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村民筑起安全防线

2020-04-20彭绪艳

党员生活·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石柱吴某卫生院

彭绪艳?

“庹老,我来给您量一下体温!您二老有高血压,抵抗力弱,这段时间一定要宅在家里,哪里都不要去。”2月16日,村医陈祥振一早来到村民庹忠诚家,边量体温,边重复这几句话。

39岁的陈祥振是巴东县金果坪乡石柱山村人,其祖父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乡村医生,受父辈影响,他初中毕业后考上建始卫校,卫校毕业后当起了乡村医生,他的妻子郑爱华也是金果坪乡卫生院功能科的医生。

今年疫情危急,农历腊月三十,他给院长请了2个小时的假,同家人吃了一顿团年饭后,就赶回石柱山村,坚守在防疫一线。

陈祥振的老家离村卫生室不远,老家就他一个人,白天到村卫生室上班,夜深人静时才回到老家就寝。“赶回石柱山村后至今没有同妻儿老小团聚过,就连到集镇加油或到卫生院领防护用品,也是站在坝子里隔着窗户同妻儿老小打招呼,联系最多的是微信。”陈祥振内疚地说。

石柱山村10个组325户1245人,海拔401米到1000米,辖区内的下卜龙三个组住在清江边,要通过10多公里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全村外出务工的人多,今年返乡人员高达207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就有29户41人,监测体温、入户诊疗、防疫宣传、喷洒消毒,巨大的工作量让陈祥振忙得不可开交。为了随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身体状况,他同驻村“尖刀班”的同志一道给外出务工家庭发体温计,手把手地教他们测量体温,建起了石柱山外出务工健康微信群,要求他们每天上报家庭人员的体温,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村医,他还要对疫情保持高度警觉。

1月27日,他在微信群逐一对返乡人员体温登记时,发现该村十组村民鲁某的体温高达38℃。

陈祥振第一时间向驻村“尖刀班”班长王昌伦和村支书向宏卫报告。同时,他穿上防护服,启动小车,同“尖刀班”的同志赶往鲁某家。

到达鲁某家,陈祥振来不及喘口气,连忙拿出体温计、听诊筒开始为他一家4人进行诊断。“鲁某有发热症状,你们一家人必须去乡卫生院就诊。”说完,他立马拨通乡卫生院的电话,上报发热患者情况,并督促他们迅速到金果坪卫生院。随后,鲁某和他的妻子确诊不是新冠肺炎,而是普通肺炎。鲁某一家人回家后,陈祥振隔三岔五就要登门测量体温。

该村十组53岁的吴某,见到这段时间到处封路禁止串门,心里对新冠肺炎产生恐慌,总感觉到呼吸困难,打电话向陈祥振说明情况后,陈祥振驱车赶到吴某家,给她测体温,通过诊断,一切正常。

为消除吴某的心理恐慌,陈祥振连续两天到她家中,为他们一家三口测体温,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她不要紧张,多喝温水,勤洗手,哪里有不舒服,随时给他打电话。

“没得事就好,感谢你啊,天天大老远地跑过来。”吴某经过心理疏导后连声道谢。

“这段时间,他除了配合‘尖刀班对外出的返乡人员一一走访调查登记造册外,还要对居家观察的29户41名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得空还要宣传防疫知识,为周边的农户义务消毒,经常要忙到深夜才能吃上饭。”村党支部书记向宏卫介绍。

“不要走亲访友!不要相互串门……”村卫生室外,陈祥振放置在轿车后备厢的村村响广播正在用地道的方言提醒村民们注意疫情防控。目前,该乡还有22名像陈祥振这样的鄉村医生,他们24小时连轴转,无惧疫情,敲开每户返乡人员的家门,为村民们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

猜你喜欢

石柱吴某卫生院
石柱迷宫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蘑菇石柱
男子将偷来的自行车送给了卖淫女
一顿早饭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左宗棠请客