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海因里希?伯尔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2020-04-21畅彤

卷宗 2020年4期
关键词:伯尔

摘 要: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著名作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大多反映战后西德的社会情况,以人道主义的观点同情小人物的遭遇,反对法西斯暴行和种族歧视,反对侵略战争。他的作品基调是传统的现实主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是海因里希·伯尔著名的中篇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自食其力、性格坚强且作风正派的家庭助理,因为某报纸的诽谤,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她开枪打死了捏造事实的记者。这篇文章有着强烈的社会政治意义,也涉及了西德的政治经济、文化新闻以及司法界。文中所涉及的关于官方窃听电话、共产主义的等的一系列讨论也反映出二战后西德种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等方面。他的文章是西德人民生活状态的很生动的反映,对研究当时的社会颇有借鉴意义。本篇论文通过对女主人公卡塔琳娜·勃罗姆的心理描写、以及她与布洛纳夫妇等人之间的关系, 使人理解她为什么会在当时的情况下杀害记者;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为人展现一幅当时西德人生活的真实画像。

关键词:战后西德;海因里希·伯尔;卡塔琳娜·勃罗姆;战后文学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ll)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当下的历史问题和社会氛围。 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二战后无法满足的生活需求、人们面临的苦难和恐惧,以及不断遭受地社会压力。 他用他的文字凸顯了他博爱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 他认为,文学作者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必须拥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他以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和他的个人经历为蓝本,写下了这部作品。《明镜周刊》首次在预印本中发表了他的这部作品,这充分说明,这本书反映了当时最核心的社会问题。

1 文章概要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这本书又名《暴行是如何发生的,并能导向何方》。这个书名是对整个故事很好的一个总结,它也是全书的重点。故事的主角卡塔琳娜·勃罗姆是一位27岁的管家,在一场狂欢节派对上,她遇到了路德维希·哥腾。路德维希因为被怀疑与一起抢劫银行以及谋杀案件有关,而受到警方的秘密监视。 在那天晚上,卡塔琳娜与他相识后,就迅速准入爱河。两人一起在卡塔琳娜的公寓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当警察冲进公寓时,路德维希已经不见了。这一结果使卡塔琳娜成为众矢之的,各路媒体纷纷对她穷追不舍。不只是她的生活,她的亲人、朋友都被不断地打扰。忍无可忍的卡塔琳娜最终走上了以暴制暴的路,她拿起手枪,射杀了捏造事实的记者。

2 人物分析

在卡塔琳娜被捕后的自我描述,以及她的朋友对她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卡塔琳娜其实一直是一个勤奋,讲礼貌,有点害羞,甚至是胆小的女孩,也受过很好的教育。她的雇主认为卡塔琳娜是一个镇定,冷静,有计划,友好,乐于助人,聪明而有条理的人。她了解卡塔琳娜的生活,也意识到外界舆论报道对她的损害。

《时代周刊》将采访的内容和细节进行了扭曲,事实也被推翻重写,将卡塔琳娜描绘成一个左翼激进分子的残酷形象。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最后这个不幸的结局。

作者在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命名时,本就寄托了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卡塔琳娜·勃罗姆:这个名字中卡塔琳娜是“纯洁”的意思,而勃罗姆代表了“鲜花”,这个名字就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

3 对70年代战后德国社会的评价

卡塔琳娜被认定为当时的左派,被贴上“在各方面都非常激进的人”的标签。《时代周刊》的报道令每一位读者激动,做到了强烈煽动个人情绪。新闻自由对个人的保护很少,《时代周刊》所作的虚假陈述是用语言上的修辞形式呈现的。基本上,一旦推定便以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所有表述将主观性和看似客观的表述混合在一起,因此,经常会使用“人们”一词。从第28章开始,尽管卡塔琳娜的朋友都对她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所有报道的内容都被扭曲和改编,导致所有报道中对她的评价是负面的。

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写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均是虚构的。如果文中对新闻的描述方式与《画报》报纸的表述存在相似之处,则这些相似之处既不是有意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可见,作品中媒体对某一新闻表达方式尽力还原了70年代大多数媒体小报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情况。他们使用巨型照片,巨型信件,红色大标题,简短的句子。他们广泛使用猜疑,指控,夸大其词的语句,甚至会在内容上出现完全编造的情况。

海因里希·伯尔的这部作品是因为当时《明镜周刊》中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的辩论而创作的。它反映了1970年代德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伯尔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必要与小报的新闻暴力作斗争。伯尔的典型特征是他主要对受害者的观点感兴趣。他再一次访谈中提到,有人出现在这样的小报上,突然间引起了一两天的轰动,没人知道后来这些人的生活会怎样。伯尔实际上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伯尔儿子的事件中,伯尔也被新闻界和调查当局所困扰。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是海因里希·伯尔在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叙事作品。该书自发行以来一直都是畅销书。到目前为止,已售出约600万本并将其翻译成30种语言。读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能够使读者产生两极分化的状况,无疑是该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1975年,这个故事被拍成电影。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还被改编成舞台剧。《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被视为一部经典作品,这部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让人与当今的网络暴力相联系,有时舆论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也是致命的打击。

参考文献

[1]B?ll, Heinrich. 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M] Kiepenheuer & Witsch Verlag, K?ln, 1974.

[2]孙凤城、孙坤荣译.《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01.

[3]Gruhn-Hülsmann, Annette. K?nigs Erl?uterungen Textanalyse und Interpretation zu B?ll. 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M] Bange Verlag, 2011.

[4]V?lkl, Bernd. Lektüreschlüssel für Schüler Heinrich B?ll. 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M]. Philipp Reclam jun. GmbH & Co., Stuttgart, 2009.

作者简介

畅彤(199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研究生在读,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德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伯尔
美国副总统伯尔受审记
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列车正点到达》
海因里希·伯尔《一声不吭》叙事策略研究
美情报高官,隐瞒疫情偷卖股票
美议员边隐瞒疫情边抛售股票
不愿捉迷藏的人
——论伯尔的美学思想
人不是为了被管辖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