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策略
2020-04-20陈志东
陈志东
摘 要: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全面学习英语知识的关键时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够早,在小学的时候没有重视英语学习,所以在初中阶段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好方法,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实力,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和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对英语知识的记忆,过分强调考试分数,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分数很高,却无法真正地说出完整正确的英语句子。这严重违背了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阶段老师要懂得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采用合理导入,吸引学生注意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在新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就省略了课堂导入环节。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来听课,经常会出现走神的情况,这样会大大降低英语学习效率。因此,我建议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进行导入,给学生展示一些平时比较常见的运动项目的图片,包括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等,然后根据这些图片内容给学生普及一些运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运动对于我们身体的帮助。经过短短几分钟的课堂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老师就可以顺利地开展课程教学。老师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老师可以通过英文来提问学生平时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是什么,那么学生会马上思考,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立刻被吸引,对于整节课的知识学习会更加有帮助。
二、采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主动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提分组合作教学,如果老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合理地利用分组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用英语来交流的机会就会增多,还能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近分组,让学生之间按照四个人的标准结合成一组,然后给学生提出关于本课内容的问题:what kind of things are important in a friend? Ask students to do a survey in group of four abou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you and your best friend. 老师接下来给出学生八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激烈谈论,然后在八分钟之后,老师让学生每组派出一位小组成员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一定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在课堂上还能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的英语思维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学生的英语口语的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开展丰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阶段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非常吃力,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对于英语知识从来都是被动地接受,不再主动去背诵英语单词和阅读英语短文,这样学生的成绩很难提高哦。因此,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英语活动,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完“what ‘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看一次经典的英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然后老师可以抽取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电影的观后感,老师及时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阅,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一下学生的写作内容,对于感受深刻、表达清晰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通过类似的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采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式,通过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老师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根据学习进度,老师还可以偶尔安排一次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找到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禹龙.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75+83.
[2]夏璐君.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