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蚕桑发展区域差异及其成因

2020-04-22李秋云汤庆坤黄康东董桂清梁贵秋宾荣佩蓝必忠陆呈宏黄艺

广西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崇左市河池市百色市

李秋云,汤庆坤,黄康东,董桂清,梁贵秋,宾荣佩,蓝必忠,陆呈宏,黄艺

(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530007;2.河池市蚕业技术推广站,河池市547000)

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包括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全境以及南宁市隆安县、马山县[1],位于104°28'~109°09'E、21°36'~25°37'N[2],属于喀斯特地区,恶劣天气较少,雨水光照充足,适宜蚕桑产业发展。自2015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以来[1],广西投入大量资金在左右江革命老区实施蚕桑产业振兴规划,经过5年实施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桑园面积10.52万hm2,占广西50.45%,蚕茧产量17.41万t,占广西47.09%,是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但是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的蚕桑产业发展不平衡,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等生产指标差距较大。2019年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桑园面积分别为6.26万hm2、3.83 万 hm2、0.13 万 hm2(表 1),占全区 30.02%、18.37%、0.63%,占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59.51%、36.41%、1.25%;蚕茧产量分别为3.68万t、3.14万t、0.04万t,占广西总量的37.00%、8.49%、0.11%,占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78.62%、18.05%、0.23%;3个市桑园总面积10.22万hm2,占全区比重为49.02%,占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比重为97.37%,蚕茧总产量16.86 t,占全区总量的45.60%,占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96.82%,两项生产指标接近全区50%,接近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98%(表1)。为此以地级市为单位分析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蚕桑发展区域差异性(隆安县、马山县属于县级及桑园面积小仅占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桑园面积的2.85%,因此不在本文分析之列),分析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左右江革命老区蚕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进而推动广西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表1 2019年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蚕桑产业生产情况汇总表

1 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不同地区蚕桑发展的差异性

河池市是广西典型的大石山区与石漠化地区,65%为石山地区,25%为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地区超过全广西石漠化总面积的35%,仅有11%为耕地,水稻、糖业、水果等同时发展,存在地少农作物品种多,土地竞争压力大的难题,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出台鼓励性政策,蚕桑产业取得了较好成绩,连续15年桑园面积、蚕茧产量位居广西地级市首位。百色市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石山地区,国土面积的95.4%为山地,4.6%为平地,土壤土质特殊性导致对农作物要求较高。桑树根系发达,耐干旱极强,是石山地区较好的农作物,百色市结合石山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特点,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现已成为广西发展最快的蚕桑生产基地。崇左市2003年8月成立,是一座年轻城市,其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蚕桑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显然,广西左右革命老区各区域自然条件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生产指标存在差异[3]。

1.1 发展速度差异

由表2可见,近年来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桑园面积持续增长,河池市为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最大的蚕桑基地,桑园面积增幅波动较小,发展速度平稳,百色市2018年新增桑园面积约为河池市3倍,约为崇左市20倍,桑园面积约为崇左市30倍,发展劲头足,发展速度强劲,崇左市桑园面积增幅连续2年大于河池市、百色市,处于刚起步阶段,桑园面积较小,发展态势积极,发展速度较为平稳。

表2 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桑园面积统计表

1.2 发展规模差异

表3数据显示,河池市3.33 hm2以上连片桑园554个,10.11%养蚕户有0.67 hm2以上桑园,59.80%养蚕户养蚕收入超万元,91 430户养蚕户收入低于万元,平均每个乡镇有3个小蚕共育室。百色市54.44%养蚕户有0.67 hm2以上桑园,76.35%养蚕户养蚕收入超万元,13 740户养蚕户养蚕收入低于万元,平均每个镇有2个小蚕共育室。崇左市平均每个养蚕乡镇有1个小蚕共育室,3.93%养蚕户有0.67 hm2以上桑园,41.92%养蚕户养蚕收入超万元,902户养蚕户养蚕收入低于万元。有0.67 hm2以上桑园的养蚕户可以视为小规模养蚕户,有0.67 hm2以下桑园的养蚕户可以视为家庭型散户,河池市家庭型散户较多,百色市小规模养蚕户较多,崇左市全市产业规模较小,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3 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2019年蚕桑生产调查表

1.3 发展模式差异

1.3.1 养殖模式差异 依据条桑育省时省工,桑园经济效益较低,片叶育有养蚕批次较多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4],各市养殖模式存在不同。河池市蚕桑产业起步较早,在基础设施建设、蚕桑种养技术推广、缫丝厂建设等方面比较成熟,养蚕户为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效益,主要采用片叶育养蚕模式。百色市的丘陵地形,具有隔绝性,其总面积3.63万km2,石山地区占95.40%,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作物选择范围较窄[5],同时百色市也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据百色市政府网公布,2018年末贫困发生率为5.56%,贫困人口数19.46万,所以脱贫尤为重要,结合蚕桑产业“短平快”效应,百色市大力发展蚕桑条桑育,近几年来桑园面积扩增速度较快。崇左市为广西蚕桑发展的次优势区域,各方面设施建设还未完善,部分蚕茧由经销商运至外地加工,养蚕户更倾向于选择片叶育。

1.3.2 经营模式差异 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目标,积极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建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以及“种、养、加”和“产、供、销”等多种经营模式。

河池市桑枝、蚕沙等副产品资源丰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较适宜蚕桑多元化发展。《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2019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河政办发〔2019〕27号)提出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将有利于蚕桑副产品就近加工,促进蚕桑产业增值以及产业链的延长。目前河池市引进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开发提取“桑枝总生物碱”等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制开发降血糖药等药物,引进宜州区桂恒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蚕沙无害化处理,同时打造宜州区刘三姐高效生态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引进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养蚕专业户(养蚕大户)+普通养蚕户(贫困户)的经营发展模式。

百色市是红色革命基地,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8个国家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有较好的旅游开发背景,比较适宜向旅游观光方向发展。《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百政发〔2019〕7号)把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列为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为百色市休闲蚕桑产业增添动力和指明目标。那坡县边关丝路生态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是以“运行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经营产业化、村庄美化”为重点的生态桑蚕产业示范基地。该示范区引进企业,鼓励农民成立桑蚕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生产旅游休闲相结合的模式,推行桑下养鸡、桑枝生产食用菌、冬闲桑园套种卷心菜马铃薯、蚕沙生产有机肥等。平果县坡造镇种桑养蚕脱贫奔康产业园,引进广西平果惠民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建设伏琴村桑蚕(核心)示范区,打造桑蚕文化展示厅及长廊、休闲垂钓区、自行车绿道、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蓝莓基地等旅游观光园。

崇左市蚕桑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老旧桑园较少,调整土地以及整合资源阻力小,产业规划可塑性较高。天等县与广西鑫晨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龙头企业+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作模式,村集体负责桑园管护,公司负责饲养。预计每667 m2桑园全年产桑叶量5 000 kg左右,按0.9元/kg的售价计算,每667 m2有4 500元收入。每个示范点利用33.33 hm2桑园,全年可养蚕1 500张,年产鲜茧5万kg以上,产值达250万元以上。

可见,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蚕桑产业发展差异可分为:发展稳定期的河池市,发展强劲期的百色市,发展初期的崇左市。河池市倾向产业多元化发展、百色市倾向产业旅游观光发展、崇左市倾向产业工厂化发展。目前,河池市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养蚕户数、养蚕收入超万元户、养蚕收入超5万元户均比百色市、崇左市高;百色市0.67 hm2以上桑园户数、3.33 hm2以上桑园个数均比河池市、崇左市高,2017—2019年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增幅同期比略高于河池市;崇左市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偏少,但其养蚕收入超万元户占全市养蚕户比例高于河池市(表3)。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结构的差异,引起政策引导、产业规划、市场经营、自动化省力化的管理方向差异,导致产业发展方向及生产指标不同,所具有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也不同。

2 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蚕桑产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2.1 政策引导

政策实施力度体现产业受重视程度,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家“十三五”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农民种桑养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推动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河池市作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原料茧生产基地,以发展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为主,充分利用适宜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以及较为成熟的资源结构,因地制宜,制定了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政策及蚕桑 “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引进和培育桑蚕茧丝绸龙头企业,多方面筹集资金,完善技术服务,建立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及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桑蚕复合经济”和“桑蚕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使河池市蚕桑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河池市宜州区以蚕桑特色产业为依托先后获得“中国蚕桑之乡”“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大称号,“宜州桑蚕茧”地理标志登记获得通过,蚕桑产业已成为河池市的强区富民产业。百色市是蚕桑发展新区,主要以产业扶贫为主,政府通过制定《百色市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充分发挥蚕桑产业“短平快”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合理调配产业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扶贫方式推动蚕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百色市的平果、凌云、靖西、那坡等市县先后出台政策,由财政统一购买桑苗无偿提供给农户扩种桑园,对标准大蚕房、小蚕共育室、蚕沙池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推动了蚕桑产业在百色市的快速发展,2017—2019年桑园面积平均每年增长3万hm2以上,是广西桑园面积增长最快的地区。崇左市是广西乃至我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是“中国糖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政策引导主要以蔗糖生产为主,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大,重点在天等县、龙州县、大新县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天等县将蚕桑产业列入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大新县出台特色农业奖励办法,加强技术服务,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蚕桑示范标准园。2019年崇左市桑园面积1 316.67 hm2,排在广西桑园面积第8位。

2.2 产业规划

合理的产业规划是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

2.2.1 养殖模式规划 产业规划依托地理位置特点,才能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把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因地制宜推行条桑育与片叶育养殖模式,并对桑园管理、种植方式、桑叶贮存、蚕桑病虫害防治提出不同要求,条桑育和片叶育各有优缺点,导致片叶育劳动力紧缺问题比条桑育严重,条桑育成本高于片叶育,受地理位置、资源结构的影响,产业养殖模式选择上受到一定限制。

2.2.2 生产规模规划 科学规划可以挖掘区域人力、科技、技术服务潜力,推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百色市0.67 hm2以上桑园户数占比最大,小规模蚕桑基地个数最多,重视蚕桑产业发展的农户占比最大,蚕农积极性较高,有利于桑园护理、蚕房消毒、病虫害防控,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河池市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零星桑园及低产桑园较多,影响产业规划进度;崇左市处于蚕桑生产发展初期区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但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蚕桑产业发展规模化较难实现。

2.3 市场经营

蚕种、商品小蚕、蚕茧收购市场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结构的重要部分,也是做大做强产业的有力保障。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有4家蚕种场,27家缫丝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养殖—工厂生产链,当地蚕茧销售渠道广,养蚕户没有蚕茧销售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蚕桑产业快速发展,产销链条的完整性不仅对种桑养蚕有利,也对资金筹集、新技术的研发有利。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桂恒旺等企业落户于河池,首创蚕沙商品化治理模式,生产蚕沙有机肥、蚕沙生产食用菌、桑枝食用菌等蚕桑副产品。百色市在扩展桑园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展茧丝绸行业,扩大茧丝绸企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养殖与缫丝厂的匹配度,拉动产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18年全市已有缫丝加工企业5家。崇左市桑园面积较少,部分蚕茧转销其他地区,市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但随着桑园管护与家蚕饲养分开、“龙头企业+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等模式的推广,产业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当前广西蚕种市场、商品小蚕市场未能形成统一的质量技术标准,缺乏有效的市场协调和监管制度机制,蚕种来源渠道复杂,私自兜售蚕种等情况时有发生。河池市是最大的蚕种及商品小蚕市场,从产业布局上看,河池市既有良好的资源结构,也面临着市场管理难的挑战[6]。

2.4 自动化省力化

自动化省力化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缓解劳动力紧缺问题,是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蚕桑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具有物质成本低,劳动力成本高的特点,要想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必须解决劳动力紧缺、劳动力老龄化问题[7]。依托技术服务体系及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培训、走乡入户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方法,2019年全区开展蚕桑技术培训约50 000人次。河池市长期与科研部门合作,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培训班,并将所学知识传授养蚕户。同时河池市蚕种交易频繁,涉及面广,接触新知识机会较多,养蚕农户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自动化省力化推广效果较好。宜州、环江等地的“轨道式给桑”“自动上蔟技术”等省力化技术及工具得到较好普及,全市方格蔟使用率接近100%。百色市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速度不匹配,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需要解决。近年来,百色市积极向发达地区学习,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的形式,推广自动化省力化器具,取得较好成绩,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建设蚕桑核心示范区(点)18个,其中贫困村建立蚕桑核心示范点10个,2019年方格蔟使用率达96%。崇左市留守老人是劳动力主力军,受体力及知识水平限制,掌握新的养蚕技术较难,但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入户指导,推广自动化省力化器具,蚕桑生产得到顺利开展。

3 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合理政策引导

资源整合发挥地域优势,制定政策,引导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河池市蚕桑产业处于发展稳定期,政策实施要求更为细致,建议深入种桑养蚕、工厂缫丝、蚕桑副产品各个细节,合理利用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百色市处于发展强劲期,建议强化政策实施的前瞻性,依托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制定政策,减少失误。崇左市处于发展起步期,建议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制定政策,宜桑种桑,宜蔗种蔗,做到统筹兼顾。

3.2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长远规划,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集中发展蚕桑产业,努力打造连片标椎化桑园,避免形成零星桑园及插花式桑园。科学推荐宽窄行、草本式、密集式种植模式,区分小蚕用叶和大蚕用叶,合理规划小蚕用叶桑园及大蚕用叶桑园,长远规划排水灌溉系统,避免桑园内涝及干旱。河池市要加强低产桑园改造以及土地置换,降低老化桑园及零星桑园占比。百色市要结合机械化收割桑枝技术,推广合理的桑树种植模式,提高桑叶采摘效率。崇左市应加强不同农作物护理协调工作,建议蚕桑基地与甘蔗基地交接处建设缓冲带,养蚕期间甘蔗基地要使用对家蚕无毒无害农药,桑园附近的甘蔗基地尽量避免飞机喷洒农药。

3.3 规范市场管理

建议以河池市为重点,以《广西蚕种管理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指南》为指导,建设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统一管理模式,加强对蚕种生产各环节的检查监管,包括蚕种场、小蚕共育室(场)、蚕种经营场所的日常检查指导,建立网络服务系统,创建合格蚕种二维码识别体系,简化蚕种和商品小蚕市场监管流程,提高市场监管效率,防止不合格蚕种和商品小蚕流入市场,维护养蚕户利益。

3.4 提高自动化省力化生产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及示范基地建设,形成有人研发,有地示范的模式。加大蚕桑技术服务力度,结合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养蚕户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加大省力化机具研究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大院校、研发机构及企业联合,研发新技术新器具[7],提高蚕桑产业劳动效率。打造学习交流平台,提供信息渠道广、学习交流机会多的科研学习条件,保持技术骨干的先进性,激发养蚕户的创造性,提高蚕桑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筹集力度,吸引外来企业,建设高产高质的示范基地,推广养蚕技术、蚕桑品种及蚕桑多元化利用[8],树立地方性产业标杆。河池市采取多元化发展、百色市采取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崇左市采取工厂化发展,发展方向不同,技术服务及示范基地建设侧重点也不同。建议河池市关注蚕桑综合利用,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利用桑叶、蚕沙、桑枝、桑椹等营养价值将其研发成蚕桑副产品,形成副产品加工链,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建议百色市关注自动化省力化蚕桑种养模式,将条桑育省时省工的优点发挥至最大化,可从推广省力化除沙、机械化收割桑枝器具入手,缓解蚕桑产业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建议崇左市关注蚕桑技术的创新,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推行人工饲料育,形成蚕桑产业工厂化批量生产,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崇左市河池市百色市
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简介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我爱我家
百色:评选2019年“我最喜爱的老师”
河池市成立共青团教育工作委员会
美丽画园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崇左市近30年气候特征分析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