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呵护成长,智慧引领前行

2020-04-20樊琼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

樊琼

摘  要: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有的是生理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原因,家长或学校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尽量减少或避免学生出现这些问题,使之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引言:

本文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和班主任经验,在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采取有效措施,对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

1.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现在的学生是家里的小太阳,全家都围着转。到了学校,失去了作为焦点的优越感,很容易处处碰壁。而问题发生后,自己没有能力处理,且不知道寻求帮助,从而导致学生选择比较激进的行为。

2.成长中的阻碍。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快速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部分敏感、内向的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认知,如果家长、老师的引导不及时,便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渐渐发展便呈现为行为问题。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思想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对子女的要求过高,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压力。有的家长则忙于生计,对孩子缺乏监管,至于孩子在学校表现怎样,放学后做了什么,他们毫不知情,一切都依赖学校。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学校原因

1.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缺乏科学分析。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遭受挫折后,他们需要的是关怀和帮助。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成就感得不到提升。

(四)社会原因

1.“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没用,许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他们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几千块。而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然后无心向学。

2.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许多网吧、游戏厅依然向青少年开放,部分手机游戏也给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网游途径,使得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心学习,更可怕的是当中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很多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二、沟通引导的方式方法

(一)公正严明,以理服人

七年级伊始,我便向全体同学表明:在我的班级里,不存在特殊学生,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如果小学时因为成绩好、家世好或者形象好等原因而获得额外关注的,到我这里千万别再抱这样的期待。当然,小学时因为成绩不理想或其他原因而感到自卑的,也大可放心,老师眼里面,你们全都是白纸,上面的色彩全靠今后的三年来书写。说完,我发现部分同学的表情和坐姿有了细微的变化——有的开始正襟危坐,有的收起之前的不驯。

随后,利用第一次班会课,我和全体学生共同制定了班规、班训,根据军训的表现推选出暂时的班委,同时明确每个班委的责任与义务,以便对全体同学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考评,根据结果进行奖罚,绝不因为某个学生某方面的特长而加以姑息。

(二)宽严并济,以规树人

教师要善待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习惯批评,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加以改正。要给学生反省自己行为的机会,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关爱他们的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重视,从而对老师信服。

我们班的吴同学,七年级刚开学,她就给我一个下马威。上课不遵守纪律还不接受批评,甚至顶撞班长,在班内造成恶劣的影响。对像吴同学这类成绩、纪律落后、性格偏激的学生,只有爱是不能使之服从的,因为他们会利用你的爱为所欲为。所以,我们需要使之心服,在收服学生真心的过程中采取智慧与方法,在与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力量与伟大,再结合爱的教育,收获才会更显著。

(三)发现优点,以爱感人

“问题”学生经常被学习的挫折围绕,长期被老师、同学忽略,往往会低估自己的价值,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老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扬长避短,提高自尊,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

例如,我班的张同学是一个安静、内向的女孩子,学习相对落后,但體育很好,尤其擅长跑步。于是在开学不久后的运动会时,我有意识地让她多参加跑步的项目,通过为班级增光提高大家对她的评价,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尊与自信。运动会后,我约她谈话,分享这次运动会的感受,明显感觉到她整个人开朗不少,话也多了。此外,在课堂上我也注意多给她表现的机会,通过简单问题的回答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因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而帮助他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后来,她主动和班里的另外一位同学结成学习小队,努力往上赶,渐渐摆脱了垫底的情形。

(四)家校合作,以德化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校合作的重要。我们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同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

每学期的开学之初,我都会郑重地向家长提出,在接送孩子的期间,每个月至少要与老师联系一次,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老师。许多家长都能做到,有些家长甚至一周就和老师联系一次。但部分家长,不仅不主动联系老师,甚至老师从他面前过都采取退避的方式。这样家庭教出的孩子,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可想而知。但我们老师不能听之任之,需要积极主动地联系这些家长,因为他们的孩子才是我们教学中的“堡垒”。

三、结束语

学生问题的产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而无动于衷,致使孩子错失学习成长的大好年华,以致将来抱憾终身。我们的一线教育者,不仅承担着教书的任务,更承担着育人的使命。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看到他们每天的成长与进步,相信对每一位基层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参考文献:

[1]C.G.荣格著,吴康,丁传林,赵善华译.《心理学类型》,华岳文艺出版社.

[2]王振宇.《心理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