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结构研究
2020-04-21周广阔
周广阔, 党 娜, 孙 洁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是高职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分析企业的用人思维,明确产业及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突出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把塑造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摆到更重要的位置。
1 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根据对各类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企业总体上迫切需求营销、技术技能、中、基层管理岗位的人才,近七成的企业缺乏技术技能型人才[1]。检验分析、设备安装调试、仪器操作及维护、施工组织管理、生产管理、工程运营管理、产品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及服务等岗位大量需求高职毕业生。大部分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能力是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企业希望毕业生首先具备沟通能力,其次是礼仪、个人形象、职业道德,再次是待人处事、人际交往、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自我表达等能力[2]。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是管理类和经济类毕业生的必备能力[3]。
企业重视高职毕业生的通用技能和特质维度,包括社会实践、执行力、沟通表达、技术运用、解决问题、诚信、责任感、抗挫折、适应性、竞争意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职业规划能力等,而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并不理想[4]。高职毕业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解决问题、计划组织能力越好,其就业能力整体水平就越高;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对就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企业优秀人才的典型能力是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表达能力、责任心等,不同专业领域对从业者非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显著能力和共同特征是组织协调、沟通、协作和系统思维等能力强,并能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下属工作[6]。
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结构
根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技术性技能和专业知识对获得一个职位帮助很大,而通用能力对职业成功的贡献更大,多元智能理论把“智力”和“德力”统一于职业能力,把人才定义为能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7]。多元智能理论为评价人才提供新思路,为评定高职学生能力提供新视角。
高职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上千个,对应的职业能力近万条。抓住“少数中的关键”,既考虑能力的通用性、可迁移性,贴近不同职业的能力需求共性,还考虑毕业生具备选择职业、保持职业及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的潜能,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高职职业能力结构(图1)。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通用能力,也可称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核心能力,是工作乃至生活必需的、通用的,并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如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演讲写作、解决问题、数字计算等能力。其次是自我管理能力,也可称适应性能力,常被看作个人的品质特征,可从日常生活转换到工作领域,需要培养和不断练习,如管好自己的时间,管住自己的情绪,管束自己的性格。居于金字塔上部的是专业能力,指从事特定工作或胜任某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特定技能,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是毕业生最能发挥个人才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 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结构
3 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核心技能的概念,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职业生涯中心研究的雇主共同认可的九种技能[8],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3年提出了中国劳动者的核心能力。依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麦克兰德胜任力模型及素质冰山模型,结合企业对职业人的职业能力需求,依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标准[9],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高职学生的十大职业核心能力,分别是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任务完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演讲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专业技能。
考虑职业的不断变化发展及职场的不确定性、企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结合我国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用人实际需求,在分析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度基础上[10-11],将高职学生的十大职业核心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类。其中自我管理、终身学习、职业规划、任务完成能力属于方法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演讲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五种能力属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侧重于个人的自我塑造和提升,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成为职场精英、能工巧匠;如果再有社会能力的提升和助力,可助个人成为职场领袖、成就他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图2)。
图2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及其特点
十大职业核心能力是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结构的细化、具体化,便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学生能力结构,明确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具体目标,也为校企合作的企业培养、识别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和参考;十大职业核心能力中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对毕业生职业发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广泛的可迁移性、终身的影响性及最终的决定性,也是评价和区分人才高下的关键因素。
4 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相互关系
人的职业能力具有发展变化、不断成长的特性。《说文解字》中将“才”解释为“草木之初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尼采说:“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扎向黑暗的地底。”
图3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系
根深才能叶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2]。用树的构造和生长过程可形象类比人的能力结构和成长成才(图3)。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创新创造、演讲写作五种社会能力是人才的根系,自我管理、任务完成、职业规划、终身学习能力四种方法能力就是人才的枝叶,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人才的树干,三类能力构成了人才的完整能力结构。有了强大的五种社会能力之发展根基和滋养,作为树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会不断的成长、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高度不断增加,作为枝叶的四种方法能力也就会枝繁叶茂;繁盛的枝叶也为社会能力之根系壮大提供充足的养料和能量,整个能力之树不断成长为栋梁之才,这个过程符合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5 结论及应用
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全方位改革框架,极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地位。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坚持职业性,培养标准突出职业能力,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结构,更突出了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能力需求,使高职教育教学更贴近职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更符合职场需求,高职学院培养目标更吻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让高职学生快速获得工作机会、胜任工作有贡献并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可作为评价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主要指标和重要依据。以高职学生的各学习阶段目标、核心职业能力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方式既重视结果评价、也重视过程评价,既重视学生知识技能、也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既重视鉴别选拔、也重视反馈、矫正与调控,能很好发挥测评工作对学生的评价、导向、反馈、激励和促进作用,既调动教师和辅导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激发了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结构有助于高职院校改革专业及课程,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利于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动态调适机制,不断优化高职学生能力结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结果评估、反馈机制,助力高职院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