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成长

2020-04-21黄怀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小学教师

黄怀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也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当前小学阶段开展同课异构课程,教师也能够通过互助共同体的构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等形式,促进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同课异构;小学;教师

【课题】此论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小学同课异构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课题编号: GS [2018] GHB0893。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215-01

“同课异构”的含义是指针对同一节的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的活动。在开展同课异构的课堂活动中,老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从而基于教师的共同努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基于同课异构的模式,促进教师能力的成长呢?

一、构建互助共同体,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其本质与“集体备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看作是基于教学实践所建立起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当中所安排的内容,更好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因此,在当前小学阶段开展这种“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能够集思广益,提高整体教师团队的教学实践效果和实际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术型教研团队的构建。

同时,在小学阶段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也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解决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团队能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在集思广益中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式,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而在教师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也能夠促进学校整体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使教师更好地开展合作研讨活动,对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课堂中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在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参与到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使教师能够提高与他人进行协作讨论的能力,以及协助他人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显然,在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与其他教师共同构建良好的互助共同体,一同探讨进行教学的策略,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引导教师反思,促进教学风格形成

教学反思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反思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形成教学习惯,从而引导教师形成专业化的教学素养。多元智能理论中强调了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认为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和学习背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在面对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教学策略,以及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

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应当广泛收集教学案例,打开教学的思路,对不同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材的分析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从而汲取其中的养分,借鉴可以应用的内容,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形式,逐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可见,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形式的构建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活动,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从而逐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三、引导教师讨论,互相点评指导

每个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安排中所参考的教学资源差异性,以及教学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在教师的互助讨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引导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而基于“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同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个人的风格,而且每个人之间的风格差异也较大,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研组应当在比较和研讨的过程中,认同教师自主进行教学策略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创新性,从而肯定教师设计的科学性,促进教师肯定自身教学设计中的优势。

随后,教研人员也要针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其中的因果性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并与设计这节课的教师进行讨论,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和思考,从而让教师在相互讨论中,能够逐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不难看出,在“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能够通过相互讨论的形式,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让教师在相互指导和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

总而言之,同课异构教学形式的开展对教学的成长中具有积极意义。在当前小学阶段的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教研组应当给每位教师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以同课异构的课堂形式,引导参与者进行智慧的碰撞,从而达到博采众长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慧.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生长——同课异构中不同教学思路解读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7(28):15-17+27.

[2]陈通海.新常态视角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7(09):45-47.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小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