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2020-04-21雷洁洁章柏平万小雷查波辉
郭 剑, 雷洁洁, 章柏平, 黄 强, 万小雷, 查波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 1.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2. 肾内科, 江西 鹰谭, 335000)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外伤所致,是一种严重外伤,常伴有大出血及多发外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研究[1]显示,严重骨盆骨折的病死率为25%~39%, 由直接或间接骨盆骨折出血引起。骨盆骨折早期的外固定处理至关重要,院前急救时,合理进行骨盆骨折的固定对于减少患者出血情况、避免二次损伤及提高院内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骨盆骨折的急救外固定装置常使用外固定钢板支架、骨盆兜、胸带等,均无法有效避免骨折二次损伤的风险,且固定后舒适性差,无法满足紧急救治或检查时可随意搬运等要求[2-3]。本研究将一种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中,现将其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诊断标准,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16分,意识清楚,沟通交流能力正常,研究经医院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位置骨折,患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根据患者所使用固定装置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 年龄20~69岁,平均(43.36±7.67)岁; 伤后至入院时间0.5~7.0 h, 平均(2.34±1.05) h; 受伤原因为车祸15例,高空坠落10例,其他5例; Tile分型为B型17例, C型1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 年龄20~66岁,平均(43.17±7.44)岁; 伤后至入院时间0.5~8.0 h, 平均(2.27±1.02) h; 受伤原因为车祸14例,高空坠落11例,其他5例; Tile分型为B型13例, C型1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送院时间、受伤原因及Tile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骨折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和评估,仔细观察骨盆骨折位置皮肤及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建立静脉通道等,之后进行相应包扎和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钢板支架固定或骨盆牵引带适当固定治疗,固定时先使用无菌棉垫包扎止血,再根据患者骨盆骨折情况(如骨折大小和骨折严重程度)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外固定钢板支架型号或进行骨盆牵引带调节并固定。观察组使用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该装置由10个部分组成(见图1),固定完成后调整装置松紧度,将患者小心搬运至担架上并固定牢靠后即刻送院进行治疗。
1: 腹侧包固定板加厚棉垫(外侧粘贴刺毛);
2: 腹侧软塑胶固定板; 3: 会阴部加厚弹力连接带;
4: 双侧大腿外侧固定带; 5: 肛周可粘贴活动性缺口;
6: 臀部已塑形硬塑胶板; 7: 臀部包塑形板加厚棉垫;
8: 双侧髁部把手带; 9: 双侧髋部加厚弹力绷带;
10: 加厚棉垫(内面粘贴圆毛,右侧外面粘贴刺毛)。
图1 新型无创骨盆骨折外固定装置示意图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固定后疼痛缓解情况、再出血率、二次损伤率、抢救成功率等。固定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4]进行评估,包括疼痛评级指数、视觉疼痛评分及现状疼痛状况3大项15个条目,分值范围0~5分, 0分为无痛, 1分为轻度疼痛感但不明显, 2分为轻度疼痛感且自感不适, 3分为中度疼痛患者自感痛苦,4分为中重度疼痛患者出现恐惧感, 5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疼痛评分情况
2组患者固定后的SF-MPQ评分低于固定前,观察组固定15、30 min后的SF-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固定前后SF-MPQ评分比较 分
与固定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院前急救效果
实施院前急救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再出血6例,二次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对照组急救后发生再出血14例,由于转移过程固定器械脱落或急救车上颠簸等造成二次损伤7例,由于失血性休克而救治无效造成死亡4例。观察组再出血率、二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院前急救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外伤,多由车祸、高空坠落等高能外伤所致,并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伤而致死。骨盆骨折患者病情多变而复杂,骨折创伤、骨折端移位及血肿压迫血管或神经等,可引起患者剧烈的应激反应,出现严重疼痛不适感,同时,由于骨折固定不佳及送院过程造成的再出血和二次损伤,会给患者的院内后续救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5-6]。研究[7]表明,院前合理的包扎和固定方法对于有效避免骨折移位所造成的二次损伤及再出血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救治的成功率。周勇等[8]使用充气止血兜外固定法,张威等[9]使用T-POD创伤盆骨固定装置均在骨盆骨折患者院前救治中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各类装置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缺陷,如卧位制动造成搬运困难,胸带、衣裤及布匹易出现骨折及组织二次损伤,传统骨盆悬吊牵引、骨盆兜包扎舒适性差,骨盆外固定支架为有创操作,影响复查X线或CT检查,此外有创伤口处护理不当易出现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10-14]。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固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固定后SF-MPQ评分、再出血率、二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应用在骨盆骨折患者院前急救中效果显著。这与该装置的以下特点密切相关: ① 该装置无创伤操作固定,前后外固定装置均由棉垫及弹力绷带组成,可起到缓冲作用,特别对会阴部做了类似于敞开的特殊处理,对局部皮肤、肌肉软组织、会阴部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② 该装置双侧臀部由一整块硬塑胶板及棉垫组成,作为托起的底板,双侧延伸弹力绷带,固定时有效改善舒适度; 腹侧由一整块软塑胶板及棉垫组成,作为固定板,臀部及腹侧由两条弹力绷带连接,对坐骨、耻骨起到有效外固定作用,臀部装置双侧大腿外侧端再延伸2条斜型弹力绷带,可向腹侧粘贴固定,对髋部外侧下端起到有效外固定作用[15-17]; 最后再从臀部底板背侧延伸上下2条平行弹力固定带,起到加固作用,该外固定装置原理类似于紧身内裤外加开裆,有效起到全方位前后左右合理舒适固定作用。③ 双侧臀部有一整块由硬塑胶板及棉垫组成的托板,腹侧有一整块软塑胶板及棉垫组成的固定板,外加会阴部、双侧髋部均有弹力绷带固定,此外臀部底板双侧髂部中间段分别留有把手带,在紧急救治或检查时随时搬运影响较小。④ 后托板、前固定板以及棉垫、弹力绷带均为特质材料,在射线检查下均可显影,无需解除外固定装置,不影响X线或CT等检查; 同时,全方位对骨盆骨折外固定,牢固性高,有利于对软组织起到间接压迫作用,从而达到止血和止痛的效果。⑤ 全方位外固定后,可有效降低骨折二次损伤(骨折端移位,骨折处损伤神经、膀胱、肠道等重要器官组织)的发生率。⑥该外固定装置会阴部为开裆,臀部肛周留有一可粘贴性缺口,无论固定多久,均无需解除外固定装置,不影响患者解大小便。
综上所述,新型无创外固定装置可有效缓解骨盆骨折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再出血及二次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