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细护理干预改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2020-04-21田艳霞任祥岭
田艳霞,任祥岭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由于本身各方面机能的退化,长期受到病痛折磨,有不少都会伴有睡眠障碍,曾有研究表明,伴有失眠的老年患者高达30~40%,且随着老龄化进程,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升高。不能有充足的睡眠,不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但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后,患者比较放松心情,不良心理得到改善并提高了睡眠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于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均分为两组,分别是护理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年龄范围65~78岁间,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所有患者均可正常沟通,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间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护理,包括按时发药、输液,对患者常规睡眠知识宣教,适当聊天排解患者孤独感,晚间睡眠时帮助关灯拉窗帘,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睡眠情况予相应指导等。
护理组予精细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情绪状态,护理操作前均对患者说明相关过程和可能的不适,以取得患者配合;经常查询病房,让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更了解,提高对疾病的重视,打消对疾病的顾虑,并能掌握疾病注意事项,以促进患者康复;在相互沟通中,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激发患者的积极心理,提高机体自身的愈合能力。②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帮助患者安排合理的作息,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吸烟等,减少饮水量并先行如厕,关闭电视、关灯,拉上窗帘,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若患者暂时仍无睡意,可让患者坐摇摇椅或者热水泡脚等,若患者半小时内仍睡不着,可起床散步,避免思考事情,充分放松,直到有睡意时再卧床休息。晨7时前督促患者起床,拉开窗帘,若需要挂盐水,建议患者坐于陪客椅上输液;午间可以稍事休息,一半不超过半小时。③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轻人为操作和机器运转的声音,若有患者夜间打鼾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安排单间,以免影响到别的患者睡眠。尽可能避免将主要的护理操作安排在夜间,如需要夜间监测血压、血糖或输液的患者,需事先作好解释,让患者有心理准备,避免受到惊吓。④规范促眠药物的使用:促眠药物大多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如宿醉感、反应能力下降等,但一些失眠情况较重的患者仍需要使用该类药物,以帮助其维持必要的睡眠时间,导致不愿意遵从医嘱,私自改变剂量,甚至自行停药。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相关宣教,让患者意识到目前使用促眠药物的必要性,愿意配合用药,以便于医生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用药,保证一天中的休息时间。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PQSI评分、睡眠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两组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予x2检验,计量予t检验。
2 结 果
(1)护理前,两组患者PQSI评分基本无差别,经上述护理后,护理组患者PSQI评分为(7.61±2.21),远低于对照组的(9.28±3.43),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睡眠质量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睡眠质量评分(±s)
组别 睡眠质量 入睡时 睡眠时 睡眠效率 评分护理组 1.02±0.48 1.23±0.75 1.03±0.38 1.15±0.49 7.61±2.21对照组 1.60±0.53 1.89±0.58 1.35±0.21 1.20±0.62 9.28±3.43 P<0.05
(2)护理组潜伏期睡眠时间和总体睡眠时间分别为(25.12±11.40)min和(302.47±50.45)min,满意度为98%,对照组睡眠时间指标分别为(36.39±12.98)min和(235.21±56.25)min,满意度76%,两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睡眠和疾病之间本身即存在较明显的内在联系,所以,睡眠问题,特别是在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群体中,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研究中护理干预,主要从心理护理、睡眠习惯调整、作息时间安排、创造合适的睡眠环境及提高用药依从性方面加强护理,结果发现, 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后,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排除不良心理干扰,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