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0-04-21曾兴吉
曾兴吉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科技竞赛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国与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高等院校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快改革重理论知识,轻应用能力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当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宣传工作是群众性的舆论工作,对鼓励大学生参与竞赛活动,提高参与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当前科技竞赛实际宣传情况来看:一是科技竞赛的宣传工作没有到位,缺乏广泛性。二是当前科技竞赛的宣传没有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内在动力,因此,它仅仅是浅层次的宣传。三是在科技竞赛活动宣传上没有发挥好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
1.2 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力量有待提升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根本,高等院校要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1]实施创新思维教育、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必须拥有一支专业背景精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指导教师队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院校科技竞赛指导教师的力量确实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数量上的不足。二是专业背景不强。三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3 科技竞赛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科技竞赛活动的准备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比赛,但如果激励机制不健全势必会削减指导教师和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动力和热情[2]。首先,从参赛学生方面来说,他们牺牲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即使获了奖,得到的只是一张获奖证书,或外加一点微不足道的物质奖励,缺乏对获奖学生的广泛宣传以及足够的物质奖励;另外,对于学生由于参加竞赛影响课程考试和总学分完成,大多数高校并未在制度上建立起相应的鼓励措施,以解其后顾之忧。
2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2.1 整合资源,为科技竞赛活动开展提供平台
当前,国内科技竞赛的举办组织制度较为严密,涉及的领域较广,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的各种有效资源,来为大学生们的各类科技竞赛服务提供平台[3]。
首先,提供创新实践平台。为此,一是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一般的验证性实验外,应多开一些趣味性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要多开设一些探索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等富有创新性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开放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和各专业实验室。三是开放各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包括学校各专门实验室,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云计算研究所、智能研究所等,它们是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比赛训练的重要场所,由各专门实验室负责管理、开放。
其次,提供创新宣传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或网络技术的资源优势,创建一个能够使指导教师与学生在网上互动交流对话的创新宣传网络平台,通过它可以了解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有关信息。
2.2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对参赛师生的激机制笔者以为既要有精神褒扬,又要有物质奖励,还要有因参赛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补偿。具体措施是:
1)精神褒扬。任何一项科技竞赛其成绩的取得都是来之不易的,其过程往往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故事,因此,除了给获奖师生颁发获奖证书或优秀指导教师证书以示褒奖外,学校还应该在学生会或班委会的组织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科技创新网络宣传平台、主题班会等,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在师生的评先评优方面均优先考虑。
2)物质奖励。对于参赛学生来说,必须给予具有一定份量的物质奖励,并根据获奖名次(一、二、三等奖)和比赛级别(校、市、省、国家级)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则根据学校的科研考核办法来进行奖励:学校根据教师的学历、学位和职称,每年应对应完成相应的基本科研分,超出部分给予奖励,未完成要扣钱。
3)损失或影响补偿。对于学生因参加竞赛影响课程考试成绩,一方面鼓励其自学,同时任课教师给予课外辅导,另一方面学校应出台相应政策考慮给予考试免考;至于因参加竞赛影响学分完成,则以科技竞赛的形式给予其增加学分,使其总学分不受影响;同时,对于国家奖学金申请也给予优考虑。对于科技竞赛指导教师,一是将指导参加竞赛的业绩计入年终教学考核或考评的指标当中;二是在教师的职位、职称的晋升方面优先考虑等等[4]。
2.3 打造一支过硬的科技竞赛指导团队
打造一支实力过硬、结构合理、素质高强的创新型指导教师队伍,其措施是:一是把实践经验丰富、知识面广、专业背景深厚、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科技竞赛的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在组织科技竞赛指导教师队伍时注重各种专业背景和“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并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带、帮”作用;三是指导教师自身要加强创新理论方面的学习和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方面的训练;四是指导教师要具备经常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去创新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影响、引导参赛学生,使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的过硬本领。五是当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教师要能够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5]。
3 结语
总之,通过科技竞赛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间互相配合,克服不足,集中优势,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勇于创新才能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威.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积极作用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
[2]王颖.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15):187.
[3]李欣.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动机探析[D].东北大学,2010.
[4]陈瑞三.国内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造动机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24(4):128.
[5]马众.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