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秧对不同水稻品种稻飞虱发生量的影响

2020-04-21王井士于深州马晓慧

北方水稻 2020年2期
关键词:稻区主栽飞虱

王井士,于深州,马晓慧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

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濒临渤海,属于滨海盐碱稻作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水稻产区。近十年来,水稻主栽品种以盐丰47 为主,在辽河下游腹地种植面积超过一半, 其次是盐粳系列的盐粳 218、盐粳 456、盐粳 188、盐粳 939、盐粳 927 等品种。 机插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手插秧相比在降低稻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对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 乃至促进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 盘锦稻区机插秧技术日渐成熟, 随着相关配套技术不断改进和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强, 稻田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发生变化, 本文旨在明确和传统手插秧相比, 机插秧方式对盘锦地区4 个水稻主栽品种的稻飞虱发生量的影响, 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对主要害虫稻飞虱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地处辽河三角洲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0 ℃,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单季稻区,土壤是滨海盐渍型水稻土[2],耕层土壤(0~15 cm),含有机质 25.91 g/kg、全 N 1.14 g/kg、速效 N 105 mg/kg、速效磷(P2O5) 59 mg/kg、速效钾(K2O) 171 mg/kg、全盐 2.23 g/kg、pH 7.6。 稻田主要病虫草害为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水象甲、稻小潜叶蝇及 40 余种杂草, 以稗草、扁秆藨草、水绵、鸭舌草、野慈姑为优势杂草[3]。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近年滨海稻区主栽的品种盐丰47、盐粳 218、盐粳 939、盐粳 927。 水稻机械化插秧机选择动力性能可靠、运转性能平稳、插秧直线性好的“井关PC6”步进式机型。

1.2 试验设计

2018 年水稻播种时间 4 月 20 日, 插秧时间为 5 月 25~30 日,苗指:秧龄 35~40 d、株高 15~18 cm、叶龄 3.5~4.5 叶、根系健壮的毯状苗;田间水层5cm。 机插秧要求:株行距准确(30 cm×15 cm)、插入深度 1.5~2.0 cm,2~4 株 /穴,勾秧率和漏插率小于3%,漂秧率小于2%,且要求秧苗直立。以常规手插秧为对照,手插秧由长年从事稻作劳动的工人操作, 苗指数与机插秧相当,3~5 株/穴,漂秧率控制在1%以内。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 个处理编码A(盐丰 47)、B(盐粳 218)、C(盐粳 939)、D(盐粳 927),插秧方式为机插秧和手插秧,3 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4 m=40 m2。 共计 24 个小区。

1.3 田间调查

主要是水稻分蘖情况调查和稻飞虱发生数量情况调查。水稻分蘖从缓苗期后开始调查,每小区查 10 穴,即 7~9 月,每周 1 次,共查 10 次。稻飞虱调查采用盆拍法,将沾水的白盆置于稻株中下部,快速猛击3~5 下,用计数器统计稻飞虱数量,盘锦稻区常发飞虱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本试验统计3 类飞虱所有的有翅型和无翅型的成若虫总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盘锦水稻主栽品种的分蘖情况

机插秧和手插秧情况下, 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随时间变化情况详见图1~4。 在插秧期,机插秧每穴水稻苗的株数(2~4 株/穴)略少于手插秧(3~5 株/穴),后期水稻分蘖后,手插秧分蘖数明显高于机插秧,4 个水稻品种分蘖数均为手插秧高于机插秧,但全年动态情况来看,4 个品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4 个品种最终的有效分蘖数均为每穴16~19 株。

2.2 稻飞虱发生情况分析

稻飞虱是盘锦稻区主要害虫, 除了灰飞虱能在本地越冬, 另外两种稻飞虱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由南方迁飞到本地,发生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试验调查了本地两种插秧模式下,4 个主栽水稻品种稻飞虱发生量的差异,由图5 可知,机插秧模式稻飞虱发生总量比手插秧显著减少。 试验以调查10 穴稻株平均年发生总量为指标,在机插秧模式下, 盐粳218 稻飞虱发生量最少为93.2 头,最多为盐粳939 仅为115.2 头,而手插秧模式下,盐粳 218 最少为 120 头, 而盐丰 47 达 137.4 头;可见机插秧稻飞虱发生最多的品种依然少于手插秧最少的品种,由此可见,机插秧模式显著减少了稻飞虱的发生,但同种插秧模式下,不同品种间稻飞虱发生量的差异并不显著。

3 讨论

稻飞虱隶属于同翅目飞虱科,我国共有14 属22 种,其中北方稻区主要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3 种飞虱在北方稻区经常混合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损失5%左右,重的年份损失率达10%,甚至更高。 这3 种飞虱具有趋光趋绿的习性,尤其是灰飞虱的若虫,多在稻丛基部活动,水稻生长后期,随组织老化,逐渐向中上部移动,越冬型若虫还具有较长的耐饥特性,可见稻飞虱的发生对栖境具有一定的要求, 虽然不同水稻品种在生育期、株高、叶色等诸多方面具有差异,但稻飞虱所需的趋光性、趋绿性与其栖境中湿度和密闭性更有相关性。 稻飞虱的防控主要依赖稻田天敌和人工施用杀虫剂来控制, 王井士等对盘锦地区稻田天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天敌种类存在, 并对稻飞虱的防控起到一定的作用[4]。 潘月卓等调查研究认为节肢类捕食性天敌对稻飞虱的防控作用也非常显著, 即天敌种群消长稍滞后于稻飞虱种群消长, 但两者有显著的相关性[5],总之,稻飞虱发生受天敌影响,但鲜有不同插秧方式下稻飞虱种群动态介绍,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秧相对手插秧而言,一般情况下,稻苗株数略少,从而造成分蘖数量的差异,水稻分蘖数的差异使田间稻株形成的密闭环境、湿度、风速、温度等多方面也差生了一定差异,这样的变化对稻飞虱的发生也产生了影响,因而,试验证明机插秧模式在减低稻飞虱发生量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对防控稻飞虱的发生更为有利。

猜你喜欢

稻区主栽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桃品种鉴别及指纹图谱构建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包头市主栽作物施肥水平的影响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农作物主栽品种不明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