的桑树品种更是蚕茧增产、蚕业增效的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灵川县等主要蚕区种桑养蚕已有30多年历史,由于养蚕时间较长,现有桑园品种大多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沙2×伦109,该品种已严重退化,叶片小而薄、产量低,造成采摘桑叶费工多,劳动力成本高,养蚕效益低下,因此,蚕农迫切需要品种的更新换代。
强桑1号桑树品种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大叶桑树品种,由于其桑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及采叶省工等特点[1-2],受到全国各地蚕农的欢迎。目前针对强桑1号栽培技术在浙江[3]、江苏[4]、四川[5]、江西[6]等地种植已有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广西桂林地区鲜有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在桂林地区引种栽植优良大叶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通过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开展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期为桂林地区强桑1号的引进及确保其桑叶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方法
1.1 性状观察
性状观察试验于2015—2017年连续3年在桂林市农业科学院雁山桑园基地进行,供试桑树品种强桑1号从浙江农科院引进,以本地区常规品种沙2×伦109作对照。桑树于2014年12月同期栽植,于次年12月中旬开始冬伐,剪伐点为离地面30 cm处,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密切跟踪观察记录桑树物候期、农艺学特性等。
1.2 不同栽培密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试验于2015—2017年在桂林市农业科学院雁山桑园基地进行,供试植株于2014年12月栽植,设置3个密度:T1(1.0 m×0.8 m)、T2(0.9 m×0.7 m)、T3(1.0 m×0.5 m),小区面积31.5 m2,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桑树每年5月25日夏伐,12月10日冬季修剪,统一在离地面30 cm处剪伐,其他栽培管理一致。每年的5月20日、9月20日对各小区桑叶进行实收测产,两次产量分别计为上、下半年桑叶产量,上、下半年桑叶产量之和计为全年产量[7],连续测产3年。
1.3 不同肥料用量对桑树生长及桑叶产量影响
肥料用量试验于2016—2018年连续3年在桂林市农业科学院雁山基地进行,供试植株于2014年1月栽植,植株行距为0.9 m,株距为0.7 m。试验按照全年施用氮、磷、钾肥的不同比例设置5个处理:A(100%施肥量)、B(90%施肥量)、C(70%施肥量)、D(50%施肥量)、E(不施肥,CK)(表1、表2),每个处理桑园面积为31.5 m2,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其中N、P、K分别由尿素(含46%的N)、普通过磷酸钙(含12%的P2O5)和水溶性硫酸钾(含60%的K2O)提供。肥料使用方法:各小区肥料全年分3季施入,其中氮、磷、钾肥在春季(1月10日)、夏季(5月27日)和秋季(8月10日)的施用量占各自全年施肥量的比例均为40%、40%和20%(表2),于离树干30 cm处挖20 cm深沟条施肥后覆土,桑树统一不做夏伐处理,冬伐于每年的12月中旬进行,统一在离地面30 cm处剪伐。2018年5月25日、9月25日对各小区桑叶进行实收测产,两次产量分别计为上、下半年桑叶产量,上、下半年桑叶产量之和计为全年产量。9月25日随机抽取3株调查壮枝数、千克叶片数、平均单株产量[8]。
表1 各处理每667 m2全年总施肥量
表2 各处理每667 m2不同季度施肥水平
1.4 示范区桑叶产量调查
2016—2018年在永福县广福乡广福村、恭城县平安镇路口村、临桂区两江镇贺村选择肥力相近的地块开展强桑1号连片栽培示范,植株2014年1月栽植,各示范点桑树统一不做夏伐处理,冬伐于每年的12月中旬进行,统一在离地面30 cm处剪伐,其他栽培管理一致。于2018年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取3株做标记,上半年采摘3批次、下半年采摘2批次适熟叶测产,调查桑叶全年产量。
1.5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 21.0软件LSD/Duncan(D)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表现
2.1.1 物候期观察 由表3可知,强桑1号春季发芽期为3月12日左右,且此时气温稳定在15℃以上,较沙2×伦109晚10 d左右;秋叶硬化期为10月20日左右,较沙2×伦109晚8 d左右;黄化落叶期为12月10日左右,较沙2×伦109晚18 d左右(表3),全年桑叶生长期较沙2×伦109长10 d左右。
表3 强桑 1号物候期调查表
2.1.2 农艺学特性 通过连续3年观察表明:强桑1号树形直立,树冠紧凑,枝条粗长,侧枝少;发条数中等,长势旺盛,皮色青绿;冬芽长三角形,深褐色,有副芽;成熟叶深绿色、长心形,叶面平滑,叶片长25 cm、宽24 cm,100 cm2平均叶质量为3.5 g;成年树偶有雌花,下部黄落叶少。高抗桑瘿蚊,但嫰梢易遭到桑螟为害。
2.2 栽培试验研究
2.2.1 不同栽培密度对桑叶全年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2015—2016年处于丰产期之前,各处理桑叶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各处理桑叶产量大小排序为:T3>T2>T1,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在2017年进入丰产期后,T2与T3处理每667 m2桑叶产量分别为2 219.10 kg、2 285.60 kg,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同期T1处理。综上,桂林地区强桑1号桑园以规格0.9 m×0.7 m,即每667 m2栽1 059株为宜。
表4 不同年份每 667 m2桑园不同栽培密度对桑叶产量影响
2.2.2 不同肥料用量对桑树生长性状及桑叶产量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壮枝数大小排序为:A>B>C>D>E,A、B与C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D、E处理。各处理千克叶片数排序大小为:E>D>C>B>A,其中处理A与B千克叶片数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处理C、D与E,处理A、B较处理E千克叶片数分别减少68.28张、67.33张。各处理桑叶平均单株产量及全年产量大小排序均为:A>B>C>D>E,其中处理A与处理B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C、D与E之间差异显著。综上可知:不同施肥量对强桑1号生长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大,而当施肥量到达一定水平后,桑叶产量也趋于稳定,因此,在桂林地区栽植强桑1号的施肥量应以B处理为宜,即每667 m2施氮肥54.0 kg、磷肥21.6 kg、钾肥27.0 kg。
2.3 示范区桑叶产量调查
由表6可知,3个示范点每667 m2桑园桑叶产量为3 085.08~3 235.40 kg,各示范点间产量差异不显著,3个示范点每667 m2平均产量为3 157.40 kg。
3 小结与讨论
表5 不同肥料用量对桑树生长性状及桑叶产量影响
表6 示范点每667 m2桑园桑叶产量调查表
了解及掌握桑树特征,对于栽好桑树、合理安排养蚕时间进而取得良好效益有重要意义[9]。本研究表明,强桑1号在广西桂林栽植生长发育时期为3月12日—12月10日,全年桑叶生长期比沙2×伦109长10 d左右,因而本地采摘强桑1号养蚕的时间可从4月中旬持续至11月下旬,养蚕周期明显延长,有利于提高全年养蚕效益。
桑叶是家蚕的食物,桑园合理密植与施肥有助于节本增效、实现桑叶的优质高产,是养蚕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9]。研究结果表明,强桑1号在广西桂林地区栽培以规格0.9 m×0.7 m为宜,即每667 m2栽1 059株,结果与王林等[10]的研究相近,但与方樟清等[11]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造成这一差异可能与试验设计、气候条件及土壤性状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还表明,施肥对强桑1号生长性状及桑叶产量有显著影响,其桑叶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施肥量后产量趋于稳定,故而本地区强桑1号桑园建议每667 m2施入氮肥54.0 kg、磷肥21.6 kg、钾肥27.0 kg即可获得较理想的桑叶产量。强桑1号连片示范结果表明,示范区全年采摘桑叶5次,每667 m2桑叶平均产量达3 157.40 kg。说明强桑1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但需在施肥量较大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桑叶的高产,因而本地种植强桑1号需要确保充足的水肥供应。
本研究通过对强桑1号的引进观察及栽培密度、肥效试验,为其在广西桂林的栽培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这方面的工作仅仅是个开端,对强桑1号是否耐剪伐、病虫害防治、养蚕效果及其桑叶产量稳定性等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