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时事点评,打造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

2020-04-21程耿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

程耿

【摘 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要求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去,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教育生活化引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打造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开展时事点评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它可以通过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情引趣、利用课堂点评提升综合能力、利用互动评价促使全面发展等措施来实现。

【关键词】 时事点评  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堂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模块构建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均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我们关注生活的切入点,开展时事点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有效教学,启迪他们的新思维,浸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素质,并将信念内化为行动,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作用。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情引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使用的普及,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网络。而网络环境又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甚至是享受的虚拟空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网络受大众学生欢迎这个特点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时事点评这项“任务”就能变成愿意接受并且主动追求的事情。

网络论坛是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在网络上申请了一个免费论坛,在论坛上按照每一个班级设置讨论区。要求:①每个同学必须以真实姓名、班级注册;②按学号顺序,一周4名同学在每周一之前把一条关于这一周的时事新闻发表在本班板块的讨论区上(发帖);③其他同学对这4条时事新闻进行点评,发表新闻的同学负责回应,教师也以真实姓名注册并参与点评、引导言论;④发表时事新闻的4位同学在发表新闻后的下一周,根据同学对新闻的发帖率和时政价值,达成统一意见,选择一条新闻归纳总结,进行堂上时事点评(概括论坛点评及讲述自己意见)。在网络论坛上,同學们畅所欲言、毫无阻隔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经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在论坛上进行辩论。在这种“宽敞”的环境中,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同学们从一种自由的思想状态逐渐进步到学术理论的状态,学会运用在政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时事问题,而且理论水平不断提升。

二、利用课堂点评提升综合能力

如果把时事点评仅仅停留在网络论坛中,会使点评活动流于空泛。网络上面的语言表达毕竟是比较随意的,而且每个点评者的点评也会停留在简单化、通俗化的水平。利用课堂集体学习氛围是不错的方法。每节政治课课前5—8分钟用来作为时事点评的成果演讲。要求学生对自己在网络论坛上所发表的时事新闻进行点评。这次的点评与网络论坛上的点评有所不同。课堂时事点评要求点评同学简要叙述新闻事件,总结论坛上同学们和教师对此新闻的点评,并且阐明自己对该新闻事件的看法,要求尽量运用书本知识分析新闻。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进行堂上时事点评的形式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就可以。而他们在展示过程中,可以说是彰显特色,各出奇招。有制作精美的PPT,有利用Flash辅助演讲,有剪接新闻短片,有美妙的背景音乐……从他们对课堂上时事点评所花的心思,可以看出他们对时事学习的热衷与对这种学习形式的热爱。

堂上时事点评除了形式吸引之外,学生也没有停留在形式上。在评论内容上,他们彰显着自己的思想。可以说在刚开始实施时事点评时,他们的演讲只停留在叙述新闻、总结评论和简单的感想的水平上,但随后学生点评的水平不断提高。原因在于其一,网络时事新闻的展示以及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形成关注时事并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前他们看新闻,尤其是看时政方面的新闻时,通常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只是“知道”有这些事情存在而已,但由于网络时事点评的开展,同学们的点评水平的对比形成了无形的竞争,他们不断促使自己提升点评能力。其二,教师的引导。其实教师的引导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中渗透主流的时政思想或者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是堂上点评后的评分,让他们逐步明确何谓有价值的高水平的点评。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时事点评活动中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利用互动评价促使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单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点评后还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即时的师生、生生互动评价。

生生互动,是在学生堂上点评后进行的,主讲同学在台上负责答辩,其他同学对他的点评进行评价或者对该同学的新闻、点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无论是政治成绩好的还是欠佳的同学,无论是平时爱说话还是爱沉默的同学,都无可避免地进入了互动的氛围当中。台上同学必须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而回应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反驳的意见,而且台上的同学还可以对其他同学有关这一新闻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每个同学都聚精会神,紧紧跟着互动的节奏。在生生互动中最显著的功能就是没有因成绩上的差异而造成发言权利上的差异,只要你有问题,只要你有见解,只要你有思想,都能参与进去。这是尊重差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教师对学生评分后,会对此新闻作出简略的点评,以引导学生如何作出点评。教师的点评会尽量运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知识,向他们展现如何把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去。这时并不是停留在教师的单向点评上,被点评的学生或其他学生对教师的点评也可以提出合理的辩解,甚至提出充分理由反驳教师的看法。建立一种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学习理念,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及思想,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还是对于考量的教学水平提高、关注学生差异的能力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魏红霞.时事点评: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05).

[2] 胡光泉.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猜你喜欢

生活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面向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策略与案例剖析——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策略与案例剖析——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现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