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主题意义探究的多模态语篇教学尝试

2020-04-21张译匀

英语学习 2020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

摘 要:本文结合电影课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多模态语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对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要做好教学方式变革的准备。本课例聚焦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通过四个子话题的拓展和衔接、任务卡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建构意义的同时主动调动高阶思维,实现内化和迁移,在分析评价、创新整合之后呈现和表达出意义探究的结果。

关键词:主题意义探究;多模态语篇;电影教学;互联网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原有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新增设了“看(viewing)”的能力,并指出“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看”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图片和视频等信息技术。融合了科学技术的教学方式既拓展了教学资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能力。

为了响应《课标》中对多模态语篇的重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意义建构、促进文化意识,同时也为了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实现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和转化,笔者带领团队开展了关于电影课程开发的校本课题“初中英语电影教学课程设计与开发——从乐学到创生”。

本文介绍的课例“大大的梦想——《疯狂动物城》”来自于该课题。本课以电影片段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融入了配音软件和搜索引擎等科技元素,突出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对学习策略的培养。本节课授课时长为40分钟,荣获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材料为电影《疯狂动物城》的起始片段。片段一是一段独白,小兔子Judy在话剧中立志要当警察,让世界更美好;片段二是一段对话,Judy的父母对此并不赞成,他们试图说服Judy和其他兔子们一样做一个种胡萝卜的农民。而Judy不为所动,坚定乐观地追求梦想。

这两段影片分别阐述了Judy和她父母对于兔子警察这个梦想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原因。后续的影片则继续讲述了Judy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并最终成为一名被认可的兔子警察的故事。但仔细分析片段二后不难发现,Judy的父母理据充分,相比Judy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她的父母更倾向于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选择。

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在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

(1)通过观看影片和阅读台词,理解文本内容,阐述影片中不同人物的主要观点;

(2)通过在配音软件上模拟电影原音,提高语音的准确度和流利度,增强语音意识;

(3)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不切实际的梦想”为题,完成一次网上调研,运用互联网搜索信息,学习语言,拓展思路,发展学习策略。

教学设计思路

1. 运用多模态语篇——素材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工具

本节课中,教学内容是电影视听素材。此外,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指导学生完成了两次网上调研,一次是查找和记录事实类信息,另一次是在网上阅读观点类的文章,学生选取自己理解并且认同的部分,通过挑选和梳理,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在表达时可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这体现出育人的空间不仅仅是学校的实体空间,还包括网上的虚拟空间(余胜泉,2017)。

2. 探究主题意义——赋予语言学习以生命

《课标》指出,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之一。主题意义探究强调学习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并且能够组合信息进而表达信息。例如,针对某个话题的主题,学生能够通过认知、思考、讨论和评价,储备、内化相应的语言,最后能够创造性地建构意义并表达出来,这就是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龙晋巧,2019)。

在本课的影片材料中,Judy立志做第一个兔子警察,这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学生获取的文本表层信息首先是Judy和她父母分别持有什么观点,然后学生需要深入文本,获取、整合、梳理不同观点的成因,在理解人物的同时深入解读语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例如:人是否应该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要向Judy学习那种百折不挠追求梦想的精神呢?影片中,Judy在实现梦想后却又萌生退意,这又对我们有何启发?此外,教师在文本解读后还需要仔细处理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通过哪些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学生对这个主题语境需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持怎样的观点?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是怎样的?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度该如何掌握?等等。

首先,拥有梦想和追求梦想都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正向价值观,正是因为梦想与客观现实存在差距才能激发斗志。其次,人类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在不断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中进步的,例如电灯、电话和汽车的发明等,这些具体的例子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为学生的创新迁移做好铺垫。历史上的科技發展推动了人类进步,现今3D打印机、无人驾驶等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和创新设计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一切皆有可能。上述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得以实现的范例。但成功并非来自于空想,我们还需要系统的计划、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主题语境进行评价,辩证地看待梦想:生活中有什么是比梦想更重要的?梦想是否会改变?为什么说放手也是一种美丽?

根据以上的思考过程,教师开展了四个子话题的教学活动:子话题1——科学家和发明,子话题2——科技创新产品,子话题3——实现梦想的方法,子话题4——适时放弃的智慧(Scientists and inventions; New technology and smart design; How to make dreams come true; The beauty of letting go)。

教师的设计思路首先是用事实例证让“梦想”这个主题落地,使其具體化(子话题1和子话题2);在学生意识到了梦想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方法论,从现实出发、从计划着手,增强执行力和主观能动性(子话题3);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此话题有充分、完整且立体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话题的对立面:追梦不是唯一,更要感恩生活,有梦想是好事,但现实中不可能事事如愿,有时放弃也是明智的选择(子话题4)。四个子话题之间有并列、渐进的关系,也有对立的关系,整合在一起后,学生便能通过这一系列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挖掘主题所承载的语言和意义的内涵,建构新概念,丰富人生阅历,发展思维能力,形成高级的、正确的社会情感,促进语言、文化、思维、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全面成长(龙晋巧,2019)。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回顾情节、分析观点

教师向学生问好,展示电影的海报和主人公Judy的图片,和学生谈论片段一的情节和Judy这个人物,梳理Judy想当警察的原因,并呈现在黑板上(见图1),最后引导学生预测接下来的情节。师生对话如下:

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ovie? Whats the name of the rabbit?

Ss: Judy.

T: What does she want to become?

Ss: A police officer.

T: Why does she want to be a police officer?

S1: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S2: Because anyone can be anything.

T: Bu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iculties, right?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Do you think she is hard-working? Any other words?

S1: She is brave.

S2: She has a strong mind, and she never gives up.

T: What do you think her parents would say? Lets continue to watch.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问题回顾情节,呈现人物和观点,同时也对学生的主观看法提问,从“What”基本信息提取类问题切入,逐步深入至“Why”探究类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再引导他们预测接下来的情节,为后续环节做好铺垫。(注:因现场课时间的限制,教师将片段一安排为课前观看学习,课上以复习回顾的形式呈现。)

Step 2 观影:学习语言、提升理解

(1)观影、回答问题

教师播放片段二,学生关注问题“What do Judys parents want her to become?”并在观影后回答问题。

(2)观影、学习语言

教师再次播放影片,学生完成词汇填空和词义连线的两个练习。教师核对答案,讲解部分词汇和短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如settle和complacency等。

(3)配音、操练语音

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在iPad上分角色进行配音。教师通过扬声器展示各小组配音,并提出评价问题,邀请学生互评,如:“Among the three,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actor?” “On a scale of 1 to 10, 10 being the best, what score would you give to Mom?” “Do you like this happy Judy?”等。

(4)分析、阐述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Judy父母反对的原因,并提示学生关注本段的台词,从文本中找依据,最终呈现在黑板上(见图1)。师生对话如下:

T: According to Judys parents, why is it NOT a good idea to be a bunny cop?

S1: Because rabbits are smaller than other animals.

T: Yes, thats true. So, what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police office?

S2: Tiger, elephant, some big and strong animals.

T: Can you find other reasons from the lines? From what they say?

S3: Because theres never been a bunny cop.

S4: Because its dangerous.

[设计意图]

本环节包括语言学习和语篇分析,也包括操练语音的配音环节,分为四个步骤,共计15分钟左右。

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应立足于学生对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理解语篇表层信息时,教师不可急于让其探究语篇的深层含义(陈新忠,2018)。因此,教师在本环节中播放两遍电影片段,以Judy父母的观点以及持有这种观点的原因为主线进行提问和词汇的讲解,学生在配音时进入角色,体会情感态度,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梳理和整合人物观点的成因,为进一步探究主题意义做好准备。

Step 3 话题延展,建立联系

教师对影片情节和人物观点进行小结,引入“不切实际的梦想”这个主题,并过渡到前两个子话题,即科学家和发明、科技创新产品,邀请学生汇报他们在课前的网上调研结果,并给予评价。

T: So, a bunny cop, so far, its one of the impossible dreams. Lets think about it and dig deeper. People have impossible dreams all the time. Back then, there were great people and ideas, Alexander Graham Bell with his telephone and Thomas Edison with the light bulb. Do you know any other famous scientists with great inventions or discoveries?

Because of these inventions, we are now living in a better world and everything is possible. With 3D printing, we can print pizzas, cars and even body parts. Do you know any other new technology or smart design that makes our life easier?

[设计意图]

本环节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课前有一半学生拿到子话题1的任务卡(见图2),另一半负责子话题2,课上对该任务进行翻转。

教师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建构textto-world connections,同时也为后续探究观点类的子话题3和子话题4做好铺垫。教师在任务卡上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通过输入关键词、进入目标网页来查找所需信息,这个过程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程晓堂、赵思奇,2016)。

Step 4 网上调研,拓展认知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子话题3和子话题4。学生拿出任务卡(见图3),对其中一个子话题进行网上调研,完成后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并点评。学生在阅读网页文章时,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进行评判和筛选,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在分享时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

T: Weve talked about examples of impossible dreams. Bu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dream and luck, it comes from hard work. What actions should we take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If we look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 wha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reams? Will your dreams change from time to time? Is it ever a good idea to give up on a dream?

[設计意图]

本环节继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探究的深度学习,学以致用并能创新迁移。二选一的设计也是为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意义,避免教师用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探究(董金标,2019)。

Step 5 总结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进行总结。

T: Its good to have dreams, but not all of the hopes and dreams will come ture as we wish. Just like in the movie, Judy fulfills her dream through hard work and determination, while her parents give up their dreams but still live a happy life too.

In todays lesson we talked about impossible dreams and four sub-topics. I hope you can think positively and live your dreams in the future. Use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 to learn more (know more facts about whats happening) and think better(展示图4), because we know about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s and ideas.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再次突出语篇与主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语篇提供主题,同时深入的主题意义探究也是能够呼应和体现语篇文本的。另外,教师在总结中再次鼓励学生关注和发展学习策略。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运用多模态语篇(电影和网页)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创设了真实的情境。

在主题意义探究方面,教师通过研读文本,设计语言学习和话题讨论的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意义探究。在分析观点视角时,教师保持中立,鼓励并保护学生的不同立场,允许多元价值观,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主动发现、拓展认知、追本溯源,构建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和思维品质。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曾思考过子话题的设计问题,例如:为什么非要保留四个?为什么其中三个突出了梦想的重要性和作用?为什么比例不是二比二?正如前文所述,追求梦想本身是一个正向价值观,需要被鼓励和提倡。此外,教师在挑选给学生推荐的目标网页时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话题的信息,网络上很容易找到探讨梦想意义的文章,而关于放弃梦想的就比较少。比如输入关键词“放弃梦想”,搜索结果中就会有“为什么不该轻易放弃梦想”的网页。这既是主流价值趋向的体现,也是真实的调研过程(学生学习和发现的过程)。但教师在课上仍保留了关于放弃梦想的讨论,这不仅是语篇提供的人物观点和思维角度,而且要培养学生思辨力,也要求我们能够站在主流价值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因此,四个子话题的分配就确定了。四个子话题的内容囊括了从古到今的信息梳理,有事实、有观点,有世界观、有方法论,有赞成的理由,也有警示的声音。

因此,在本节课中,多模态语篇的教学内容和聚焦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设计都是为了让学习真实发生,让思辨真正产生。

参考文献

陈新忠. 2018.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的主题与主题意义[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11): 8—10

程晓堂, 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5): 79—86

董金标. 2019.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实践与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 41—47

龍晋巧. 2019.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施方法[J]. 中学外语教与学,(4): 11

余胜泉. 2017. “互联网+”时代,教育走向何方?[J]. 中国德育, (14): 46—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译匀,北京四中英语教师。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