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模式探索
2020-04-20唐黎标
唐黎标
摘要: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进,硬件条件的不断提升,加快了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的建设;新政策、新标准、新法规的颁布和制定,也对粮食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同时为粮食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从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手,对新时期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粮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3D模拟;双师教学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之年。尤其是2019年4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落实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以及稳妥推荐“1+X”证书制度试点,这也为职业技能教育模式的升级优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我们作为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的参与者,更有义务去探索能够更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
一、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的培养模式發展受到了教育部门和相关学者的关注,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投资不够等问题,导致了粮食专业人才存在数量少、技能水平低,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数量急缺的现状[1]。当前的教育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粮食专业在整个学科教育体系中还是一门冷门学科,社会对于其专业的重视程度并不到位,而现有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亦不够合理,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要求,在企业的工作中不能将理论知识第一时间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专业岗位的要求,面临就业前景差的困境。
同时,粮食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亦不太合理,加之实际教学经费并不充足,导致目前粮食专业基础类课程教育更多的仍是强调理论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2]。然而粮食专业的教学过程实践性极强,因此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课程配套的设计中,更多地加入实践方面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中的工作环境,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以外,教材亦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粮食专业现有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实践中出现的较先进的技术手段,教材内容与现在职业教育模式不相适应,理论与实际脱节,无法满足现实岗位的需求。
(二)实训基地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技能培训是离不开实际操作教学的,只有在实际的环境中,处理真实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新兴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由于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十分薄弱,基地中粮食检测等设备也比较落后,实践环境与实际生产状况不符,达不到实践教学目的。此外校外企业出于经济利益和安全因素的考虑,大多不愿意主动接纳学生进厂,即使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将学生带到企业,也多以观摩实习为主,不能深入参与到生产流程中。这样的实习,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有限,与理论教学脱节,达不到预想的实践教学的目的[3]。
(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未能同步了解行业的最新状况
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4]。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粮仓空间施药、通风口环流熏蒸、充氮气调流程、磷化氢仓外发生器环流熏蒸、粮面压盖、粮仓内环流管道、测温测器电缆布置等等,在书本中描述的并没有那么贴近实际。加之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接受的就是以理论研究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较少深入企业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或者实践技能较弱,不能及时发现和引导学生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因此,深入到企业中实践锻炼,跟踪企业生产流程,能够使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一定的升华,实践教学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亦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粮食专业职业技能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理论结合实践,建立更适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扎实的理论功底固然重要,但是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工作中的技能实践教育,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与重要性。以中职教育为例,以往的学习实践方式多为5学期的理论学习,结合1学期的顶岗实习,然而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此时可以尝试采用理论、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培养的前两年,采用校内基地实训与理论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而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因为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可以采用校外企业实习的方式。这样将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其兴趣,而在实践中教学,一是令学生更感兴趣;二是更加直观,以便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比如说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粮食扦样时,只认识扦样器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收粮过程中如何利用扦样器去扦样,才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技能。
而关于教材内容陈旧的状况,可以鼓励专业教师自编部分专业教材,并结合专业发展及时更新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内容,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5],发布微信教学内容小程序,引导学生每日积极“打卡”,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对最新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
(二)合理利用资源,建立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实训基地
企业所需要的是能够熟练掌握技术的工人,因此,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把实践教学作为课程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踏入校园开始,不断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熟练和强化,这样持续到毕业,仅需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便可即刻进入企业开始正常工作,从而为企业带来及时和相对稳定的收益,职业教育的目标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1.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由具有一定市场经验的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直接商定,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资金或设备、并派驻技术及管理人员,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这种方式,一方面从资金上解决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的困难;另一方面,订单培养的模式亦可为企业带来一批熟悉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几乎可以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上岗的零距离接轨,同时企业可以从合作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中优先择用人才,以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 尝用3D模拟,建立虚拟实训基地
对于引入企業进场还有实际困难的学校,可以利用新科技,建立新型实训教学基地。利用基于动态过程仿真软件运行平台进行开发的虚拟现实技术,以3D形式模拟粮食职业培训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通过计算机软件的交互,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更为合理的运用。在虚拟软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工种不同环节进行培训,为其适应不同岗位提供了基础。3D模拟场景与真实场景布置一致,用于代替先期的实践培训,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培训成本过高、学生无法快速融入工作岗位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学校的人力培训成本,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三)提高教师技能,真正做到“双师”教学
“双师型”教师不仅是要有技能证书,更是要有真正的企业工作经验[6]。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对教师的实践培训。可以在不影响整体学校教学的前提下,将现有青年教师分批次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对其进行认真考核,以保证实习质量,尤其是行业技术有改革创新的时期,应该保证专业教师同步了解并掌握,从而引入到课堂中来。此外,聘请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亦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粮食专业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随着粮食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其教育培养模式也将不断完善,我们会坚持联合粮食行业相关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借鉴其他行业教育经验,结合先进的科技前沿技术,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新时期下现代行业要求的粮食专业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臧延青,翟爱华,魏春红.浅谈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6(16):31-34.
[2]张雅娜,郭元新等.粮食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5(09):41-45
[3]陈弘,李永平,孙艳红等.粮食工程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粮食,2013(05):39-40.
[4]郭黎仙,王裕会.建立基于岗位任务的职业教育新教师任职培训课程[J].继续教育研究,2019(03).
[5]何盟.“互联网+”背景下涉粮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7(11):24-27.
[6]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杭州市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