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夏大豆新品种皖宿12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0-04-21王路路沈维良庄小林2王月英赵开兵
王路路,姜 磊,沈维良,庄小林2,王月英,赵开兵
(1.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宿州综合试验站,安徽 宿州 234000;2.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泗县 234300)
大豆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是粮食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40%左右)的一种,其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6.05%和1.22%,而2种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3]。安徽省的大豆生产面积主要集中在沿淮淮北地区,该区种植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5%左右[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大豆需求量剧增,加之大豆比较效益低,国内大豆生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5]。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2016年,农业部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大豆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要粮豆轮作、恢复种植面积[6]。安徽省大豆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产量不稳,增产潜力不大,缺乏过硬的当家品种。在耕地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粮食总量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势下,重点解决优质与高产抗病的矛盾,制定育种目标是高产、优质、抗病、耐渍、耐旱、广适。因此,选育高产、适应本地区生产的大豆新品种,对提高安徽淮北地区大豆的种植和推广面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及特征
皖宿1208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2008年以中黄13为母本、涡豆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组合编号为2008-12。
母本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大豆品种,该品种早熟,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抗倒伏性强,夏播生育期105 d,有效分枝3~5个。种皮黄色,百粒重24~26 g,脐褐色,紫花,叶片卵圆形。
父本涡豆5号系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豆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抗倒伏,生育期101 d左右,紫花,披针形叶片,株高60 cm左右,百粒重20.5 g,籽粒饱满。
1.2 选育经过
以高产、抗逆、优质为育种目标,于2008年以中黄13为母本,涡豆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F1代:2009年种植19粒种子,鉴定真杂种13株。F2~F5代:采用改良系谱法进行后代选择,根据株高、结实性、叶形、花色、茸毛色,荚熟色、抗倒性、丰产性、抗病虫性等主要性状筛选出典型一致的株行9个。在F6株行中,编号2008-12-8-3性状表现稳定,产量为212.4 kg·(667 m2)-1比对照中黄13增产16.2%,且耐旱抗病,熟期中等,熟相优,遂推荐参加2015年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试验(见图1)。
图1 皖宿1208选育系谱图
1.3 品种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00 d,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1.6 cm,底荚高度20.8 cm,有效分枝1.1个。椭圆形叶片,白花,灰毛,株型收敛。单株有效荚数28.8个,单株粒数62.9粒,百粒重21.3 g。籽粒椭圆、黄色、微光泽、浅褐脐。落叶性好,不裂荚。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粗蛋白(干基)含量2016、2017年分别为40.46%和42.32%,2年平均为41.39%;粗脂肪(干基)含量2016、2017年分别为19.54%和19.10%,2年平均为19.32%。达国家大豆品质区划里适合榨油也适合大豆蛋白食品加工的兼用型大豆标准(脂肪含量不低于19%,蛋白质+脂肪60%以上)[7]。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2年的抗性鉴定结果:2016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 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38)、SC 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50);2017年对SC 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38)、SC 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38)[9]。对SCN 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表现为高感。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产量表现
2015年参加安徽省大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16—201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6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7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2 569.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7.83%,增产极显著;2017年续试,4点增产,平均产量2 425.7 kg·hm-2,较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2.65%,增产显著。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6点中4点增产,产量2 313.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31%(见表1)。
表1 皖宿1208参加区试、生试产量结果汇总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前种子准备
选择大小一致、发芽率高(90%以上)的豆种进行拌种。拌种的药剂可以选择抗菌、抗虫类如多菌灵、噻虫嗪等。
3.2 适期播种
沿淮淮北夏大豆区播种期应选择6月15—25日。如果干旱,播种前应先造墒后播种或播种后应及时浇水。机械精量播种,播种量控制在90 kg·hm-2,留苗18万~24万株·hm-2。
3.3 加强田间管理
苗期应当主抓的是苗全、苗匀、苗壮。出苗期及时调查苗情,如缺苗断垄应及时带水补种。花荚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发现植株徒长时,应喷施多效唑或三碘苯酸钾进行化学调控。鼓粒期如发现叶片有早衰现象,可用新美洲星或其他叶面肥对叶面进行喷雾,防止叶片早衰[9]。
3.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大豆的苗期常见的害虫主要是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和叶片上的蚜虫,花荚期应注意防治点蜂缘蝽等刺吸式害虫、蛴糟对大豆荚和根部的为害,鼓粒期主要病虫害为豆卷叶螟、灰斑病、蝽象、斜纹夜蛾、食心虫等[9-10]。
3.5 成熟时及时收获
当田间90%大豆的叶片脱落,摇动有响声,豆荚和籽粒呈现黄色时及时收获。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收割,降低破碎率,提高大豆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