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性教学
2020-04-20蒋贤钦
蒋贤钦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的起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该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进一步强化教学任务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有效的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法,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话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沿着新课改的指引不断的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积极的从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参与和补足学生短板等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的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注重兴趣激发
兴趣是学生高质量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前提和动力源泉,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兴趣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进一步采用丰富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有效地唤醒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欲望,真正的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更高质量的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随机进行结组,并根据需要引导学生合理的选择本组的组长,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小组的框架内一起讨论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朗诵,继而为朗诵活动做好准备。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用抽签的方式引导每个小组依次登台进行朗诵表演,其他的小组组员则要认真的聆听台上的朗诵,并对其朗诵字词句准确程度、情感抒发情况进行把握,同时给予评分,进一步让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朗诵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奖励表现优异的小组,同时还要积极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朗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让高质量的朗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带动学生参与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高低与否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有效的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的带动学生参与,真正的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三衢道中》古诗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问题,如该节课包含哪些生字词?每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古诗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古诗表达了学生怎么的思想情感?等等,让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自主对古诗内容进行阅读和品鉴,并在该过程中认真思考问题的设计初衷和目的,条理清晰的对答案进行梳理和归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力。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乱序或者随机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热情,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准。
三、补足学习漏洞
学生学习中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充分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短板,语文教师才可以克服木桶效应,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对策,来进一步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漏洞,从而有效的补足学生的短板,全面的助力语文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一方面,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绝句》诗歌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来合理的设计分层化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适当的调低对学生的要求,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和延伸学习,而在课堂的辅导环节,也需要教师遵循“一人一策”的原则开展辅导,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全面的补足学生的学习短板。另一方面,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后积极的带动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如可以引入小组轮流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综合评价的形式,在评价中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指引学生改进的方向,进而助力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
总而言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是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实现路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的从内心深处积极的重视起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施,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效的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的补足学生的学习漏洞,从而让更加高效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喬淅.小学语文课堂需用好三大教学语言[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14-115.
[2]李瑞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38-39.
[3]许海燕.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