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2020-04-20
《海浪》 祝琛
这次作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摘取符号化的内容而进行的绞胎工艺创作,主要针对绞胎工艺花纹随机变化万千、细如纤毫等特点来进行理解和尝试。
《听云》 子茵
在绞胎瓷的世界里,白瓷的微弱对比清寂无声,纹路的交织变化既是宇宙自然韵律的呈现,也是自己创作当下自性的流露。云,则本来没有声音。两者似乎都意在捕捉难以看见的东西、难以洞悉的深意。《听云》意在去除视觉的直白,调动人的细微感受,在平静中感受巨浪狂澜。
《白昼的梦》 孟令
用景德镇高白瓷泥和德化透光瓷泥絞胎,器物壁厚在0.7mm左右,晶莹剔透,宛如白昼的梦。
《一朵巨型的蒲公英》 韩青
第一次在花店见到这朵巨型的蒲公英,由于长途的运输已经被挤压变形了,短短几个小时之间,看着她慢慢地舒展开的样子,感到了生命的惊喜和温柔的坚强。
在创作中,首先是如何选择泥料,要充分体现出蒲公英轻柔的质感,然后用色剂调出她灰蒙蒙的色感,利用绞胎瓷的制作方式将她制作成器皿,再在素胎的器皿外侧刻出蒲公英的经线。高温烧制成瓷之后,用金水勾勒出线条。最后的工艺是为了将蒲公英轻柔中坚强的精神体现出来。
绞胎就好像在用古老的织布机将不同颜色的线编织起来,形成图案。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墨鱼宽面》 洪张良
“对于那些无法回答的,我想用另一种途径去解答。绞胎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请你给我时间,等我完成—直到最后。”这一路,洪张良走得有点辛苦,内心的虬结盘踞、困苦突围都体现在了他风格突变的创作里。
《无题》 Henk Wolvers,荷兰
在过去的30年中,Henk对陶瓷这种令人着迷的材料从未有疲惫的状态,相反,Henk越来越执迷于不断地创新。对他而言,瓷是一种流体和半透明的黏土,正是这些特性不断激发着他。他的作品特点在于优美的线条,典雅的形态和细腻的笔触,使容器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流动感。
《线条的艺术》 权真姬,韩国
在创作中并没有赋予什么特殊的意义或主题,这只是我反复行为的结果。拼接过程中堆积的诸多小台阶形成一个建筑学的空间结构,给人一种自由的秩序感。排除不必要的装饰,用反复的行为、有限的色彩、简单的造型来讲述我日常的故事。
《信》 孟令
此组装置作品以“信”为主题。信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思想沟通的渠道。在启封之前,有的人忐忑,有的人期待;有时候是令人措手不及的消息,有时候令人欣喜若狂。以前的信以纸为媒介,纸张的质地、印刷的图案、邮票邮戳、信纸和不同的折叠信纸的方式、内容字体、书写的方式等,关于“信”的很多特质都很有意思,但随着电子信息的普及,写信和使用信来传递讯息的行为变得寥寥,很可能以后将完全从生活中消失,成为人类文明的又一个文化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