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2020-04-21周逸宏
【摘要】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发展,各地各校兴起了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高潮,其中大多数都是依托当地、自然风貌、历史风俗、文化民情等资源,这些校本课程教材大多属于语文校本课程范畴,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科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是丰富了语文学科教学功能、提升了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涵育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文化 校本课程 价值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03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地各校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整理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类校本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課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日益凸显出独特功能和作用,对于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构建地域特色语文课程体系、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当地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探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价值及其意义。
一、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及概况
根据笔者对所在县乡中小学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校的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均由语文老师承担,主要原因在于乡土文化教材内容与语文课程内容最为接近,相互之间联系最为紧密,所以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就成为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开设的《徽县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由八年级语文教师承担,每周每班授课一节,负责制定授课计划,备写授课教案,制定课程评价方案,反思实施效果。学校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负责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和扎实认真的指导,保障《徽县乡土文化》课程的顺利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其对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
二、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遵循“区域资源,教育开发”总体原则,依托特色浓郁、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区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科教学功能,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涵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功能得到进一步丰富
1.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语文课程个性化与共性化的协调统一。在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实过程施中,往往把“个性化”理念放在课程开发的核心和灵魂地位,充分结合学校师资水平、学生水平、教学设施等现状,把校本课程“个性化”根植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共性”中,避免脱离学校语文课程总目标,促进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统一。
2.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拓展了语文课程“人文性”德育内涵。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内容大多选择学生能接受、愿接受、有兴趣了解的家乡乡土文化知识,往往把人文主义思想教育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国家课程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又拓展和延伸了课程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范围,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3.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实施方式更多以讲座、讨论等形式为主,由严肃正统的教室课堂转变为更为开放自由的实践课堂,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访谈,注重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运用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及时撰写访谈总结或小论文。
(二)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1.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提升了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长期以来,在我们语文教师的脑海里,设计课程、编写教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无关,在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培训交流,教师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课程意识逐步提升,许多语文老师由课程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的创造思维,构筑起教师学科素养发展的平台。
2.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增强了语文教师的合作意识。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是一个涵盖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实践课程,是一个合作探讨与反思融合的过程,需要参与课程的所有人齐心协力,特别是语文教师需要组织交流探讨,在思想与探索的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使其合作探究意识迅速增强。
3.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教师如果要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就必须认真学习校本课程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层次,促进知识结构重建,这样有助于语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们在不断反思、不断扬弃中,改变了固有的语文知识结构,提升了语文学科素养。
(三)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1.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和地域文化自豪感。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所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地形风貌学生很熟悉,有的文化习俗学生耳熟能详,有的人物故事学生特别感兴趣。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对家乡的文化有了自信,对家乡的历史有了认同,对家乡人文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不断增强。
2.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在传统的国家课程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角色几乎没有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学生的发展空间颇受限制。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以生为本”,给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课程实施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各方面的技能,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调查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天地更广阔了。
参考文献:
[1]戴亚东.《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J].《林区教学》2013年07期
[2]温晓芳.《关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09期
[3]杨明.《试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意识》[J].《语文学刊》2012年09期
作者简介:
周逸宏,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有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