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组织分层教学探究的有效策略
2020-04-20马晓颖
马晓颖
摘 要:信息技術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新兴学科,可以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知识,使其初步利用信息技术来满足自己的学习、发展需求。在信息时代下,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否则很难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特点。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及时组织分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知识与操作技能,促使学生实现异步发展。本文将综合考虑学情素养,科学划分学生层次;根据分层结果确定课时目标,体现分层特点;组织跨层合作交流,优化学生异步发展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分层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指导策略
常规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参与技能操作练习活动,但是却没有兼顾生生差异,且由于教师的技能演示、讲解活动过于全面,使得初中生难以实现学科探究,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改从多个角度给出了新的教学方向,如以学生为中心、公平教育等等。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科学推进分层教学指导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人公的姿态参与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活动。
一、综合考虑学情素养,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便是要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到各个层次结构之中,而具体的分层依据并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要以考试成绩为基础,全面追踪初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能动表现、创新行为、学习优势等等,通过综合分析,划分层次结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全面分析初中生的学科学习行为与具体成效,从多个维度去判断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确定分层结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科学的分层活动中取得学习进步。
通过长期观察与多方反馈,笔者初步将本班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将其作为组织分层教学指导的依据:第一层是指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十分丰富,对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浓厚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优良的学生群体;第二层是指比较熟悉信息技术,但是却尚未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自主完成信息技术操作任务的学生群体;第三层是指不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十分薄弱,需要重点指导的学生群体。其中,还有极少数学生曾经参加过信息技术技能比赛,信息素养很高,所以也被分到第一层学生群体之中,只是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适当拔高目标难度,拓展课程知识。
二、根据分层结果确定课时目标,体现分层特点
课时目标不仅是判断教学效益的基本依据,反映着教学进度,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要素,便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以能动状态内化学科知识。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分层结果去设计层次化的课时目标,让各层学生均可明确课堂探究计划,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在《美丽的校园》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按照前期的学生分层结果设计了三层课时目标,希望各层学生可以及时内化本课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基础层次的课时任务为:学习加工图片信息的多种软件,了解这些软件的优劣势。这一课时任务的难度水平较低,比较适合第三层学生,可以使其初步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中等层次的课时目标为: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加工图片信息,掌握旋转、剪裁、调整图片亮度与色彩对比度的操作技术,能够自主添加文字与效果。这一课时目标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较适合第二层学生。
较高难度的课时目标为:能够综合利用图片加工技术来处理图片,体现个人审美,根据具体的图片信息灵活选择图片处理技术。这一课时任务不仅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还需学生有良好的创造力,所以比较适合第一层学生。
三、组织跨层合作交流,优化学生异步发展
虽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是要让学生实现异步成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并不代表要隔绝各层学生的学习交流。相反,如果初中生可以跨层参与生生合作活动,则可让学生积极学习他人的学习心得与探究结论,使其及时完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组织跨层合作交流活动,丰富生生互动,使其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突破学科任务,共享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异步发展。
就如在《菁菁校园服》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让第二层学生组成二人小组,再与第一层学生、第三层学生合作,初步构成4人异质小组,使其跨层分析本课知识,合作制作电子报。在跨层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有明确分工,学习设计电子报版面的技术操作要点,根据本校的校园文化设计以校园服为主题的电子报,希望小组内部可以互帮互助,平等合作。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分层教学改革活动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既能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也可科学预测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空间。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动态追踪并更新学情资料,以便科学推进分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朱志业.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12-113.
[2]杨洪.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Z1):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