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分析
2020-04-20李明艳
李明艳
摘 要:学习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而表达能力是自身的知识和想法的呈现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善于表达、勇于表达,更好地呈现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学生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就具体的措施进行探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途径;教学
一、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语文。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呈现自身的知识与想法,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自身修养。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交际以及今后步入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表达能力并不是中考的考核内容,因此,对表达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为转变这一状况,新课标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做出了明确的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升其表达能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的交际,并且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不能单纯的以考试为目标,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口语训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英语口语的训练,而在语文教学中则缺乏对口语训练的重视,这会给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口语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设置口语训练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等,科学设计口语训练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朗读训练。比如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朗读的语速、语感以及语调等作出明确要求。例如,针对《最后一课》的教学,这篇课文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悲愤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课文饱含作者的情感,如果只是单纯的朗读,难以体会到作者的悲愤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带感情的朗读,站在作者和法国人民的角度来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带感情的进行朗读,把控自己的语速、语调等,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带感情的朗读,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使学生站在法国人民和作者的角度来体会文章内涵,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出课文的内容。
(二)创新教学方法
以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往往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以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且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等,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这些都需要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多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和感受。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将自身作为学生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内心的想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现代社会中的“桃花源”应该是怎样的。这一话题生动有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发表看法。有的学生会说现代社会的“桃花源”人们互助互爱、物资极其丰富、人们生活富足等。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毕竟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充分利用課余时间。教师首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组织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合作,这必将会加强沟通与交流,进而促进自身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外活动的锻炼,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表达,同时也更加敢于表达。例如,在讲解完成《我的童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中开展童年所玩的游戏,也可以引导学生讲一讲童年的趣事等。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表达,逐步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生的交际。社会的发展使得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取得势。
参考文献:
[1]崔丽伟.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2]赵娜. 基于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