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4-21禹小玉陈少林
禹小玉,陈少林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类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于康复期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系统性护理是在优质护理理念下延伸的新型护理理念,本文现将其于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例数70例,患者入院时间2017年1月~2019年3月,且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响学检查确诊,且均为康复期。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6~65岁,平均(32.41±4.32)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6.15±1.34)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一般病历资料进行录入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2组患者临床可比性良好,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差异,P均>0.05。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35例患者病情监护、用药管理、心理教育、行为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于康复期行系统性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予以如下护理干预措施:(1)认知干预。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结合家属的反馈分析患者的认知思维结构,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认识思维-认知-行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矫正认知的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2)行为干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建立有关精神分裂症完善的认知体系,运用行为验证法帮助患者意识到自己消极的行为模式,并让患者掌握用积极的行为进行代替的方法。(3)社会支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帮助患者拟定合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计划,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情感支持,以增强患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进而提高社会功能。
1.3 观察指标
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从物质、心理、躯体及社会四个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各维度评分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中文版SPSS 20.0软件予以两组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统计数据均为剂量数据,表示形式为“±s”标准差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t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QOLI-74量表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QOLI-74量表评分比较(±s)
维度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心理功能 43.27±5.35 62.17±6.35 44.56±5.38 50.73±6.03躯体功能 46.37±6.03 60.21±5.71 45.90±5.89 49.88±5.67物质生活 43.34±5.18 58.28±5.03 43.78±5.26 49.21±5.06社会功能 40.11±4.83 54.21±5.05 41.12±4.55 45.42±4.88
从表1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前,在GQOLI-74量表各维度平均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在各维度得分上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
3 讨 论
系统性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的干预,能有效改变其原来思维特点和不良认知,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于康复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康复期行系统性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量表下各维度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即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系统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