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品质语文课堂
2020-04-21宋正伟
宋正伟
【摘要】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提出了一系列对语文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的内容,对此,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自身的教育职责,逐步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细化课堂目标”“优化合作活动”“借助现代科技”等对学生开展讲解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目标 核心素养 活动 现代科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64-01
高品质语文课堂的含义是指,在语文内容的传授中要注重对学生全面培养,突破原有课堂中知识的讲解结构,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实现智力和能力的双重发展。伴随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形式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开始重视当前语文学科中高品质的建构,主动探索进行高品质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语文知识的教学,逐步实现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构建呢?
一、精细课堂目标,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开展课堂教育活动设计的一个大前提,同时在目标当中也会明确地指出受教育者在智力等方面的改变。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做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而教学目标本身存在的意义和重要价值,使得教师也应当将核心素养当中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整合,从而让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贴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中,设计如下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认知生字,能够写十三个生字,并且能够会写“鲜艳”“服装”等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够想象在文章当中,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句子的含义,在积累新鲜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能够感受文章中作者所流露出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到多个方面都对学生做出了要求,同时彰显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切合上述目标中的内容开展教育、解说的活动,能够构建高品质的语文课堂。
二、优化合作活动,实现学生互相帮助
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相互配合,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进行相互合作的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学生的接受知识讲解的经历,以及学生自身所带有的家庭因素不同,造成学生之间的能力和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语文课程的内容解说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更好地安排合作学习的细节,促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教师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一细节安排小组当中的结构,使得每个小组中的组员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说‘老屋是总也倒不了的?”的合作探究问题,并让阅读理解素养强的学生指导他人,使得学生在围绕上述问题的相互讨论中,逐步深化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节课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升认知。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基于合作细节的调整和优化,能够引导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阅读内容的有效解读,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未来生活当中的节奏,形成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三、使用現代科技,丰富语文课堂样式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而随着近些年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使得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呈现现代化和信息化。而现代科技技术与抽象文本间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转变抽象内容原本的展现形式,使得学生在直观、逼真的形式中,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形式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语文内容讲解的样式,同时能够调动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认知的兴致。
例如,在《秋天的雨》中,现代媒体的应用能够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样式的丰富。在课堂中,教师基于影音片段向学生展示秋天雨的景象,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秋天的雨》这节课上;随后,教师以不同秋雨图结合《秋天的雨》这节课中的文字开展教学,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图片和文字中,始终维持对《秋天的雨》这节课的注意力,从而实现《秋天的雨》这节课的有效教学。
不难看出,教师将现代科技与语文内容的讲解方式相整合,能够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教学的缝隙,提升课堂教育效能等效果,彰显语文学科当中的科技感,从而提升知识讲解的质量。
总而言之,形成高品质的语文课堂是当前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努力的一个方向,也是教师所想达到的一个教育状态。所以,在讲解语文的内容时,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教育特色,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偏好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应用于实践中,从而促进高品质语文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玲.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89-90.
[2]刘凤娜.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建立[J].中国教师,2017(S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