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期心衰病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效果观察

2020-04-21

关键词:稳定期通络血瘀

王 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4)

心衰病是由于各种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导致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1]。稳定期心衰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肢体的水肿。中医学认为,本证是由于阳气不足,脉络瘀滞,营卫不调,气血不畅所致。冶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调和营卫。稳定期心衰病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四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2]。诸多临床经验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医治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出特色并可取得显著疗效,可使患者心脏缩小或完全恢复正常以挽救生命。本文拟将我院心内科稳定期心衰病患者实施活血通络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01月~2019年06月稳定期心衰病患者48例,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纳入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符合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3]《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3)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分期诊断为慢性稳定期[4];(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依从性差及住院期间不遵守医嘱等患者。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41~92岁,平均(75.74±10.32)岁;病程10~34年,平均(16.62±4.62)年;临床证候:气虚血瘀证12例,气阴两虚血瘀证11例,阳气亏虚血瘀证1例;心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42~91岁,平均( 76.12±10.75)岁;病程11~35年,平均( 17.28±4.12)年;临床证候:气虚血瘀证13例,气阴两虚血瘀证9例,阳气亏虚血瘀证2例;心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抗血小板、调脂、扩冠、降低心肌氧耗、利尿等对症药物治疗。(2)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血瘀证者加用中药汤剂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治疗,具体用药组成:黄芪、桑白皮20g,生晒参、黄芩、清半夏、陈皮、生地黄各10 g,炒白术15 g,升麻3 g,柴胡3 g,甘草6 g。阳气亏虚血瘀证者可加细辛3~5 g,桂枝、葶苈子、茯苓各10g;诸药合用水煎400 mL,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用,连续服药14d为一个疗程。(3)给予心内科常规运动指导:患者病室保持安静,做好患者日常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心功能的分级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①I级患者绝对卧床勿剧烈运动;②Ⅱ级患者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每天可进行500~lO00 m步行,若步行期间感觉劳累则立即停止;③Ⅲ级患者可在护士或者家属的陪同之下进行扶床慢走训练,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时[6]。(4)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注意患者心理动态变化,做好心理疏导,通过避免不良情绪影响病情恢复。(5)做好饮食指导:指导选择少盐、低热量、低脂且易消化的饮食,适当多食用绿色蔬菜,适当饮水,促进肠道蠕动,降低便秘发生风险。(6)督促患者自觉按时按量服药,并了解所服药物的作用、用药方法、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提高用药依从性并确保用药安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用药和护理基础上增加活血通络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中医护理干预措施:(1)穴位贴敷:取由三七粉、降香、石菖蒲、川芎、冰片等药物组成的院内自制活血通络止痛膏,将药物均匀涂抹于敷料,面积0.2~0.5 cm,选取患者心俞、厥阴俞、膻中穴、内关、三阴交行穴位贴敷。每日贴敷,周期14 d。贴敷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7]。(2)随身灸: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施于患者双侧肺俞、心俞穴,20 min/穴,1次/日,一疗程15 d。施灸时注意温度,注意保暖,不受风;灸前、灸完喝100~200ML温水,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1小时内不洗澡。

1.3 观察指标

(1)患者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率,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心功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在30%~70%,心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无改善[8]。(2)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9],包括疾病症状、社会关系、心理情绪与体力限制4个方面,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心功能指标评价通过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末径(LVEDD)、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指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干预后,观察组显效12例(50%),有效10例(41.67%),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6例(25%),有效13例(54.17%),无效5例(20.83%)总有效率79.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CO、SV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LVEDD(mm) LVEF(%) CO(L/min) SV(ml) 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4 61.28±5.48 47.14±4.72 37.25±3.18 59.26±4.42 3.54±1.14 5.18±1.22 55.34±2.35 67.38±5.1264.54±10.2430.32±8.22对照组 24 61.32±5.36 55.78±5.12 36.78±3.28 48.18±6.18 3.48±1.22 4.26±1.32 55.28±2.28 61.14±5.03 65.22±10.18 45.14±9.23 t - -0.0256 -6.0783 0.5040 7.1441 0.1760 2.5075 0.0898 4.2591 -0.2307 -5.8742 P - 0.9797 <0.0001 0.6167 <0.0001 0.1760 0.0158 0.9289 0.0001 0.8186 <0.0001

3 结 论

中医心衰之病可归属于“心悸”、“水肿”、“痰饮”、“怔忡”等病证范畴,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因病机为心之阳气虚衰为本,血脉瘀滞、水饮内停、痰浊不化为标。中医学认为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母子关系,故将心衰病理演变归咎于心、脾功能失调而产生痰瘀[11]。临床一般症状有无缘咳嗽、腹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及呼吸有问题、困难等。

本研究所用院内制剂补气化痰通络方中黄芪、炒白术、黄芩、清半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利尿消肿功效,生晒参有补元气、益血、养心安神、补肺健脾功效。升麻入肺、脾、胃经,可清热解毒。柴胡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桑白皮性味甘寒,归肺脾经,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地骨皮可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止血、降血压[12]。所用的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贴敷后通过药物刺激腧穴,达到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效果可佳的同时又具备简单便廉的特点,易于被接受,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病是目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多项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艾灸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良好[14-15]。本研究采用随身灸法,通过艾灸刺激患者肺俞、心俞穴而产生艾灸效应,具有操作便捷、副作用较小等优势。联合穴位贴敷应用,心衰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期通络血瘀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