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4-21袁益清
袁益清
(揭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揭阳 522000)
眩晕症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因主要是前庭部位出现病变所致疾病发生,而引起前庭部位病变的原因较多,如周边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病变发生[1]。在眩晕症发生后,患者通常表现出头晕症状,且头晕会引起四肢乏力,临床中在对眩晕症的治疗上,通常是采取单纯使用丁咯地尔的治疗方式,然而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近年来,本院对急诊眩晕症患者,采取碳酸氢钠联合异丙嗪的用药治疗方式,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时间:2018年1月—2019年4月。患者均符合《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且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具体如下:观察组30例,男性17例,占56.67%,女性13例,占43.33%;年龄26~80岁,平均(52.3±2.1)岁;眩晕类型:真性眩晕19例,假性眩晕11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占60.00%,女12例,占40.00%;年龄25~82岁,平均(52.7±2.2)岁;真性眩晕20例,假性眩晕1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药治疗,主要是使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用药方法主要将0.2 g的药物融入到50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5 d。观察组则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具体如下:口服盐酸异丙嗪片,25 mg/片,2片/d,早晚各用药一次;静脉滴住碳酸氢钠注射液,100 ml/次,1次/d。持续治疗5 d。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的药物,同时加强患者的饮食干预及指导其运动锻炼,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保证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眩晕以及合并症状患者的体征均得到明显的缓解;有效:眩晕及合并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缓解或者加重。显效加有效占总例数的比值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 果
观察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诊眩晕症的治疗主要是采取用药干预的方式,常规用药上多是应用丁咯地尔注射液行静脉滴住的干预,该药物适用于外周血管疾病及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及智力减退疾病,药物的作用为可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及减少血管阻力,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机体微循环,增加氧分压,药物经静脉给药可使其广泛的分布在体液及各组织中,最终可经尿液排除[2]。然而单用丁咯地尔治疗眩晕症极容易因过量用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这使得整体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对急诊眩晕症的治疗上推广使用碳酸氢钠联合异丙嗪的治疗方式,其中碳酸氢钠属于一种弱碱性药物,该药物可同前庭部位生成的酸进行中和,如此纠正酸碱平衡,起到扩张血管及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纠正动脉供血不足情况;异丙嗪则属于一种拮抗药物,该药物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并可起到抗胆碱能的效果,采取口服药物后药物可作用机体中枢神经,如此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紧张等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3]。将碳酸氢钠连同异丙嗪一起用于急诊眩晕症的治疗中,可以起到协同配合的作用,使得眩晕症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就得到缓解,并且维持很长时间不发作,且联合用药的药物作用吻合,基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这样也使得患者可更好的耐受治疗,如此对疾病治疗有良好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联合用药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接收的眩晕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碳酸氢钠联合异丙嗪的用药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并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